2025年11月16日企业热点新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不久,我国和世界上许多爱好和平的国家都对“二战”这段历史进行了认真的审视与反思。可就在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发表涉台言论,扬言要以武力介入台海。这番叫嚣,实在是令人惊诧:这个日本政客的狂妄和无知,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二战”中,日寇对中国造成的伤害真真是罄竹难书。抚顺、南京、大同……小鬼子在华夏大地上留下了多少个“万人坑”!不久前,笔者到黑龙江虎林采访,闻知,如今“虎头要塞”附近的旷野里,仍不时发现当年的累累白骨。
作恶如此,日本政客真心忏悔了吗?没有!完全没有!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不停地掩盖侵略事实,不停地为军国主义“招魂”,不停地修改教科书美化丑恶嘴脸。而岸信介、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麻生太郎之流,不顾世界正义人士的抗议,不停地到靖国神社“拜鬼”。这个高市早苗,更是变本加厉,当年在安倍内阁,她就于日本投降日当天参拜了靖国神社……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不容任何外部势力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
作为一个政客,高市早苗不可能不了解中国目前的国力。奉劝你不要误判了形势,今日的中国早已不再是“甲午战争”“九一八”时的情景。如果你错过了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希望你在互联网上补补课。
“如日方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这是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日前在记者会上,给出的严正回答。
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声!(蔡闯)
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短板弱项,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未来发展图景将不断带给我们惊喜
作为“运动员”走上赛道,激烈比拼;化身论坛主持人,落落大方、引爆全场;身着戏服登台,献上精彩表演……今年以来,机器人产业加速演进,具身智能的角色和技能越来越丰富。前不久,人形机器人“夸父”在无人陪跑的情况下,参与完成了十五运会火炬传递任务。
人形机器人“加速跑”,靠的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两条腿”协同并进。2024年我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到全球总量的2/3,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不仅带动一大批新兴产业迅猛发展,还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未来产业筑基,绘就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壮美画卷。
没有好的种子,长不出参天大树。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源泉,产业需求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应用场景、资金支持和持续迭代的动力。二者相互促进、彼此赋能,形成一个健康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新动能新活力新优势积厚成势,激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这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新征程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基本路径。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目标所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就“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部署了12项战略任务,摆在首位的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大国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产业体系是战略焦点。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短板弱项,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未来发展图景将不断带给我们惊喜。
安全是根基。告别技术“卡脖子”,才能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从“京华号”超大直径盾构机创造单月掘进542米新纪录,到CR450动车组巩固扩大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再到5G技术和用户数保持全球领先,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夯实基础。“卡脖子”问题清单愈短、自主可控清单愈长,我们就愈能掌握产业竞争和国家发展的主动权。
转化是关键。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才能防止转化“掉链子”。“中试验证”,通常被认为是从“实验室成功”通往“产业化落地”的关键一步。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中试验证”为主业,截至目前服务科研院所及新药研发企业超200家,实现破解行业共性难题与企业自身发展的双赢。畅通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实现创新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广泛应用,有助于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质效。
企业是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才能提升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效率。通用技术集团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攻克五轴联动机床,填补“工业母机”领域多项国内空白;华为锚定自主创新不动摇,新一代鸿蒙操作系统迈入“好用”新阶段。各类企业锐意创新,创新“丛林”生机勃发,产业“家底”更加殷实,经济攀“高”逐“新”就可以更加从容。
据预测,“十五五”时期,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联动,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定能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愿景变为现实。(邹翔) 刚刚成为日本首相不久的高市早苗,近来在事关邻国主权领土完整、事关地区和平稳定的问题上频出妄言。日前在国会答辩时,高市更是公然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如此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还不思悔改、拒不撤回,暴露出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极端错误立场和认知。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错判时与势,注定撞南墙。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值此特殊年份,日本本应从历史中深刻汲取教训,痛改前非,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然而,日本有些人不仅不反思军国主义滔天罪行,还抛出一连串激进扩军政策设想,甚至妄言武力介入邻国内政,种种危险动向不能不令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今日之中国,早已告别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过去,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80年前,中华民族能够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天,中国人民更加具备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日方一些人依然幻想重温军国主义旧梦,妄图搞“以台制华”,完全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就在近期,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入列,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不久前的九三阅兵,人民军队的钢铁洪流和现代化面貌,更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捍卫和平的强大能力。
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但在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绝不会有任何妥协退让,任何人都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任何人妄想挑战中国人民的底线,必将遭到中方的迎头痛击!
台湾是中国的台湾,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如果有人还固守在军国主义旧梦中,妄图只身阻挡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历史洪流,其结局必然是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朱超)
高市早苗的涉台谬论暴露日本右翼势力极其错误、极为危险的历史观、秩序观、战略观,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必须对日本的战略走向高度警惕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公然在国会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这种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公然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错误言论,引起举世哗然,令正义人士强烈愤慨。然而高市早苗不思悔改,拒不撤回有关错误言论。这充分暴露日本右翼势力极其错误、极为危险的历史观、秩序观、战略观,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必须对日本的战略走向高度警惕。
高市早苗抛出涉台谬论,无异于为军国主义招魂。“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日本政坛存在的危险论调,企图把中国的国家统一和日本的安全保障扯在一起。高市早苗上台不到一个月,就成为第一位公然鼓吹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并与行使集体自卫权相关联的日本在任首相,凸显其危险的内外政策走向。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曾多次以所谓“存亡危机”为借口发动对外侵略,包括以“行使自卫权”为由悍然制造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乃至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高市早苗再提所谓“存亡危机事态”,让人有充分理由担心日本有重蹈军国主义覆辙的危险。
高市早苗的狂妄言论,是对历史正义的公然挑衅。日本在台湾问题上负有深重历史罪责。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台湾并进行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1945年,日本签署投降书,正式接受《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规定台湾归还中国的国际法律文件,中国收复台湾,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历史正义终于得以昭彰。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日方非但不思反省,反而在台湾问题上制造新的事端。这种干涉中国内政、挑衅越线的错误言行,严重破坏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严重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和底线。以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80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8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如磐石,意志坚不可摧,能力今非昔比。任何试图插手和阻挠中国统一大业的图谋,都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我们正告日方,借台湾问题生事,就是给自己找事!
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罪责深重,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不曾忘记也不会忘记。日本领导人首次在台湾问题上表达试图武装介入的野心,首次对中国发出武力威胁,背后是日本右翼势力突破和平宪法束缚、谋求“军事大国”地位的危险企图。近年来,日本大幅调整安保政策,逐年增加防卫预算,放宽武器出口限制,谋求发展进攻性武器,在强军扩武的错误道路上狂飙猛进。尽管嘴上自我标榜是“和平国家”,宣扬建立无核武器世界,但高市政权对“无核三原则”表态模糊,语焉不详,暗示有可能放弃,日本高官甚至声称不排除引进核潜艇。这些都表明日本政策的重大消极转向。在日本战败投降80年后的今天,高市早苗抛出触动各方神经的危险言论,这不仅是战略鲁莽,更是蓄意挑衅。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必须做好准备,坚决捍卫和平与正义!(钟声) 近日,“装配式冷水机房”技术顺利通过广东省建筑业协会鉴定,被认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标志着地铁空调冷源系统建设实现新突破。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11/16/2635727.jpg冷水机房作为地铁空调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面临着构件体量大、管线密集、施工空间受限等难题。传统施工方式存在工期长、误差大、安全隐患多等问题,中铁六局电务公司广州地区项目部通过技术创新,将BIM技术全面应用于机房建造全过程,开创了数字化、模块化建造的新模式。施工初期,项目部突破传统二维图纸的局限,建立了基于BIM的全专业协同设计模型,精确录入所有设备、管道和支架的参数信息。通过数字化预拼装和碰撞检测,提前发现并解决了70多处管线安装冲突问题,同时优化了管线走向和节点设计,使异形件使用量减少约30%,为后续工厂化预制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采用BIM可视化施工指引系统。施工人员通过移动终端接收构件编号、安装角度等精确指令,实现了“搭积木”式的模块化安装。针对通风系统异形节点的难题,确定了基于BIM参数化建模的装配式施工方法,成功规避了12处复杂碰撞风险。最终,机房安装工期从传统的3个月大幅缩短至3天,效率提升近30倍,主辅材料消耗也降低了8%以上。目前,该技术已在深圳地铁14号线、广州地铁13号线等多个工程中成功应用,并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造微创新技术大赛三等成果、中国技术创新协会第三届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大赛三等奖等荣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梁恒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