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贵 发表于 2011-10-24 21:57:03

【跟帖1058期】一年两“变身”,我们拼的是“体质”

      从小改小革到发明创造,从当初的小作坊式发明到现在的车间式设计,10月21日,在矿开展的下半年QC发布会上,他们更是从原来的第三名一跃而成为第一名,李明勇班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面对成绩,他自豪地说,
【跟帖1058期】一年两“变身”,我们拼的是“体质”
金银贵

      10月24日,笔者在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掘进四队见到了李明勇和他的组员们,这个平均年龄36岁的班组,现在已是松藻煤矿响当当的“明星班”。
         “其实,班组搞发明,不管在人力,财力或者是技术上,我们的困难都要比专业的科室难得多,而且,我们还要背负被人不理解的讥讽。”谈到搞发明,李明勇感慨万千。
      2006年,李明勇班开始接触到小改小革,从加工PE风筒吊环到瓦斯探头保护罩,再到π型支架扣寸,他们走的一直是被动式的发明路。
      “当初的那些设计,都是因为领导安排说有些东西你们能不能想点办法改进下,帮连队节约下材料。”组员罗德银对于当初的“发明”是记忆犹新。因为那压根就不是发明,而就是个小改小革。但就是这样的小改小革,却给他们惹来了不小的麻烦。
      由于他们的小改小革发明减轻了班组员工的劳动强度,很快就传到其他连队领导的耳朵里,他们都要求自己队的后勤员工来学他们的技术。这徒增的工作量让这些后勤员工抱怨不已,曾有人指着他们骂:“一天吃了饭没事干,想这些东西干啥子!”这很让李明勇和他的组员们郁闷。
      “当时感觉走到哪里都有人指脊梁骨骂似的,好像自己做错了事一样!”组员王勇对于当初的感受,至今都觉得好笑。
      “别人不理解,我们自己心里却很明白,我们干的是为啥子,为的是给工友们减轻劳动强度。”李明勇告诉笔者,上半年QC第三到下半年QC第一,一年两次“变身”,他们靠的不是自己的脑瓜有多聪明,而是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到员工中去收集信息。他们不能和专业人士去拼技术,拼设备,他们拼的是这些专业人士没有的实践经验,是“体质”。他们班组的这几个人都是从生产班组出来的,都明白生产班组员工劳动强度大,搞发明能减轻他们的工作量。看着因自己的发明能帮组班组员工,这让他们很高兴,对于得不得啥子奖,他们压根就没想过。由于搞发明不是正常的工作范围,在完成当班工作的情况下,他们只能窝在狭小的工具房里抽时间进行。有时候,井下急需材料,他们又不得不扔下进行中的设计,赶扑工业广场装材料,装设备,等到再赶回时,每个人都累的全身像散了架一般疲软。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仍然设计出了很多实用的东西出来。后来,连队领导为了鼓励他们搞发明,专门腾了个车间让他们搞设计,也因此有了YT29型风锤底座,防突钻机助推器的相继诞生,而这些改进设备,都是他们从报废材料中“淘”出来的。下一步,他们正在计划发明π型支架升降器,以解决掘进工作面架设支架时,工人们的劳动强度。
         “一个基层班组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真的不简单,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在全矿推广。”该矿矿长郑培琥在评价李明勇班时,曾动情地说道。
      在采访结束时,当笔者说要给他们照张相片时,这几个朴实的汉子,拿着那张代表他们成绩的奖状,面对镜头,憨厚地笑了,他们笑得是那么的自然和温馨。

cm_dz_xhz_yt 发表于 2011-10-24 22:16:55

班组搞发明,确实不容易,支持一个先

初爬格子 发表于 2011-10-24 22:30:09

baihuahe 发表于 2011-10-24 22:51:47

金银贵 发表于 2011-10-24 22:53:36

谢谢三位老师的巴巴掌,热切希望砖头!

张而不扬 发表于 2011-10-24 23:13:31

真实生动

连续风格 发表于 2011-10-25 06:06:26

李明勇班好样的!

王志强 发表于 2011-10-25 21:58:56

李明勇班好样的!

初卫平 发表于 2011-10-25 23:50:33

图片拍的不错啊,对话是否有点太多了贵子,再精简一点就好了

邢承木 发表于 2011-10-26 08:12:31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跟帖1058期】一年两“变身”,我们拼的是“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