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杨 发表于 2011-10-26 21:21:14

班组天地1058期见报稿件对比

班组天地1058期见报稿件对比
文字稿对比

见报稿:

班组创新工作室,从个人鼓捣变团队攻关,是近两年在企业兴起的新生事物。工会推动,企业支持,政府重视,这个基层创新机制已在全国遍地开花结果,成为班组职工参与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是班组职工作为创新生力军的时代印记。过去只有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才能享有的专有研究实验场所、科研经费以及工作时间上的调整等待遇,如今普通职工也开始享有



“创新工作室”正风行班组

【主持人说题】

■本报记者夏晓凌牟爱玲

■中企互动张硕

    工会推动,企业支持,政府重视,几年前在企业还是凤毛麟角的班组创新工作室,今年开始在班组风行。这类基层创新组织,大多以劳模、技术能手、优秀班组长为负责人并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而他们个个都有专长、绝招,都是班组里在技术专家、技能高手、革新行家、班组管理能手,且都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围绕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车间班组生产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他们以团队协同方式开展技术创新、QC攻关、管理创新。

    从记者汇总的班组采访素材看,今年以来,这些班组创新工作室把科研创新和设备维修抢险、工艺流程改善、技术攻关解难等结合在一起,常年开展活动,藉此聚拢着一批批能工巧匠和班组管理高手。目前,创新工作室不仅是班组员工参与企业自主创新、小改小革的试验场和示范基地,同时还是师傅们、技术高手和管理能手们带徒、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是他们才智、价值、潜能得到开发和展示的舞台。

    10月21日,记者来到河北承德供电公司采访,公司工会冯建国主席开口就向记者力推他们的赵国良创新工作室、齐春风创新工作室、李启明创新工作室、服务明星创新工作室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工作室对创新目标各有侧重,有的侧重技术创新、有的侧重管理创新,有的侧重服务创新。虽然创新的切入点不同、服务的岗位不同,参与者工种不同,但是他们创新的使命和责任感却是一样的。他们说,过去,许多人想搞创新,却苦于没场地、没条件;而现在,企业环境好,领导支持,还建场地出经费扶持,让我们拥有了过去只有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才能享有的专有研究实验场所、科研经费以及工作时间上的调整等“待遇”,有了这样的创新条件,不出成果就对不起帮助、支持自己的企业、领导和工友了。

    输电部赵国良创新工作室现在被员工称为“创新成果摇篮、人才培养沃土”。该工作室于2011年4月28日正式挂牌,负责人赵国良是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华北电网公司二级技能专家、河北省能工巧匠、承德市十大金牌工人。在他的主持和带领下,该工作室已拥有1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个国家优秀QC小组奖,23项省部级优秀QC成果奖,1项河北省职工最佳发明创造成果奖,3个河北省百项职工先进操作法。培养出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2人,华北电力技术院一级专家2人、二级专家4人,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技师13人,技师51人。这些表明,无论是创新成果还是创新人才,该创新工作室的确是硕果累累。

    而类似这样的创新工作室在许多企业都能随口说出一些。宁夏吴忠材料试验机厂市级劳模王北平劳模创新工作室、山西太钢自动化公司“郝俊宇创新工作室”、北京海淀启明星辰职工创新工作室……这些班组创新工作室,都是班组职工成为创新主力军的时代印记。

创新工作室之所以能遍驻班组,除了顺应时代发展主流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需要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倡导和培植。翻阅北京市总工会的有关文件,记者看到一个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百家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的通知,其中就重点强调了这些工作室的创建要有创新活动的基本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具有完整的管理和工作制度、规划目标,有一定的工作经费以保障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等硬性规定。而像北京市总工会每年命名一批创新工作室的做法,在全国许多省市都有开展。

    从目前活跃在各企业班组的创新工作室发展生态看,许多工作室不仅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更好地放大劳模品牌效应,把班组技能人才的能力迅速转化为了生产力。记者深信:像“赵国良创新工作室”这样以班组为基础的创新工作室一定能在国家“十二五”建设蓝图中肩负起创新主力军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让更多班组中的发明家走上舞台,在班组这一小天地中,绘出创新创效的美丽画卷。



此稿仅供学习!

张耀杨 发表于 2011-10-26 21:21:34

见报稿:
   10月21日,在矿开展的下半年QC发布会上,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掘进四队李明勇班组从原来的第三名跃为第一名,他们的快速成长取决于创新能力



团队创新:从小作坊到车间式

【企业说说】

■   金银贵

    10月24日,笔者在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掘进四队见到了李明勇和他的组员们,这个平均年龄36岁的班组,现在已是松藻煤矿响当当的“明星班”。

   “其实,班组搞发明,不管在人力,财力或者是技术上,我们的困难都要比专业的科室难得多,而且,有时候还不被人理解。”谈到过去个人搞发明,李明勇感慨万千。

    5年前,李明勇班开始搞点小改小革,从加工PE风筒吊环到瓦斯探头保护罩,再到π型支架扣寸,他们走的是被动式的发明路。

   “当初的那些设计,都是因为领导安排说有些东西你们能不能想点办法改进下,帮连队节约下材料。”组员罗德银对于当初的“发明”是记忆犹新。因为那些奉命之作的小改小革,曾给他们惹来了一些麻烦。

    由于没有场地,他们自己找地方鼓捣,有点小成绩了,就有一堆人来参观学习,有时候难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还增加了后勤员工的工作量,弄得自己跟做了错事、欠了谁的似的。

   “我们心里明白,我们干的是为啥子,为的是给工友们减轻劳动强度。”李明勇告诉笔者,为此,他把大家组织起来,主动找创新点、合理分工搞创新。由于搞发明不是正常的工作范围,在完成当班工作的情况下,他们只能窝在狭小的工具房里抽时间进行。有时候,井下急需材料,他们又不得不扔下进行中的设计,赶去工业广场装材料,装设备,等再赶回时,每个人都累得全身像散了架一般。后来,连队领导得知这一状况后,一方面鼓励他们坚持搞创新,一方面专门腾了个车间让他们使用,创新条件改善后,他们很快就创新出YT29型风锤底座,防突钻机助推器等,而这些改进设备,都是他们从报废材料中“淘”出来的。下一步,他们正在计划发明π型支架升降器,以解决掘进工作面架设支架时,工人们的劳动强度。

   “一个基层班组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真的不简单,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在全矿推广。”该矿矿长郑培琥这样评价李明勇班。

在采访结束时,当笔者说要给他们照张相片时,这几个朴实的汉子,拿着那张代表他们成绩的奖状,面对镜头,憨厚地笑了,他们笑得是那么的自然和温馨。



原稿:
从小改小革到发明创造,从当初的小作坊式发明到现在的车间式设计,10月21日,在矿开展的下半年QC发布会上,他们更是从原来的第三名一跃而成为第一名,李明勇班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面对成绩,他自豪地说,
一年两“变身”,我们拼的是“体质”
金银贵


      10月24日,笔者在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掘进四队见到了李明勇和他的组员们,这个平均年龄36岁的班组,现在已是松藻煤矿响当当的“明星班”。
         “其实,班组搞发明,不管在人力,财力或者是技术上,我们的困难都要比专业的科室难得多,而且,我们还要背负被人不理解的讥讽。”谈到搞发明,李明勇感慨万千。
      2006年,李明勇班开始接触到小改小革,从加工PE风筒吊环到瓦斯探头保护罩,再到π型支架扣寸,他们走的一直是被动式的发明路。
      “当初的那些设计,都是因为领导安排说有些东西你们能不能想点办法改进下,帮连队节约下材料。”组员罗德银对于当初的“发明”是记忆犹新。因为那压根就不是发明,而就是个小改小革。但就是这样的小改小革,却给他们惹来了不小的麻烦。
      由于他们的小改小革发明减轻了班组员工的劳动强度,很快就传到其他连队领导的耳朵里,他们都要求自己队的后勤员工来学他们的技术。这徒增的工作量让这些后勤员工抱怨不已,曾有人指着他们骂:“一天吃了饭没事干,想这些东西干啥子!”这很让李明勇和他的组员们郁闷。
      “当时感觉走到哪里都有人指脊梁骨骂似的,好像自己做错了事一样!”组员王勇对于当初的感受,至今都觉得好笑。
      “别人不理解,我们自己心里却很明白,我们干的是为啥子,为的是给工友们减轻劳动强度。”李明勇告诉笔者,上半年QC第三到下半年QC第一,一年两次“变身”,他们靠的不是自己的脑瓜有多聪明,而是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到员工中去收集信息。他们不能和专业人士去拼技术,拼设备,他们拼的是这些专业人士没有的实践经验,是“体质”。他们班组的这几个人都是从生产班组出来的,都明白生产班组员工劳动强度大,搞发明能减轻他们的工作量。看着因自己的发明能帮组班组员工,这让他们很高兴,对于得不得啥子奖,他们压根就没想过。由于搞发明不是正常的工作范围,在完成当班工作的情况下,他们只能窝在狭小的工具房里抽时间进行。有时候,井下急需材料,他们又不得不扔下进行中的设计,赶扑工业广场装材料,装设备,等到再赶回时,每个人都累的全身像散了架一般疲软。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仍然设计出了很多实用的东西出来。后来,连队领导为了鼓励他们搞发明,专门腾了个车间让他们搞设计,也因此有了YT29型风锤底座,防突钻机助推器的相继诞生,而这些改进设备,都是他们从报废材料中“淘”出来的。下一步,他们正在计划发明π型支架升降器,以解决掘进工作面架设支架时,工人们的劳动强度。
         “一个基层班组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真的不简单,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在全矿推广。”该矿矿长郑培琥在评价李明勇班时,曾动情地说道。
      在采访结束时,当笔者说要给他们照张相片时,这几个朴实的汉子,拿着那张代表他们成绩的奖状,面对镜头,憨厚地笑了,他们笑得是那么的自然和温馨。

张耀杨 发表于 2011-10-26 21:21:48

见报稿:

一场技术比武,却让职工发现与以往不同:昔日各基层区队、直属班组预先推荐的本单位技能尖子、少数比武“金牌选手”争奖牌的现象不见了,竞赛组织者按照全矿各区队、直属班组钳工花名册上的名单现场随机抽点人员进场参赛



比武擂台上尽是新面孔

【现场素描】

■   杨涛蒋文梅

    在10月9日举办的四川煤炭产业集团达竹公司小河嘴煤矿钳工打擂比武现场,细心的观众发现,昔日各基层区队、直属班组预先推荐的本单位技能尖子参赛、少数比武“金牌选手”争奖牌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竞赛组织者按照全矿各区队、直属班组钳工花名册上的名单现场随机抽点人员进场参赛,近3年来企业培养的一批钳工新面孔纷纷登台亮相。

    选尖子“打擂”是该矿各区队、直属班组多年来参加比武竞赛的一个惯例,以往基层各单位由于怕成绩落后,为了保住名次,往往组织选拔好的“尖子队”和“专业户”上阵,比来比去,还是“老面孔”,几名尖子成了领奖台上的常客,一部分有“提速”要求的职工被排斥在“大练兵”之外,时间一长,打擂比武的标准下降,职工现场作业操作技能没能得到全面提高。

    今年,针对“学技练功”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小河嘴煤矿着力改变“打擂比武年年搞,但年年都是老面孔”的现状,结合新设备、新材料、新要求提出了打擂比武也要以人为本的组织原则,喊响了“全员参加选新人、淘汰老面孔”的打擂比武新口号。规定:凡是近2年比武拿过金牌的技能尖子,一律不准参加此次竞赛,原来各区队、直属班组的“金牌选手”纷纷被请上了裁判、讲评嘉宾的席位。

   “金牌选手”被请上裁判席,各区队、直属班组的一批新手在竞技场上崭露头角。在要求按图纸在30分钟内手动加工“U”型零部件比武项目上,由于连续2次在此项比武中夺冠的运输队矿修班班长韩勇的“缺阵”,第一名角逐变得异常激烈,最终2009年参工的掘进一队钳工班青年钳工袁仁斌以26分18秒的成绩勇夺第一名;在井下运输道岔的限时安装比武现场,来自运输队机车班的钳工肖玉林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准确的实际操作战胜众多对手,获得第一名,让人刮目相看。在规定的各工种比武现场,各参赛选手们个个热情饱满,操作有条不紊,把平时练就的扎实基本功一一展现出来。

    同时,这次比武由于几名技能尖子不能参加,原来几个依靠尖子出成绩的参赛单位成绩一落千丈。“看来,咱们队不能单靠几个尖子撑门面了,提高队伍整体实力才是上策。”在当日比武现场,虽有队长场边“督战”、成绩仍然垫底的采煤三队队长杨鹏程感慨地说。

    小河嘴煤矿抓技术演练活动突出全员参与,坚持以人为本“选新人”,淘汰参赛专业户的“老面孔”,保证了打擂比武的质量,真正起到全面“提素”的目的,一种学技术、练硬功的良好氛围正在该矿形成。



原稿:
小河嘴煤矿:以人为本确保打擂比武出“新人”
杨涛   蒋文梅
      10月9日,四川煤炭产业集团达竹公司小河嘴煤矿钳工打擂比武现场气氛热烈,一场涵盖8个生产区队及矿直属的2个供应加工班组、1个后勤维修班组,共有36名钳工参赛的钳工打擂比武竞赛活动正紧锣密鼓地拉开帷幕。
         但现场细心的观众发现,昔日各基层区队、直属班组预先推荐本单位技能尖子参赛、少数比武“金牌选手”争奖牌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竞赛组织者按照全矿各区队、直属班组钳工花名册上的名单现场随机抽点人员进行比武,近3年来企业培养的一批钳工新面孔纷纷登台亮相。
         选尖子“打擂”是该矿各区队、直属班组多年来参加比武竞赛的一个惯例,以往基层各单位由于怕成绩落后,为了保住名次,往往组织选拔好的“尖子队”和“专业户”上阵,比来比去,还是“老面孔”,几名尖子成了领奖台上的常客,一部分有“提速”要求的职工被排斥在“大练兵”之外,时间一长,打擂比武的标准下降,职工现场作业操作技能没能得到全面提高。
          去年以来,该矿把改善职工作业环境作为以人为本求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已实现100%采煤机械化的基础上,再次投入1650万元建成了川东北地区首个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矿井。装备上去了,于是职工队伍整体操作技能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单凭几个技能尖子已难以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抓整体、打基础、培养技能型后备力量成为全矿上下的共识。
          今年,针对“学技练功”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小河嘴煤矿着力改变“打擂比武年年搞,但年年都是老面孔”的现状,结合新设备、新材料、新要求提出了打擂比武也要以人为本的组织原则,喊响了“全员参加选新人、淘汰老面孔”的打擂比武新口号,增加“新鲜血液”。规定:凡是近2年比武拿过金牌的技能尖子,一律不准参加此次竞赛,原来各区队、直属班组的“金牌选手”纷纷被请上了裁判、讲评嘉宾的席位。
          “金牌选手”被请上裁判席,各区队、直属班组的一批新手在竞技场上崭露头角。在要求按图纸在30分钟内手动加工“U”型零部件比武项目上,由于连续2次在此项比武中夺冠的运输队矿修班班长韩勇的“缺阵”,第一名角逐变得异常激烈,最终2009年参工的掘进一队钳工班青年钳工袁仁斌以26分18秒的成绩勇夺第一名;在井下运输道岔的限时安装比武现场,来自运输队机车班的钳工肖玉林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准确的实际操作战胜众多对手,获得第一名,让人刮目相看。在规定的,各参赛选手们个个热情饱满,操作工序有条不紊,以精湛过硬的技术,把平时练就的扎实基本功一一展现出来。
          同时,这次比武由于几名技能尖子不能参加,原来几个依靠尖子出成绩的参赛单位成绩一落千丈。“看来,咱们队不能单靠几个尖子撑门面了,提高队伍整体实力才是上策。”在当日比武现场,虽有队长场边“督战”、成绩仍然垫底的采煤三队队长杨鹏程感慨的说。
          小河嘴煤矿抓技术演练活动突出全员参与,坚持以人为本“选新人”,淘汰参赛专业户的“老面孔”,保证了打擂比武的质量,真正起到全面“提素”的目的,一种学技术、练硬功的良好氛围正在该矿形成。

张耀杨 发表于 2011-10-26 21:22:59

“一起保安全”专栏

见报稿:

松藻煤电千余班组近两万名员工参赛

【赛事播报】

■   向良忠 周明剑

    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和工人日报联合下发竞赛通知后,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公司也随即下发了《关于组织万名员工参加“全国煤矿企业职工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知识竞赛”的通知》,要求公司所属六大矿井单位认真组织员工参赛,参赛率不得低于90%。随即全公司各下属单位工会组织员工参赛,据统计,全公司共有1322个班组的17658名员工参加竞赛。

       10月24日,该公司下属的同华煤矿工会组织全矿19个基层队、123个班组的1000余班组员工,统一参加了全国煤矿企业职工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第一期知识答题竞赛,并将竞赛成绩作为员工个人和班组年终评先的考评依据之一。当天,各基层队班组员工统一闭卷答题,并由矿工会、党委办公室、安全监察科、生产科等部门全程跟踪监考,不允许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当时,在现场监考的工会副主席钟继涛告诉笔者,每位参赛员工都要同时做两套答题,一套上交公司封装邮寄,一套留矿自行阅卷,并将竞赛成绩作为员工个人和班组年终评先的考评依据之一。对竞赛成绩达不到85分以上者,矿还将统一组织专题培训,培训后再补考,直到合格为止。

    渝阳煤矿掘进一队综掘一班班长黄辉国在赛后组织了班组交流会,该班安全员罗德全说:“这期竞赛题基本上都与瓦斯有关,与我们南方高瓦斯矿井结合更加紧密,感觉很有针对性,很实用。比如,通过答题让我牢记瓦斯涌出量增大、工作面温度降低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前兆。如果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会及时作出判断,组织兄弟们及时撤离和采取措施。”班组员工们纷纷表示:一定要认真参加完共四期的答题,抓住这次机会多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打好安全攻坚战,同时也要争取在竞赛中获奖,利用这个平台向全国展示重庆能源集团渝阳人的风采。


同华矿答题现场。向良忠 摄



原稿1:
竞赛考试合二为一 成绩作为评先依据               
同华煤矿组织千余员工统一参赛
      10月24日,重庆能源集团同华煤矿工会组织全矿19个基层队、123个班组的1000余班组员工,统一参加了全国煤矿企业职工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第一期知识答题竞赛,并将竞赛成绩作为员工个人和班组年终评先的考评依据之一。
      自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和《工人日报》联合下发竞赛通知后,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公司也跟即下发了《关于组织万名员工参加“全国煤矿企业职工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知识竞赛”的通知》,要求公司所属六大矿井单位认真组织员工参赛,参赛率不得低于90%。在接到以上两个通知后,同华煤矿立即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矿长为组长的竞赛组织领导小组,并出台了相应的参赛组织考核实施办法,要求全矿所有的班组员工都要参赛。
      在第一期赛题于19日公布后,该矿工会立即复印了1000多份答题卡,并于24日组织各基层队班组员工进行了统一答题。当天,笔者在竞赛现场看到,该矿把此次竞赛活动办成了一个大考场,各基层队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员工同时闭卷答题,并由矿工会、党委办公室、安全监察科、生产科等部门全程跟踪监考,不允许员工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以检验员工的真实水平。
      在现场监考的工会副主席钟继涛告诉笔者,每位参赛员工都要同时做两套答题,一套上交公司封装邮寄,一套留矿自行阅卷,并将竞赛成绩作为员工个人和班组年终评先的考评依据之一。对竞赛成绩达不到85分以上者,矿还将统一组织专题培训,培训后再补考,直到合格为止。
      “此次竞赛既可以检验员工安全生产知识水平,又可以在全国充分展示企业形象,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对待!”该矿安全监察科科长张英福说。
      图为同华员工正在认证作答。(向良忠/图文)


原稿2:
渝阳煤矿:赛后交流促安全
“各位兄弟伙都说说参加这次竞赛有啥感想,存在哪些不足,怎样利用这次竞赛来推动班组安全生产工作?”10月21日,重庆能源集团松藻公司渝阳煤矿掘进一队综掘一班员工做完全国煤矿企业职工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知识竞赛第一期答题后,班长黄辉国(左三)组织班组员工召开竞赛感受交流会。
班组群众监督员谢学才非常支持这样的竞赛活动,他认为现在正是全国各煤炭企业班组全力以赴打好事故隐患歼灭战,重庆能源集团下属各单位决战130天安全生产攻坚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关键时期,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工人日报社联合举办的“蒲白矿业杯”全国煤矿企业职工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知识竞赛非常及时,对巩固和加强员工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知识的学习掌握,规范操作,杜绝违章,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很有好处。
“这期竞赛题基本上都与瓦斯有关,与我们南方高瓦斯矿井结合更加紧密,感觉很有针对性,很实用。比如,通过答题让我牢记了瓦斯涌出量增大,工作面温度降低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前兆。如果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会及时作出判断,组织兄弟们及时撤离和采取措施。”班组安全员罗德全对通过竞赛丰富了安全生产知识感到非常高兴。
黄辉国听到班组员工都说的是好的方面,他给组员们稍稍泼了点冷水:“这次竞赛,也看出各位兄弟伙学习掌握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知识不全面、重视程度还不够高的现象。大家对工作中常用到的知识掌握较为牢固,对其它工作知识掌握较差。就拿‘不按规定检查瓦斯,存在漏检、假检的,不属于煤矿重大安全隐患’这道题来说,有的人认为是对的,这就说明我们没干瓦斯检查的工作,就很少去了解瓦斯检查的规定要求,但真实掌握瓦斯浓度情况对我们自身安全十分重要。现在大家知道了,如果发现瓦斯漏检、假检这样的现象一定要及时督促和汇报……”
经过感受交流,6名班组员工一致表示:松藻公司工会此次统一组织1322个班组17658名员工参加全国竞赛,作为其中的一员,一定要认真参加完共四期的答题,抓住这次机会多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打好安全攻坚战,同时也要争取在竞赛中获奖,利用这个平台向全国展示重庆能源集团渝阳人的风采,塑好渝阳人的形象。(周明剑)

张耀杨 发表于 2011-10-26 21:23:20

见报稿:


该公司下属的逢春煤矿以基层班组为单位组织员工答题,然后由各队统一收集上报给矿工会。24日下午,结束答题的逢春煤矿救护队员朱平(左一)手里高举着答题卡自信地向队友炫耀:“我绝对是100分撒!” 张登泽 摄



原稿:
“我绝对是100分撒!”
“我绝对是100分撒!”10月24日下午,刚刚结束答题的重庆能源集团逢春煤矿救护队员朱平(左一)手里高举着答题卡,自信满满的向队友炫耀本期的竞赛题自己得满分没得说。在参加全国总工会和《工人日报》社联合举办“蒲白矿业杯”全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知识答题赛中,该矿以基层班组为单位,组织员工参与答题,然后由各队统一收集上报给矿工会,方式上非常灵活;答题时大家可以现场进行探讨交流,把严肃的竞赛与轻松的学习结合起来,气氛更加轻松,目的是让班组员工通过竞赛学习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张登泽 摄)

张耀杨 发表于 2011-10-26 21:23:35

见报稿:

借“他山之石”抓安全竞赛

■   初卫平

    10月22日早晨,在河南中原油田采油二厂管理一区维修班会议室里,笔者惊异地看到,30名职工在抢答安全知识竞赛题呢!

    笔者纳闷,这是全国煤矿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油田职工怎么也答啊?

    原来,该班班长周锦成从工人日报上看到,全国煤矿企业职工安全知识竞赛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他们认为油田与煤矿虽不是一个行业,但工人日报所提供的答题平台,他们却可以借鉴,何不借此机会对本班职工进行一次安全知识摸底考试呢?于是,他同区安全员蔡福泉联合出题,侧重安全施工和操作基础知识,有填空题和选择题,利用早晨点名会的半个小时组织大家答题。

       竞赛特设一等奖100元,二等奖60元,三等奖30元,鼓励奖10名各奖20元。



原稿:
抓安全竞赛   做尽心员工
         河南中原油田 初卫平
10月22日早晨,在河南中原油田采油二厂管理一区维修班会议室里,笔者惊异地看到,30名职工却没有走出会议室,而是在认真抢答安全知识竞赛题呢!
让笔者感到很纳闷的是,这全国煤矿企业职工安全知识竞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油田职工怎么也在答题啊?
通过采访得知,原来,该班班长周锦成通过媒体了解到,全国煤矿企业职工安全知识竞赛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作为中原油田的班组职工,这次大赛给他们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他们认为同煤矿虽然不是一个行业,但工人日报的“班组天地”所提供的答题平台,却给他们一个有效的启示,为啥不能学学“班组天地”呢,对职工进行一次安全知识摸底考试呢?说到做到,他同区安全员蔡福泉联合汇总,出题瞄准了安全施工和操作基础知识,共分为填空题和选择题两项,累计打印了30份试卷,以“抓安全竞赛,做尽心员工”为宗旨,利用早晨点名会的半个小时时间,组织大家进行答题,达到为大赛热心参与,鸣锣助阵的目的,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经过精心挑选的安全试题,旨在巩固职工安全知识,查找安全隐患为目的,以大赛的形式,分为一等奖100元,二等奖60元,三等奖30元,鼓励奖10名各奖20元,切实调动了职工学安全、用安全的良好风气。

张耀杨 发表于 2011-10-26 21:24:01

班组摄影·抓拍“秋收”

见报稿:


工作尽“六心”年底争先进

    10月24日,安徽淮北矿业淮北选煤厂浮选车间运转乙班班长张文忠(左)心里特别高兴,他所带的班组由于在本月已成功发现12条设备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在10月份创建“六心”班组竞赛考核中继放心、宽心、欢心、细心、同心后,又获得“尽心”美誉。“这是今年我们班第6次拿满‘六心’了,如果再连续拿两次,年底就能评上厂先进班组。”张文忠边往公开栏上贴“尽心”图标边乐呵呵地说。 钟笛 摄



原稿:
班组“心”竞赛
    10月24日,安徽淮北矿业淮北选煤厂浮选车间运转乙班班长张文忠(左)心里特别高兴,他所带的班组由于在本月已成功发现12条设备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在10月份创建“六心”班组竞赛考核中继“放心”、“宽心”、“欢心”、“细心”、“同心”后又获得了“尽心”的称号。“这是今年我们班第6次拿满‘六心’了,如果再连续拿2次的话,年底的厂‘先进班组’非我们莫属。”张文忠乐呵呵地说。图为张文忠在“六心”班组月度竞赛公开栏上为自己的班组贴上“尽心”。 (淮北选煤厂 钟笛 摄)

张耀杨 发表于 2011-10-26 21:24:21

见报稿:


网虫变模范 师徒同受奖

    10月24日,在安徽淮北矿业童亭矿举行的“师带徒”表彰大会上,通风监测队的“模范师傅”孟祥斌(左)和徒弟维修工郭毛毛(右)引起人们注意。郭毛毛原来爱玩网络游戏,前两任师傅都对他失去了信心,孟师傅用啥招让他改变的?年初,高级技师孟祥斌与郭毛毛签订师徒合同后,就申请调到徒弟宿舍,与徒弟同吃、同住、同工作,“心贴心”地帮徒弟。10月初,师徒俩合力编写的单片机语言程序,成功运用在了井下监测终端上,彻底解决了监测数据丢失问题。陈磊摄



原稿:
“网虫”变“模范” 师徒同受奖
10月24日,在安徽淮北矿业童亭矿举行的“师带徒”表彰大会上,通风监测队维修工郭毛毛(右)一脸自豪地说道:我从“网虫”变成“模范徒弟”,要归功于“模范师傅”孟祥斌(左)。郭毛毛刚参加工作时,一门心思用在玩网络游戏上,前两任师傅都对他失去了信心。年初,监测队高级技师孟祥斌不仅主动与郭毛毛签订师徒合同,还申请调到一个宿舍,与他同吃、同住、同工作。在师傅“心贴心”的教导下,郭毛毛工作的积极性日渐提高。10月初,师徒俩合力编写的单片机语言程序,成功运用在了井下监测终端上,一举解决了监测数据丢失问题。孟祥斌也因此被评为“模范师傅”。(陈磊摄)

张耀杨 发表于 2011-10-26 21:24:43

见报稿:


颜色管理让职工看“色”辨人

10月21日,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在158个班组,400多名班组长、安全员中推出了“颜色管理”制度,不同职务身份的人,配以不同颜色的工作服上岗。正班长为大红色、副班长为枣红色、安全员为橘黄色、员工为深蓝色。不同着装区分出了在现场安全监督工作中每个人应该做的工作和承担的职责。张明英 摄



原稿:
“颜色管理”推动“着装文化”亮明班组长身份
10月21日,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在158个班组,400多名班组长、安全员中推出了“颜色管理”制度,以正班长为大红色、副班长为枣红色、安全员为橘黄色、员工为深蓝色的“着装文化”区分出了现场安全监督需要亮明班组长身份和职责的落实,丰富了“班组文化”建设进矿井、进班组、进头面的“三进”内涵。(张明英)

初爬格子 发表于 2011-10-27 00:04:57

祝贺见报老师,学习老师们美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班组天地1058期见报稿件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