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一建搭建高技能人才成长平台
10月3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以下简称中油一建)3个班组因组员技能业绩突出,在创建“五型班组”考核中拔得头筹:21岁的裴先峰在英国伦敦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摘得银牌,实现我国在国际技能奥林匹克60年赛事中奖牌“零”的突破;青工薛正才、孙廷华分别获得德国吕内堡2011“嘉克-LVM杯”国际焊接大赛单项第一。人们不禁要问:中油一建缘何在夺得27块国家级技能大赛奖牌之后,近一个月内在世界级经典技能赛事中再下三城?
开掘源头建设高水平培训基地
中油一建是我国组建最早的炼油化工建设专业公司。近年来,这家国家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竭尽全力履行中外经济合作和国内能源建设重点工程“保障”使命,通过频繁调遣确保海内外50多项工程节点实现;一方面现代化炼油化工装置工艺技术难度不断增高,而退休人员增至员工总数三分之一,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急需。
公司决策层市场博弈中深切领悟到:高技能操作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他们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列入企业发展战略。首先是源头开掘,建设高水平的员工培训基地,使其成为培育和选拔高技能操作人员的“储备库”、“加油站”。
这家公司在创办技工学校基础上,建成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员工教育培训中心,选聘79名理论与实习教师、客座教授。他们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中心、提升操作技能为重点,形成了以焊接、安装专业为主体品牌专业,以起重、探伤等稀有专业为特色,面向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建设、钢结构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实体。一线在职员工技能培训、考核鉴定每年达2000人次;同时继续发挥技校功能,对学员信守“教你学会一门技术、帮你找到一份工作”的承诺,每年招生1500人,现有在校生3000余人,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近两万人,每年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尤其是为炼化工程施工提供了优质人才。相继被选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焊接安装教育培训中心”、“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
铺设跑道 为岗位成才加油助力
中油一建在由劳动力密集型向管理效益型转变的进程中,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到与经营和技术人才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因为技能操作人员是工程蓝图变为精美工艺品的最终实现者。在一建体制改革时,划分6个工程分公司和国际事业部、设计研究院的责任地域,为管理层的经营和技术人才提供一方热土;同时将5300多名技能操作人员,编入3个主力工程处和电气仪表、大型设备吊装、无损检测、储运工程等专业分公司和石化设备厂,实施操作层技能人才的统一管理和培养。
“师带徒”是这家企业帮助一线员工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近几年,他们每年以劳务派遣方式引进技能操作员工150多名,全部分配到一线施工班组,并“师带徒”活动纳入企业管理制度。组织落实上,安排每一名新员工与一个师傅“结对子”;约束形式上,签订“师徒帮带合同”,对师傅的选择标准、培养对象和结对原则、师徒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等进行了严格规定;经济上,徒弟成长和现场施工业绩,和师傅奖金挂钩。公司今年4月评出30对“金牌师徒”进行了隆重表彰。
焊接状元裴先锋、薛正才所在的第三工程处,针对组建时间短、新员工较多的现状,分阶段开展了“养成教育”、“规范管理”和“对标找差”等活动,通过年度培训考核对年轻员工导入了“末位淘汰”机制,压力变动力,“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年初评出了创新施工技术成果15项。
与此同时,中油一建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为年轻工人岗位成才营造了良好氛围。“十一五”期间,他们组织年度技能竞赛5次,涵盖了石油工程施工八大主力工种,评选出公司级“技术能手”200多人。
培育尖端让培训成为员工福利
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装置规模大型化和核心技术国产化,焊接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层出不穷。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环境也对安全高效作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对高端市场需求,中油一建投资583万元建起了“焊接研究培训中心”,主要从事高级焊工培训、焊工考试与技能鉴定、焊接新技术推广应用、焊接试验及焊接工艺评定。
他们着力“三大功能”创新:一是为行业内外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焊接操作技能人才,体现实用功能;二是积极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和应用攻关,占领焊接技术发展的制高点,体现研究功能;三是抢抓机遇承办竞赛,体现平台功能。近年来承办了国家一类和二类焊工技能竞赛两次,承接了省部级焊工技能竞赛和中石油、中建总公司、中化建、水利部、冶金部、船舶重工集团等焊工选拔集训8次,进而实现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三大转变,即从基础型培训向实用型培训的转变,从应试型培训向素质型培训的转变,从单一型培训向复合型培训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一建精心选拔推荐技能尖子参加国家级的技能大赛12次,有11人获得金牌,9人获得银牌,7人获铜牌;并分别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能手”、“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称号。刚刚破格成为中国石油最年轻技师的裴先峰心怀感激地说“我赶上了石油工程建设千帆劲发的好时代、遇上了把培训当福利的好企业。”目前, “技能报国、岗位奉献”在中油一建蔚然成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
彭武胜 余 琼
彭老师写的很好哦,但是要记得选择好主题分类才能给您加亮哦。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及时和论坛下方的管理员联系或者直接在群里联系哦。 谢谢老师们指导!! 在平台老师指导下,我们继续深化裴先峰报道,深层次挖掘成因,导语是:青工裴先峰、薛正才、孙廷华分别在国际大赛中获奖,
人们不禁要问:中油一建缘何在夺得27块国家级技能大赛奖牌之后,近一个月内在世界级经典技能赛事中再下三城?感谢平台老师把《中油搭建一流技工成长平台》放在首页“平台精华”--名企栏目中 。 我想说,对世界技能技能大赛这一新闻事实,由现场消息、人物通讯,再到事件分析,如我们为什么脱颖而出?我们与国际趋势比差距在哪里等等,新闻写作与报道在一层层递进与深化,而不是一次拉倒,这值得发扬。 在高平台上,我们看到了写作的灿烂曙光,谢谢把基层通讯员扛上肩膀的老师们! 引用第6楼pengwus于2011-11-02 09:23发表的:
在高平台上,我们看到了写作的灿烂曙光,谢谢把基层通讯员扛上肩膀的老师们! p_w_picpath/back.gif
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