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古小 发表于 2011-10-31 22:00:32

回 8楼(初爬格子) 的帖子

多谢老师支持!!!

木呆瓜 发表于 2011-10-31 22:32:07

我再次看了一下此稿,还有两小时不知胡小文老师是否能再修饰一下:
总体不错,如能改更好!!
1、题目不新
2、有的不是新的、是大多班组能做到的就干脆不要。如1、通过模拟设备故障现场,开展设备维修演练,提高设备故障处置能力。2、在模拟各种机型现场演练中,各项作业均按照实际现场进行,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各红外线班组还组建了标准化作业示范队,开展班前演练活动,相互观摩学习,相互学习取长补短。3、陈峰告诉笔者这还得归功于红外维修班组的一个优良传统,那就是日常养成故障处理的收集与整理的好习惯——形成红外设备故障处理资料库。
而要最关键的:改进作业方式——以往红外维修工在沿线检修作业时都是1人防护,1人作业,作业质量完全要依靠检修作业人员本人控制,作业质量很难保证。为此,车间及时对班组作业方式进行了调整,改为1人监控,2人检修作业,2人在作业中相互检查,相互控制,使设备检修质量更加可靠。这是问题的关键,对监控人与作业人分别有岗位要求。这里笔墨要浓一些。
为什么要必改?改后有什么好处。我认为这改很好,有了这改,可能地铁相撞、火车出轨之事就能大大改少。
能三人或四人团队在这次比武中大获全胜。这次比武与改进作业方式的时间都可说一说,可归纳于比武多少天来或改进作业方式以来班组出现的新变化。不一定要今天或昨天的事才是新闻,而我们是围攻绕主题写稿当然是越近越好,但不可能有许多好事与值得推广的事都很近,只要有新变化的、有生命力的、对班组安全质量效益或成才成长成功有益的就是班组的好新闻,就可以拿来说说,可以拿来报道。
说得不对,仅供参考。如果我这样一说而乱了方寸,就当我未说。关键是我说得太晚,可能来不及大改了,只能小动动。特向胡小文老师说一声对不起。就是叫我改也改不好,等于要重新采访。
这一点我也是受康总的一次看稿的启发,就是改夏老师的有人一年换三岗(大概意思)的文章。

古古小 发表于 2011-10-31 23:20:13

首先十分感谢老师提出的中肯意见,就此我做点补充说明:
    首先我是很看重我采写的第一部分内容的,而这一点也是红外维修班组在今年培训方式上的创新之举。模拟演练虽然在货车运用系统较为普遍,但那些演练都是在练功车上的实物演练,而红外设备标准化演练却是一个新生事物,班组在演练过程中将线路上的设备形态假想到演练场地,主要是考察维修工对各项检修要求和作业防护内容是否清晰,对设备定期检修内容各项要求掌握情况的一种测试和考评,通过演练找出作业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提高,进而增强实战能力。4名维修工所以能拿到实作唯一满分,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将检修的各项环节已经演练成一种程式化的快捷作业方式,各项检修程序可以说没有多余的动作,简洁、实用、规范,令裁判和其他队员感到十分惊讶,就像是部队上的就像部队上机械化作战部队一样,不仅征服了选手,也征服了裁判,才会有了这样唯一的满分成绩,我觉得这样的成绩背后肯定有它成功的因素,在采访队员的过程中队员们感触最多的还是将此归功于培训方式的创新上,所以我还是很难割舍这一块。
    关于第二部分,我则认为创新不一定就是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另辟蹊径,注重积累,在原有的成果上进行融汇贯通,并适时的加以改进提高也是一种创新,班组职工创新往往都是体现在对以往一些工具、设备、检修方式的改进提高上。
    至于最后一部分,我也是从队员口中获知的,其实作业组织方式的改变,往往是管理者针对现场屡屡发生一些简化作业方式后的不得已之举啊。

木呆瓜 发表于 2011-11-1 09:01:09

“简洁、实用、规范,令裁判和其他队员感到十分惊讶!”“模拟演练虽然在货车运用系统较为普遍,但那些演练都是在练功车上的实物演练,而红外设备标准化演练却是一个新生事物,班组在演练过程中将线路上的设备形态假想到演练场地,主要是考察维修工对各项检修要求和作业防护内容是否清晰,对设备定期检修内容各项要求掌握情况的一种测试和考评,通过演练找出作业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提高,进而增强实战能力。4名维修工所以能拿到实作唯一满分,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将检修的各项环节已经演练成一种程式化的快捷作业方式,各项检修程序可以说没有多余的动作。”
以上内容要在文章中能体现可能更好,请编辑在编稿时将胡小文老师的补充部分穿插进去,好吗?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

古古小 发表于 2011-11-1 22:26:10




传2张4人作业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精英团队”是这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