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一武
一武死了,而我活着。我活着,就天天想起一武。想得泪水顺着脸颊滑入唇角,涩咸涩咸的。记得在掘进队时,他是组长,我是放炮员,我们朝夕相处,昼夜不分的在千米井下摸爬滚打,彼此间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那时的他身体强壮,技术全面,打眼、放炮、攉货、架棚,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是队里有名的“五虎上将”之一,又是班长的得力助手。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小组也是屡建奇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嘉奖。 但他唯一的缺点就是工作不拘小节,违章作业,冒险作业的事老能找着你,工友们劝他几句,他总振振有词地说:“没事!我井下干了这么多年,从来就没碰到过哪里,我的命比石头还硬,快点整吧!”……
然而,向他招手的不总是幸运之神。2003年12月25日零点班,因家中有事休了三天班的他来到班上,听说上班的进米超过了我们小组,还未开完班前会,他就匆忙换上工装冲向了井下,等我支领完火药赶到掌子头时,一排整齐有序的炮眼早打好了,在他的催促下,我也赶紧装药爆破,响过炮后,我们到里面一看,右下角有一处瞎炮,按着《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距瞎炮至少0.3米处另打同瞎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放炮。在瞎炮处理完毕以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同处理瞎炮无关的工作。可他视《安全规程》于不顾,更不听我们的劝阻,高喊着让我和高友帮他打眼放炮,并让其他人去运料开溜子,安排完活儿,他就抄起电钻来到掌子面,就在他和高友打最后一个炮眼时,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把在一旁做药的我也震得昏迷了过去……
等我清醒过来时,我已躺在医院里,更为凄惨的场面展现在眼前:一武已永远闭上了眼睛,高友也受了重伤。所有的人都在哭,尤其是一武的妻子和他年迈的母亲扑在他身上撕心裂肺痛哭着,声声泣血,使人肝肠寸断!可他再也听不到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就这样走向了那个陌生的世界。
一武,如果他的灵魂还在,我不知他现在是否后悔——假如他当时想到妻儿老小;假如他记起以前学过的规程,假如他听了人们的忠言劝阻……然而,假如代替不了现实。多少年过去了,至今我的脑海里还能映出他那张生气勃勃的脸,炯炯有神的眼。
真的,他当时忙于生产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科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忙生产不能蛮打蛮干是需要科学技术做保护神,更需要严格遵守由血的教训凝结而成的《煤矿三大规程》。
如果他生命有知,我想他一定会和我一样呼吁:亲爱的矿工朋友,井下生产环境本来就恶劣,水、火、煤尘、瓦斯、顶板五大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宝贵的生命,我们凭什么不在做每一项工作以前考虑好安全之路呢?为了你的家庭幸福!让我们共同牢牢记住“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一不灭的真理!因为,它是一句充满人间爱意的呼唤,是给孩子的希望,是对妻子的祝福,是白发父母殷殷的企盼,更是我们煤炭事业稳步发展的需要和保证!
矿工朋友们,珍爱生命,远离违章吧!
联系单位:国电平庄煤业风水沟矿一采区:董军
联系电话:15947664640
邮编:024081 董军老师,这篇文章安全味较浓,感情细腻真挚,文笔流畅,但是安全专栏需要的稿件是新闻,与专栏的稿件要求不符呢。直言了,请老师见谅。多深入班队组采写一些鲜活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之类的新做法,好经验,祝你成功。
回 1楼(贵州刘佳跃) 的帖子
谢谢刘老师!以后多多交流。 切忌珍爱生命!文字很生动,但是能不能见报是另外一回事哦。见报稿正常情况下都是新闻。回 3楼(玲子) 的帖子
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回 3楼(玲子) 的帖子
感谢支持,其实多提意见和建议可以让我提高写作水平 欢迎老师们拍砖! 董老师能不能把稿子改成“新闻故事”的形式试试,呵呵,个人浅见,祝好董老师!回 7楼(顾述毫) 的帖子
谢谢老师的赐教 文章让人感动,但要用新闻的写法;如最近时间通过学习得到的某种体会说起。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