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态度才是养老保险制度平等的关键
【正方】态度才是养老保险制度平等的关键堂吉伟德
时下的养老保险体制,实行的是“双轨制”,确切的说,就是企事业单位一条体系,公务员又是一套体系。在法定义务上,企事业单位的人员要交纳养老保险,其管理机构也完全不同,企业所属大多在政府社保部分,拿的是最基础性的工资;而公务员及参照公务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则由财政托底,个人不用交纳相关保险费用,退休后按现有工资,套用一定的比例直发,如果符合相关政策,可以拿到100%的标准,那么退休后的工资标准跟在职人员没有什么差别。
曾经有例子表明,同为处级,企事业职工的退休费可能只有1000元多一点,而处级公务员则可以拿到4000元左右;即便同属于企业,国有垄断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退休人员,在待遇上也是差距很大。可以说,时下的养老保险体系所导致的差异,既有群体内的,也有群际之间的,情况十分复杂,在双轨之下还存在多腿。
在行业、职位、区域普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想达到养老保险制度“一碗水”端平,极为艰难,因为这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大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另一方面则是削减高收入者的收入,达到“削谷填峰”的效果。但可以想像,作为既得利益者的高收入者是不可能作出让步,且这事涉及面广,很难一步到位;而大面积提高低收入的待遇同样也很难,因为这关系到财政能否承载的问题,若财政无以为负,那么这种设想就很不现实。
可以说,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但这却不是我们安于现状,不作出改变的理由。如果任何这种情况得到延续,必然会加大行业间的差距,并导致积重难返。那么,在时下,进行适度调整,先解决行业内的问题,实现基本的公平或是最明智的选择。比如,在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体系后,再向公务员群体递进,最终实现全面融合。
遗憾的是,被人寄予厚望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历时三年却毫无突破,这也证明了改革的难度之大。至于原因,在于此次改革既涉及数千万事业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企业和公务员群体何去何从的问题,改革的结果不但去触及改革群体本身的利益关切,也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带来全盘性的反应。
诚如专家所言,这种情况不可能永远不作出改变,事业单位养老问题肯定还是要按设计推向社会。从国家大的框架设计来看,‘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中办法’的大方向不会变”,现在的问题不在于如何改的技术层面,而在于是否有破釜沉舟和勇士断臂的勇气和决心。现在我们所谈论的时机,其实就是一个决心下到了何种程度。只不过,等形势逼到不能再拖的时候,那时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可能更高。 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平等,只是时间问题,专家说。 不信砖家,更不信叫兽,还是实实在在的涨工资,有保障最好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国情限制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中办法’,这个办法是国情 欣赏 看唐老师的事评文章需要有耐心、有时间,因为一直到最后,才知道唐老师所要说观点。我觉得,事评文章这样写是很另类的。一般是开门见山,亮明观点,一一论述。唐老师是事评的高手、前辈,向唐老师学习!也希望唐老师除了自己写,也积极地评论一下其他老师的文章。好一块进步。 改革就是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带来全盘性的反应。。。。
所以一般都是慎之又慎,可又因为太小心,而错过了好多好时机。。。。纠结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