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良忠 发表于 2011-11-28 10:30:12

【1063期文字投稿】从创新成功遭处罚到创新失败受鼓励

从创新成功遭处罚到创新失败受鼓励
      “各位队领导,实在不好意思说,我负责研制的微型装载机又没成功……”11月27日,在重庆能源集团同华煤矿机电队召开的创新工作总结会上,钳工班班长胡任建耷拉着脑袋汇报工作,并作好了挨训的准备。
      “不要怕失败,只要善于查找问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拿出屡败屡战的精神你就一定会成功!我们全队员工都相信你、支持你!”让他没想到的是,队长蒋焘在听完他的汇报后,不但没有批评指责,反而予以鼓励,并从全队抽调3名技术尖子给他当助手,让他带队组建一个创新工作小组,成立创新工作室,专门从事全矿机电设备的小改小革和创新性工作研究。
      队长的话语和举措再一次点燃了胡任建创新的激情和战胜困难的斗志,当即立下“军令状”,誓言不把微型装载机研制成功决不罢休。
      “过去我创新成功遭罚款,现在创新失败受鼓励,真是新旧体制两重天,我们没有理由不搞好创新工作!”会后,胡任建仍沉浸在感动之中。他把刚刚组建的创新小组成员召集起来,给大家讲述了一段他亲身经历过的创新故事:
      那是在10多年前,胡任建刚刚到机电队工作不久,他发现掘进员工在施工时,对炮眼定位不准确,打出的巷道成型质量差,进尺来得少,就想制造一种模具,让员工用固定模具给炮眼定位。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给身边的工友时,遭到了工友们的冷嘲热讽,有人说他是异想天开,有人说他找事干,是傻子。队领导知道后,更是把他痛骂了一顿,说他是“自己的屁股流鲜血,还给别人医痔疮”。
      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骂,但他就是想创新。于是,他偷偷找来一些废旧材料,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琢磨、反复试验,终于制造出了一种能准确定位炮眼的拱形模具。然而,他却不敢大张旗鼓地推荐给掘进队使用,只是悄悄地找一个自己最要好的掘进队朋友偷偷带到井下试用。没想到,朋友用他制作的拱形模具打出巷道又平又直,进尺也比其他班组多很多,这一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掘进队,也传进了机电队队领导的耳朵。
      “当时,尽管矿领导给予了口头表扬,但队领导还是把我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说我不务正业,耽误了工作时间,浪费了队上的材料,还罚了20元的款!”胡任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擅自搞什么创新研究了。
      直到近几年,全国的创新春风刮进了矿区,各类小改小革活动、QC小组应运而生,胡任建的创新激情被再次点燃。今年8月,当他看到本矿半煤巷的煤炭还是靠原始的人工装载时,就萌发了自制微型装载机的想法。
      “从这项工作一开始,就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要人给人、要材料给材料、要时间给时间,现在还专门成立了创新工作小组和创新工作室,要是不成功,怎么对得起人?”说完,胡任建就带领他的创新小组成员奔赴微型装载机研制现场,投入到了他的创新工作当中……
      笔者感言:创新的活力,取决于人们的思想解放程度。思想越解放,创新体制机制就越趋完善,创新氛围就越发浓厚,人们的创新能力就越发强劲。胡任建从创新成功遭处罚到创新失败受鼓励的故事,反映出了我国企业创新体制从封闭到开放的曲折历程,折射出当今企业已逐步形成了崇尚创新、尊重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价值导向。可以预言,“为成功者喝彩,为失败者鼓劲”的创新文化将成为全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良忠)

      图为胡任建(右)跟技术人员一起研讨微型装载机的技术改进方式。(向良忠摄)

初爬格子 发表于 2011-11-28 13:28:04

从过去创新成功遭受处罚到如今创新失败收到鼓励,这一明显的变化折射出班组创新工作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此稿角度新,不错,学习了

初卫平 发表于 2011-11-28 13:29:07

写的还是有点长老师,再精炼一点就好了。

张而不扬 发表于 2011-11-28 16:51:40

写得好,创新故事前后的反差对比,突出了主题,也提炼了主题。可以说紧贴本期主题。大力支持此稿

金银贵 发表于 2011-11-28 17:47:38

此稿写法新颖,角度“刁钻”,例子霸道,佩服!

cm_dz_xhz_yt 发表于 2011-11-28 19:39:31

角度确实不错

宁静以致远 发表于 2011-11-28 20:37:38

写得好,顶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063期文字投稿】从创新成功遭处罚到创新失败受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