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1-12-13 09:37:18

(网络之微博)被问责官员为何高调复出?

 【事件回放】

  担任湖南省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曾侃融,因当地一起强拆行动中引发拆迁户自焚,身在现场的他未能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被曝于今年9月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同时引咎辞职。但近期陆续有网友指出其仍以原职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此前,曾震惊全国的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被免职官员原宜黄县委书记邱建国和县长苏建国,在今年11月29日抚州市政府召开的党组会议上,被任命复出:邱建国任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苏建国任抚州市公路局局长。

  【博友热议】

  宜黄与株州强拆假问责? (作者:闲散一石)

  对干部的考评不能只是组织部门“一家”说了算,群众公论是考评干部的重要“砝码”。“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群众的口碑就是“公论”。使用干部注重群众公论,既是党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原则,也是党在干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

  引咎辞职还在任,问责咋就这么难? (作者:益昌人)

  任湖南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曾侃融,因在当地一起拆迁户自焚事件中未能提前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而被曝于今年9月份引咎辞职,近期陆续有网民指出其依然在以副主任身份出席会议、参加活动。曾侃融表示,至今仍未辞职的原因是“还在走程序”。

  宜黄被问责官员为何高调复出? (作者:曾兵)

  从公开程度上看,宜黄前县委书记、县长履新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12月2日下午,抚州当地网站“新抚州网”及其微博发布邱建国和苏建国履新职的“快讯”,还在网站首页的显著位置用红色字体突出。

  官员蹊跷复出咋如刀捅民心? (作者:一川清流)

  一些官员之所以对上级领导负责而漠视下层百姓的生命疾苦,这也不能全怪官员,因为谁能决定这些官员的前途命运,这些官员就对谁负责。假如百姓真的有权随时选举和罢免自己的“父母官”,那么还能发生诸如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宜黄暴力拆迁自焚事件吗?

  宜黄问题官员复出为何偷偷摸摸? (作者:程有元)

  人们对“复出”官员提出种种质疑一个重要原因是“躲猫猫”、偷偷摸摸,不那么光明磊落。谁都知道,当初邱、苏二人是被铺天盖地的舆论轰下台的。如今邱、苏“悄然复出”,信息不公开,群众不知情,人们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相关案例】

  "雷语"官员多低调复出 (作者:旋转快乐)

  以“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为代表的官员雷语,近两年不断爆出。在被广泛关注时,部分官员被停职,后无下文。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官员“低调”复出,官复原职或换职位复出者均有。

  河南官员问责也蒙人? (作者:逗号)

  自推行官员问责制度后,官场稍稍改变了长期来的太平官形象。但问题官员遭免职后迅速复出,到异地交流任职的现象,也备受公众责难和舆论诟病。但这种现象,现在看来只能算是“小儿科”。河南泌阳县居然发生问责造假现象,真不知道这种“虚晃一枪”的把戏要蒙谁。

  谁在操纵邱晓华复出? (作者:风吹草低)

  针对邱晓华个人而言,“组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党组织,一种是单位组织。邱晓华作为被“双开”人员,即不是中共党员,也没有工作单位,那么,邱晓华口中的组织自然不是党组织,也不是他所在的单位组织。试问,邱晓华口中的组织是指谁呢?也就是说,是谁操纵邱晓华违反公司招聘规定,进入中海油呢?

  逯军被免职又复出? (作者:人微言苛)

  配置、功能相同或类似的电脑等电子产品,被供货商贴上“专供政府采购”的标签后,销售给政府采购部门的价格就比市场同类产品价格高出数百上千元。如此“专供”怪事,竟在电子产品政府采购领域大行其道,导致高价采购泛滥。

  总是问责副职成为潜规则? (作者:闲散一石)

  对于5场大雨之后被淹,武汉市启动问责机制,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市防汛办主任姜铁兵,给予其行政警告处分;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防汛办副主任王洪胜,给予其行政记大过处分,并免去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防汛办副主任职务;市水务局排水设施监督管理处处长熊伟才,给予其行政撤职处分;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处长项久华,给予其行政降级处分。

  【深度解读】

  谁把干部问责当敷衍群众的儿戏? (作者:朱 波)

  “落马”官员如此演义着“犯错问责复职升职”的“潜规则”。这不仅是对党纪国法的无视,也是对官员问责制度的讽刺,更是对当初汹汹民意的戏弄和蔑视。不仅辜负了群众对干部问责制度的期望,也损害了政府的威信。

  闲话古代官员“问责” (作者:啸冰)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包拯、海瑞等一大批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法官,然而像故事中李离这样的视职责如生命,以身徇法,拿自己开刀的例子还不多见。李离引咎自杀的故事可谓感人至深。我们在对李离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和气概感到钦佩的同时,他用生命换来的沉甸甸的教训,也足以让人们警醒。

  问责:“风暴”过后贵在持之以恒 (作者:何解)

  在整顿吏治、改进干部作风的问题上,那种自上而下的问责“风暴”无疑具有震慑性的积极意义,尤其是迎合了相当一部人崇拜“清天”、迷信“铁腕”的情结。可以说,它对于干部问责制扩大影响、深入人心是大有好处的。但是,“风暴”的短暂性、间歇性特点却让不少人产生忧虑,问责“风暴”究竟能刮多久?

  官员复出:惩处失当?人才稀缺? (作者:山东薄文军)

  被免职和因事辞职的官员为什么会复出,这应该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当初他们被惩处是不公正、不恰当的,说白了是被冤枉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才资源或者说是官员资源被理解为稀缺资源,国家用几十年的时间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考虑再三,不得不让一些“肇事官员”重新带病上岗。

  来源:人民网强国博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络之微博)被问责官员为何高调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