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1-12-17 16:35:41

南方日报:“我是如何成为一名选民的”

       从未行使过选举权的记者本人,以一个城市居民的身份,体会并参与到今年的区级人大换届选举活动中,近距离感受基层民主法制进程。选举的权利,除了需要法制保障,需要组织落实,公民自身的主动与参与,非常重要。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社区,选举的组织工作越来越规范到位。
  记者在深圳生活工作了17年,参与报道过从市到省到全国的人大会议,采访过各级人大代表,作为一名记者,比较了解和熟悉人大。记者拥有深圳户籍,作为一名市民,此前,并没有参加过选举人大代表的活动,也从未见到过选票,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恰逢区级人大换届选举年,于是开始留心,如何能够参与其中,享一份公民的权利,尽一份公民的义务。

  获知信息
  告知方式能否更多样?

  11月上旬的一天,下班回家,无意间,在小区电梯间的告示栏里,读到一份《致南山区选民的一封信》,通知辖区的居民进行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的选民登记。告示详细列举了选民登记条件:年满十八周岁,身体健康,无不良记录,拥有辖区户籍或者常住辖区者,后者指的是在深圳居住了两年以上的人,可以申请登记成为选民。还特别提醒,有的居民可以参加单位的选民登记,不要重复登记。记者户口就在居住地,隶属南山区粤海街道办高新社区,完全符合选民登记条件。告示里还列出了南山区人大换届选举的时间表:选民登记时间,初步候选人产生时间,正式候选人产生时间,以及正式选举时间:12月16日。这也是全深圳统一的选举日。
  因为之前有念头,所以特别留心有关选举的信息。小区的电梯间是每个业主的必经之地,高新选区筹备组选择这样的地方张贴告示,算得上通知到了家门口。这也是记者生平第一次留心并找到参与选举活动的具体做法。如果这种通知能以手机短信、电视、报纸广告等形式告知市民,通晓率也许会更高,这样张贴在居民布告栏的方式比较经济有效,但对于一些行色匆匆的人来说,也容易被忽视掉。

  上门登记
  最终登记选民中半数居民主动登记

  11月10日上午,根据告示指引,记者找到选民登记点,也就是高新社区工作站。这个工作站位于海怡东方花园小区北门入口处的一幢二层小楼里,花园小区绿树掩映,应该是商品房开发商配套建设的公共建筑。小区北门入口,保安听说找社区工作站,爽快放行。
  工作站的一楼被设置为居民办事大厅,七八个窗口,分别挂着计生、劳动人事、医保等牌子,每个都有工作人员在值班,也有两三个居民在办事,并无选民登记的标识。询问后,有知情的办事员指示上二楼。
  二楼一个二十来岁的男子拿来一张选民登记表格,记者出示了身份证和户口本,在登记表上填写姓名、住址、单位、联系方式,登记就完成了。那张表格前面只登记了一个人,是一位住在同一小区的邻居,华为的员工。
  听见记者不停打听消息,坐在办公室的一位女士迎了出来,介绍得知,她是工作站站长、居委会主任王香平,同时也是本选区选举领导小组的组长。
  王香平说,整个高新区有众多的高科技企业,也是南山区的选举重点区,分为7个选区,像中兴通讯、金蝶、迈瑞医疗这样的大企业都是独立选区,而高新社区居住的居民都在本选区参选,除去未满十八岁的和一些购房空挂户,符合选民登记条件的居民有9981人。企业的人数则很难统计。
  企业可以集体登记,居民登记采取多种形式。比如老年社团集体登记,还有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上门登记等,居民自愿来登记的人数到目前只有几十个。企业的选票比较集中,正式选举时,企业的候选人代表就容易当选。
  如果作为一个选民,对正式候选人不满意,在投票的时候,还能填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候选人吗?记者这个问题令王主任感到意外,这个认真热情的基层公务员,在两小时后给记者打来电话,她说,专门咨询了区人大,记者所说的那个情形,完全符合现行的选举法规定,换句话说,完全可行。
  后来,据王香平介绍,本小区最终登记的选民是2500多个,其中,居民与企业员工各占一半。在1000多个居民选民中,有一半的人,是和记者一样,主动上门登记的。

  得到选票
  “规范化操作比往届有很大提高”

  随着选举日的临近,记者也开始惦记,选民登记完成了吗?自己通过审核了吗?选民证什么时候发下来?社区的候选人产生了吗?他们都是哪些人?有什么主张?
  临近选举了,依然没有消息。记者单位位于福田区,会不会以单位的方式在福田做了选民登记呢?询问单位领导得知,单位没有在福田区参加选民登记。记者决定去社区工作站,寻找自己的选票。
  昨天一大早,记者的电话响了,来电的正是王香平,通知记者,将派人送选票到家门口。性急的记者直接去了工作站领票。
  这是记者生平第一次拿到选票:一张淡粉色的硬纸卡,大小如手掌,印着“选民证”三个大字,右上角是红色的编码:No.0119549,中间姓名、性别、年龄都是手填的记者本人的信息,有醒目的提示,“注意”:一、凭证参加选举;二、只准本人使用,署名“深圳市南山区选举委员会”,并盖着大红的同名印章,发布日期是2011年12月。记者被告知,如果不能亲自投票,可领一张委托人表委托他人投票。
  正式成为了一位选民,但记者一点也不了解选区的候选人的情况,也从未见过候选人的介绍,该如何投票呢?工作人员告知,工作站的陈列窗里有这些信息。
  社区工作站的外墙橱窗里,有南山区选举委员会的所有关于此次选举的公告,正对橱窗的地方,挂着大红横幅“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记者看到,选区被分成了5个选民小组,三个比较大的楼盘:阳光带一期、二期、海怡东方,分别各自组成一个小组,其他听海、浅水湾、纯海岸等楼盘,组成一个小组,高新技术产业园、达实公司等企业又组成一个小组,企业小组的人数最多,近900人。
  5个正式候选人的简介也在其列,用A4纸打印了两页,上面,是候选人的姓名、学历、身份、工作经历、社会活动等,比较简要。记者注意到,5人里,有3个是70后,最年轻的生于1977年,有2位女性,也有2位非党员。4名来自辖区的企业,有高新产业园区的主任、达实智能股份公司的副总裁、创维集团董事等,一名候选人来自社区,是社区居委会的副主任。高新社区的候选人学历不含糊,全是本科以上,有3个是研究生。除了本职工作,“优秀党员”、“爱心大使”、“荣誉市民”、“科技能手”等荣誉称号显示了他们公益心和综合素质。
  比较遗憾的是,记者从公告上得知,11月25日,已经被批准成为选民并公告了,自己并不知道,也错过了本月12日下午的候选人与选民的见面会,未能近距离了解候选人。
  在工作站,记者被告知,候选人的资料在小区也有公布,记者特地到了小区会所,这个地方平日较少涉足。会所大堂的布告栏,长年张贴着各种培训机构的广告或者管理处的通知,记者在其中找到了候选人的资料,与工作站格式一样的两张A4打印纸,不专门寻找,很容易被忽视。
  昨天晚些时候,王香平主任热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说,她觉得本次选举的规范化操作,比往届有了很大提高。各种程序、步骤,都执行得一丝不苟。尤其是“致南山区选民的一封信”,张贴到了每个居民楼。比较而言,后来的选民名单、候选人资料、选民见面会等的公告,只是张贴到小区会所布告栏,普及效果差了一些。
  12月16日是正式投票日,据了解,记者所在的小组在小区门口就设有投票箱,如果错过了,还可以到社区工作站补投,记者将投下神圣的一票。


  来源:南方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方日报:“我是如何成为一名选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