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辐射致癌并非空穴来风
自手机诞生以来,辐射危害的传言就一直尾随,正因为其高龄的“寿命”,以至于国际国内都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硫化机体制来应对。因此表面上看,手机辐射要冲破重重“关卡”直接危害消费者,似乎并不容易。一直以来,手机辐射安全均有国际辐射标准可依。目前,国际上有两大手机辐射标准,一种是美国标准,为1.6瓦特/千克;一种是欧洲标准,为2.0瓦特/千克,而我国采用的是欧洲标准,主要是为了照顾国内的主流手机,多为产自欧洲的GSM产品,辐射值较大,所以液压机标准值较为宽松。一般来说,手机辐射值只要控制在标准值以内,对人体都处于“基本安全”状态。
手机上市前,还有工信部在严格把关。每款通过入网检测的手机,必须经过工信部辐射值检测认证,并会在产品说明书内标明。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表示:“目前市场上的手机都符合橡胶硫化机国家标准,这是毫无疑问的。”
3G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淘汰了大批高辐射值的2G产品,因此,发展大趋势也越来越安全。CDMA,GSM已经更新换代,前者辐射值持续下降,而后者演变为WCDMA,安全性能也大幅橡胶硫化机提升。不过,3G时代的CDMA辐射值仍低于WCDMA。
尽管应对体制如此老练,可国际形势却愈来愈紧张。去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承认手机辐射可能致癌;12月底,韩国初步通过标注四柱液压机手机辐射级别法案;而上个月,印度又首次出台手机辐射标准,强制下架超标产品经过多年的流派纷争,手机辐射致癌的命题至今没有定论。项立刚表示,目前的舆论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派为医学界,主流观点为“可能会致癌”;一派为科学界,由于缺乏系统的调研数据观察,大部分认为“可能不会致癌”。而大部分消费者就成了“外人”,立场一直拿捏不定,只能看着两拨儿人舌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