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2-2-10 09:03:12

(网络之QQ)公司监控QQ侵犯员工隐私

现象

  QQ号码印上名片

  “走!吃饭去!”

  “今天食堂有什么好菜啊?”

  这是禅城某单位年轻员工阿芙中午吃饭前,在QQ上和单位不同办公楼好友经常“沟通”的内容。据阿芙介绍,单位虽然没有明文禁止不准上QQ,但网管进行了一定的技术限制,大多同事不能上QQ而只能上MSN。

  阿芙告诉记者,单位年轻人多,大家都有MSN和QQ这样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号码。她本人经常通过这两种联系方式,与同学及亲戚朋友沟通联系。她还说,不少同事有什么心烦事,不方便面对面沟通或者电话沟通时,往往选择在MSN或者QQ上沟通。甚至,这种联系方式,比单位的内部电话还好使,因为同事短暂离开办公桌时,你可以直接在上面留言。

  “一个吐舌头的鬼脸表情符号,加‘对不起’三个字,你就可以在网上轻松道歉。”阿芙说,她曾和一个朋友闹矛盾就是这样在网上冰释前嫌的。据了解,与电话手机相比,这种新兴的网络版联系方式不仅无需“话费”,也无需一对一“通话”,并可以群聊甚至还可在召开“网络会议”。

  目前,QQ、MSN在我市社会交往中流行的程度不亚于当初第一次见面问电话号码的情况。“你QQ、MSN号码多少,我加你,有空聊。”这样的对话,在许多市民之间就像见面问好一样普遍。他们互相交换MSN地址、QQ号码,在MSN、QQ上沟通联系。有的市民干脆把这两样号码与手机号码一起印在了名片上。

  争议

  1. 办公室可以通聊QQ、MSN?

  企业:MSN是与客户联系的通讯工具网管:办公室用QQ、MSN会带来病毒.

  “我们公司从三年前开始就使用MSN作为内部联系工具与联络客户的工具,效果很好。”市内某物流公司李经理告诉记者,公司允许员工使用MSN主要是用于员工之间沟通、客户联系、通知发布、对外文件发布等方面。

  李经理还表示,为了预防病毒,公司叮嘱员工在接收打开文件的时候要注意,要向发件人确认文件内容才可以打开。但电脑病毒有时防不胜防,我们也曾在MSN上接收到一些病毒,并被员工不小心打开,影响了公司的网络,但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在于MSN以及员工上。

  与这间物流公司不一样,卫国路某事业单位规定员工不能在办公室电脑上使用QQ,该单位认为,在办公室用QQ或MSN将影响工作效率。该单位网管介绍,QQ和MSN多多少少会带来一些网络病毒,影响单位整个网络的运行,但仍然有不少员工偷偷地设置代理服务器上这些号码。同时,市内一家通讯公司员工告诉记者,虽然该公司目前能上QQ,但公司目前正考虑封杀QQ和MSN,主要怕影响办公效率。

  2.监控QQ、MSN侵犯隐私吗?

  最近有媒体报道,上海某国际银行一位高级白领,因其在公司MSN的聊天内容被监控,认为银行侵犯了其隐私,愤然辞去了月薪3万元的工作。但其所在银行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继续监控员工MSN聊天。

  市内某物流公司的李经理说,他们公司不会对MSN设监控,即使员工在上班时间利用MSN聊私事也不会监控,因此不存在侵犯隐私的情况。该公司员工告诉记者,他们一般到办公室都会把MSN、QQ开了,挂在线上,但由于担心隐私泄露,因此较少聊天,一般也只会聊一些一般性的话题,不会聊一些个人隐私。

  而一家企业的网络负责人告诉记者,在QQ、MSN上面还是不要乱说话的好,因为内部没有监控并不代表外部也没有,网络信息传播是要经过多个部门的,这些部门对聊天内容是否有监控我们就不敢担保了。

  广东天伦律师事务所的李勇律师认为,MSN及QQ均是现代化的一种通信方式,仍属于宪法所保护的通信范围,因此公司对员工的通信内容实施监控,侵犯了员工的通信秘密。特别是公司在未事前告知的情况下对员工收发的电子信息进行监控,既侵犯员工的隐私权,同时也侵犯了员工通信秘密不受侵害的宪法权利。但是,公司提供办公设备的目的在于便于工作,而非私人聊天。因此,如果公司事先告知员工从公司发出的任何信息都将被监控,而员工在明知将被监控的情况下仍然发送私人信息,将视为其愿意将信息公开,此时公司实施监控就不会侵犯员工的隐私权和通信秘密。

  3.QQ、MSN会泄露商业秘密?

  采访中,有企业担心员工在聊QQ或者MSN时,情不自禁地泄露企业秘密等资料。其中,禅城一家IT公司王经理告诉记者,现在聊天软件方便快捷,即使容量大的文件,短时间就能传送出去,他担心员工在不经意间把一些商业机密透露出去了。

  然而市内某物流公司的李经理的观点与王经理恰恰相反,李经理认为,公司的一些内部文件不会在MSN上传输,而会采取发邮件的形式传达,因此通过QQ或MSN泄露公司文件或机密的情况并不担心。

  该物流公司的员工说:“虽然平时早上八时上班,一到办公室我就会打开MSN和QQ在线持续到晚上六点下班,但在办公室我们大多都是用这两个聊天软件来谈公事的,很少谈私事。至于泄露公司机密,我们肯定是不敢这样去做的。”

  “一个月前,我接到公司网管的委婉警告,不要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因为发现系统里,有来自我的电脑的病毒。”卫国路一事业单位的黄先生委屈地告诉记者,“而我压根就没有上过这些网站,不过自此以后,我知道在办公室电脑上网有人监控着,就觉得很没安全感,都不敢怎么聊天了,更谈不上泄密了。”

  说法

  使用聊天软件的自由与限度

  佛山科技学院政法学院教授、社会学专家张喜平认为,当企业与员工秉持不同的立场、利益各取所需时,在MSN、QQ软件上的冲突就难以避免。

  首先,企业通过MSN、QQ软件在内的手段,监控企业员工的社会交往,以此保护自身的商业秘密,有着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但值得考虑的是,企业强势干涉员工使用MSN、QQ软件,能够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吗?感到自身权利受到漠视的员工,能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吗?可见,如何妥善处理人本与成本的关系,仍然是摆在许多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其次,由此引发的纠纷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灰色地带。从法律角度说,因为情形的错综复杂,法律界在实际操作中,对此纠纷的公正界定有着不少的困难。从道德角度说,企业扩大对员工的监控范围与员工对此的不满态度,是否是企业公德对自我的冒犯或者是自我对公德的僭越,亦难以给出明确的道德仲裁。

  第三,上述分歧典型地展示出网络交流技术的开放性与个体主体的自我性能否兼容的冲突。网络进入沟通领域,充当一种新型的社会交流工具,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凸显了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与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在享受网络交流便利的同时,其开放性足以使人们在充分表达自我与保护自己隐私的协调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当我们每个人利用网络交流技术的方便快捷时,我们也必须能够承担得起放弃个人部分隐私的后果。

  新闻链接

  MSN是个什么东西?就是那个可以向老板报到、和客户联络、跟朋友谈心的即时通讯软件。1995年,美国MSN网络在线服务正式开张,10年过去了,全球已有超过1.1亿的用户使用MSN(当然,这或多或少得益于微软霸道的捆绑销售策略)。

  从最早的ICQ到OICQ再到MSN、雅虎通,网易泡泡,网络即时通讯软件如同野花一样开遍互联网,可最终还是让后来居上的MSN成就霸业。从偷偷摸摸地QQ聊天到正大光明地MSN办公,MSN将传统的聊天工具变成了网络化办公必不可少的基本配置。







来源:佛山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络之QQ)公司监控QQ侵犯员工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