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振生 发表于 2012-2-11 18:13:45

杨国宏---扎根塔河的“骆驼刺”

杨国宏---扎根塔河的“骆驼刺”
杨国宏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但在塔河油田提起他没人不知晓。提起他呀工友们都说他就像一棵扎根在沙漠里的“骆驼刺”,可他从不换窝,一心扑下身子行走在生产一线,只求作为。
杨国宏虽然听起来只是一个班长但是在大家眼里却是公认的‘发明’专家,他从22岁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坚信一句话只有踏实工作、诚实做人、刻苦钻研才能取得别人的认同。他正是用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激励着自己,用行动诠释着自己。他知道自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克服学历对他的制约和影响。在炎热的夏季他白天奔波在生产一线,结合现场操作学。晚上当别人已经熟睡的时候他却还在台灯前翻阅着采油工操作手册,为加深记忆他边学边记录。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他白天再次上井时遇到疑难杂症他会从口袋里掏出学习笔记。这样以来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融为一体便加深了他的记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刻苦努力下。工作很快得到了队领导的认可,队领导让他担任了生产班长,可是刚刚当班长的他没有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这让他发了愁。怎么办呢?杨国宏时刻在反问自己,为了很快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他购买了《企业管理学》与《交际口才》。除此之外他用心观察周围领导和其他班长的管理方法,慢慢的在工作当中加以应用,很快管理工作见到了成效,队领导知道他管理水平有限,却在每次的开会中时常表扬他,就这样一个有原来不懂管理的人到现在来看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前的水平,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队级、厂级表扬,从而任命为生产一班班长,管理着全队重点井18口。
就这样他还是觉得自己不够满意,2007年一场器材、设备技术革新的消息换新了他创造发明的智慧。也许这就是上天安排的,从此,只要他一上井站就看着采油设备发呆。有时候甚至忘记吃饭时间。经过细心琢磨发现采油现场更换机抽井盘根盒盘根,在取出旧盘根的时候,基本采用的是平口起子或者硬质钢丝钩子掏出。在掏取盘根时,利用现有工具效率低,存在问题。从而他与工友们研制出了盘根取装器。
经过他又发现采油厂使用的各类注脂工具,均无方便、便捷的灌装工具。特别是我厂自行研发的组合式高压高效手动注脂泵,虽然从源头上解决了采油现场注脂困难,时效极低的问题。因为密封脂粘度极高。在注脂前的密封脂灌装问题成为了制约继续提高工作时效的瓶颈。紧接着密封润滑脂灌装工具又获得了研制成功。结合工作经验他再次发现塔河工区各类容器的液位计采用玻璃管液位计的数量急剧增加。在更换玻璃管时,玻璃管切割基本采用火烧或者锉刀锉口的方法。工作时效极低。且玻璃管切割后报废率极高。目前市场销售的玻璃管切割工具基本为玻璃管生产厂家批量生产时使用的大型切割器械。没有满足采油现场更换玻璃管的便捷快速的合适切割工具。他费尽心思同领导、工友想法子最终玻璃管切割器问世了。这一系列革新器材的研发与投入使用每年会为采油生产节约各类资金百余万元。
在他参加工作的30多年里他当过采油工、巡井工、班长,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他凭借着自己爱钻、深思、苦学的工作热情,自学成才考取了高级技师资格证书,自2010年以来防喷型光杆密封器、玻璃管切割器、盘根取出器已有9项革新器获得局、分公司、采油厂表彰。其中两项成果已经获得国家级专利使用。4项成果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这个农村娃,从刚参加工作到现在我一直看着他长大,他把青春献给了这片沙漠、献给了石油发展事业。他就像戈壁滩的骆驼刺一样坚强,任凭风吹雨打、任凭干旱酷晒,可他还是顽强的生存着,为戈壁沙漠奉献着绿意”老同志陈师傅这样评价他。
通讯地址:新疆轮台县轮南小区邮电所转塔河采油三厂采油一队

邮编:841604

联系人:邸振生

联系电话:0996——4676685   15379701382



ljtao 发表于 2012-2-11 19:40:4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国宏---扎根塔河的“骆驼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