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一个杂技演员的变脸人生
昨日,在省豫西监狱举办的服刑人员游园活动中,身穿红绸披风的王涛(化名),动作娴熟、干净利落地完成黑脸张飞、红脸关公、白脸曹操等人物脸谱“变脸”表演后,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个因为过失杀人罪入狱的原杂技团演员,凭借以前的功底和入狱后的刻苦自学,成了省豫西监狱最出名的文艺骨干分子。第一次变脸:富足生活中的惬意到高墙电网下的落寞 “我是家族杂技团的领班,曾经带领40名杂技演员走遍了大半个中国,1997年至1998年间每天300元左右的收入,在我眼里就像在地上捡钱一样,那时能拿到这样的收入算是高收入了。
当时妻子也是杂技团的成员,我们尽管有3个儿子,但生活非常富裕,这一切曾经让我踌躇满志,对自己的家庭和未来都充满了信心。”谈及当年的辉煌,王涛的脸上依然流露出一丝的兴奋和自豪。
但是谁也想不到的是,因为在饭店偶尔充当的 一次和事老,王涛在回家的路上被当时参与吵架的一个当事人追逐好几里地破口大骂。闯荡江湖、见多识广的王涛一直赔着笑脸劝解。但忍耐换来的却是对方更加肆无忌惮的讥讽和侮辱。忍无可忍的他情急之下随意向对方舞动几下拳脚竟然让那个当事人在两天后突然猝死。
“因为不是恶意犯罪,我对自己的罪犯身份并没有想得太多。只是觉得因为一时的冲动毁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很不值,当时特别后悔!”王涛在回忆刚刚入狱的情景时神情显得有些萧索。
第二次变脸:家庭变故中的绝望到干警鼓励下的奋起
王涛入狱后家里发生的一系列变故远远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度相濡以沫的妻子抛下3个未成年的儿子离他而去,身为杂技团团长又是师傅的父亲茫然失措中解散了杂技团回乡务农,最有希望继承衣钵的王涛的长子在爷爷的阻止下被迫中断了杂技的学习。“我曾经哀求过父亲,让孩子继续学杂技,但父亲认为就是因为我身怀技艺,有力气、有功夫,才导致了今天的犯罪,死活都不让孩子再学了,怕重蹈我的覆辙。连累父母孩子受罪,我当时死的心都有啊!”自此,性格开朗的王涛自闭了所有的情感,行尸走肉一般过起了狱内改造生活。这种变化立即引起了管教干警的注意,他们在分析了王涛的具体情况后,决定以毒攻毒,用家庭变故的事例激励王涛重新振奋。“教育科的郭科长找我谈过不下30次的话,分析了我父亲和孩子的心理,指出我是家庭的唯一希望,只有更加努力继承学习杂技技艺,出狱后才能带领全家人重新过上以前的好日子。”在干警的多次鼓舞下,王涛慢慢又开始活跃起来了,他的身影一次次出现在了监狱文艺演出的舞台上。
第三次变脸:苦练绝技中的艰辛到幸福憧憬中的微笑
2010年,王涛代表监狱参加了省监狱管理局举办的文艺会演,他表演的川剧“变脸”绝技,荣获会演三等奖。捧着大红的奖状和锦旗,王涛眼前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重现了这些年来学艺路上干警的关怀和帮助、自己的艰辛和努力:为了帮助他学会川剧“变脸”的绝技,干警从网上、书店、杂志、光盘里详细为他收集资料,指定专人负责为他量身定制脸谱和所有的演出行头;为了提高他的演技,监狱每年都出资为他购买光盘和书籍,不定期邀请洛阳市知名杂技家入狱指导,提高他的技术水平;为了拓宽学习领域,利用别人睡觉、看电视的时间他反复琢磨、演练魔术技巧。入狱10年后,王涛的技艺从单一的杂技表演项目拓展到“变脸”、吐火球、油锅捞铁等融技巧性、娱乐性、刺激性、新奇性于一体的演出项目30多个,成为服刑人员演出中不可或缺的名角。
“这些年来,得益于监狱正确的教育改造工作方针,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本领,还带出了6个徒弟,获得了好几次的减刑奖励。再过几年就要出狱了,我的目标是要把自己学到的技术全部传给我的儿子,和儿子一起再把家族杂技团组建起来,像以前一样过上幸福的好日子。”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王涛脸上布满了微笑。
来源:河南法制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