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2-3-5 15:26:31

(相声)高校相声班境遇不同 李立山:绝非只为培养相声演员

      一边是北京电影学院相声班今年停止招生,一边是中戏相声班的毕业生贾玲、白凯南登上央视春晚。同时,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与德云社合作,郭德纲主讲相声传习班。嘻哈包袱铺的免费相声培训班也正如火如荼。有人说现在急缺相声人才,有人说现在说相声的过剩了。相声行当近些年大师难出,标准化生产与传统口传心授,到底哪个更靠谱?  

郭德纲:我们这么多年来对教相声还是有一套体系的,从一个生瓜蛋子来一步一步的,学的过程中怎么调理,我们还是有点经验。
  德云班主郭德纲如今当上了教授,旗下多年的德云社相声学员班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开办相声传习班,培养专业的相声演员。院长王鸣铎说,学院与德云社的合作是一拍即合。  
王鸣铎:我们想到了很多问题,谁能充当最好的师资?我们现有的没有合适的师资。还有学生毕业了到哪分配,很重要。第三点我们的合作伙伴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一定的社会实践,非常好的平台,这样选来选去,历史的必然选中了德云社。 
 而在此之前,这些年相声演员的培养一部分是德云社这样的演出团体开办学员班,由专业演员利用业余时间授课;一部分是以北方曲校为代表的专业院校,从十几岁的孩子教起,系统训练;还有一部分就是像中戏、北电那样的高校招收的全日制相声班。后两种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获得相应的文凭。  
中戏的相声班开班最早,从2001年开始至今招了两届,一共66人。登上今年春晚舞台的贾玲、白凯南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中戏相声班教课多年的相声演员李立山说,高校相声班有详细的教案和课程安排,和其他专业并无二致。 
 李立山:大学里更主要的是从理念上,从致笑原则、从包袱的形成,咱们讲叫从属性上更深层次的研究。我讲的就是与相声表演、相声创作相关的理论研究吧。
正在京城走红的嘻哈包袱铺的学员班是免费的,当家人高晓攀说,高校相声班的很多课程对于相声演员来说并没有太大必要。  
高晓攀:我从曲校包括上过中国曲艺学院大专班,他有相声赏析、相声这个相声那个,我说句难听的,相声演员真的学么?我觉得这是自己的事,相声说明白了不也是悟的事么。  
老一辈的相声演员并非这样学出来的,他们按照科班排辈,拜师学艺,口传心授,甚至很多做过多年的学徒工。相声教学中,气息的运用、大量的贯口背诵、句读、吐字这些基本功是相同的,不同的则是打好基础之后的个性化培养,不同的学生和老师有不同的风格,这才是传统教学中口传心授的核心所在。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关门弟子师胜杰,曾经讲过一个侯宝林教课的故事。 
 师胜杰:我们俩上去说段对春联,说完之后站在这儿,让侯老给我们说说我们这个节目哪儿有毛病?老头坐在这儿说,“不圆润”。当时不理解,不圆润什么意思? 
 “不圆润”什么意思?当时的师胜杰无法理解,只能自己慢慢观察慢慢领悟。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王鸣铎说: 
 王鸣铎:中国的传统艺术当年受到好多局限,文字东西不多,没有形成完整的教材,口传心授,没有纸媒的传给学生了。我们学校是有教学大纲的,有教材的,有一天不仅仅是口传心授,既有口传心授,也有教材有教案,有教材,让他系统化。
正在京城走红的嘻哈包袱铺的学员班是免费的,当家人高晓攀说,高校相声班的很多课程对于相声演员来说并没有太大必要。 
 高晓攀:我从曲校包括上过中国曲艺学院大专班,他有相声赏析、相声这个相声那个,我说句难听的,相声演员真的学么?我觉得这是自己的事,相声说明白了不也是悟的事么。 
 老一辈的相声演员并非这样学出来的,他们按照科班排辈,拜师学艺,口传心授,甚至很多做过多年的学徒工。相声教学中,气息的运用、大量的贯口背诵、句读、吐字这些基本功是相同的,不同的则是打好基础之后的个性化培养,不同的学生和老师有不同的风格,这才是传统教学中口传心授的核心所在。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关门弟子师胜杰,曾经讲过一个侯宝林教课的故事。 
 师胜杰:我们俩上去说段对春联,说完之后站在这儿,让侯老给我们说说我们这个节目哪儿有毛病?老头坐在这儿说,“不圆润”。当时不理解,不圆润什么意思?  
“不圆润”什么意思?当时的师胜杰无法理解,只能自己慢慢观察慢慢领悟。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王鸣铎说: 
 王鸣铎:中国的传统艺术当年受到好多局限,文字东西不多,没有形成完整的教材,口传心授,没有纸媒的传给学生了。我们学校是有教学大纲的,有教材的,有一天不仅仅是口传心授,既有口传心授,也有教材有教案,有教材,让他系统化。
传统坐科式教学也有弊端,那就是学员的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不高。相声泰斗常宝华先生曾经说,相声的传承不能总靠口传心授,得有系统的知识。他希望将来的相声演员首先是思想家,然后才是艺术家,最好还是哲学家、心理学家、演说家。而对于中戏、北电相声班的办班初衷,李立山说,也绝非只为了培养相声演员这么简单。
  李立山:相声大专班里未必将来都说相声,可以做相声演员、可以做相声作者、可以做记者、可以做文化馆站的辅导员、可以做电台电视台的主持人、可以经商。我觉得有一个很好很聪明的理念,什么都可以做好的。
  也正因此,以贾玲白凯南为代表的学院派演员,经常被评价是跨界“演相声”而非专业“说相声”。过于程式化的表演,也被看做失去了街头艺术原有的魅力。北大毕业的相声演员徐德亮认为,大可不必在这里抠字眼,因为高校相声班只是资格认证,毕业生不等于真正的相声演员。
  徐德亮:学习也分两种学,一种是资格认证,就是我在大学学了四年,我拿个大学毕业证,面试的时候人家要求大学毕业,我就可以去。还有一种是真能拿他挣钱,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无论是跟着师傅学还是现代化的这种教育,都不能保证你真成为一个好演员。
  无论师从何处,教学关系中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学。能否成为一个好的相声演员,还是靠学员自身的天赋和后天努力。侯宝林几乎没上过学,识字不多,但却通过不断的学习,创作、改编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相声段子,还与人合作编写了《曲艺概论》等著作,成为一代相声宗师。
  因此,对于那些立志于做一名优秀的相声演员的年轻人来说,徐德亮给出了新建议:
  徐德亮:我的建议就是先好好上学先找一工作。如果单纯从相声来说不用上学,只要找老师学就行了。找一好老师什么都有了,一礼拜上老师家去一趟,一起吃顿饭就什么都会了。”



来源:中国广播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相声)高校相声班境遇不同 李立山:绝非只为培养相声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