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2-3-5 15:42:27

(相声)一位相声演员的故事

     钱钟书说过,吃了母鸡下的蛋,并无必要去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这句话的意思很浅白,既然生蛋供人食用乃是母鸡的本职工作,那么,判断这只鸡是否是只称职的母鸡的唯一标准就是:首先,它生不生得出蛋,其次,它生的蛋好不好吃。
  话虽如此,但还是有人要费劲去考察这只母鸡在生蛋的同时有没有行为不检点、与同一养鸡场别的公鸡搞不正当关系、或者与其他母鸡打架斗殴,这就显得有些多余,因为家禽毕竟不配作人类的道德楷模,人类若开始以家禽来比照自己的道德,也很是悲哀。但如果有人偏偏要以人类的道德律去规范鸡类,并且闻鸡起舞,在母鸡和鸡蛋的面前自鸣得意,这就不仅显得多余,而简直有些愚不可耐了。
  最近关于一个京城相声演员的争论,恰好印证了钱钟书“鸡蛋理论”的正确。我听说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相声演员,颇有才。当年他在天桥说相声,20元一张票,只要观众鼓掌,就泪汪汪的不下台,一直说啊说啊,观众也跟着泪汪汪的,心想:好艺术在民间。
  后来,机缘巧合,这位相声演员被一家电视台看中了——为了尊重当事者的隐私,就暂且叫它B电视台吧。B电视台惜其才,将之隆重推出,这位原本非主流的相声演员借此一炮而红,上了电视、拍了广告、做了节目、收了徒弟,演出一场接一场,票价亦是不菲……
  孰料,暴得大名不祥,一次B电视台的记者去拍摄相声演员的违章别墅,结果别墅没拍成,反被他的徒弟一顿暴打,第二天,相声演员还调侃说,如今记不如鸡,打得好!我要给打人者办个民族英雄专场……
  故事讲完了,那个相声演员的最后结局就是被B电视台封杀;被更老资格的“德艺双馨”相声演员指着鼻子骂:低俗的人终将被历史抛弃;更有人站在电视台立场说:兄弟,做人不能忘本。
  这其实是一个很无聊的故事。因为说到艺人殴打记者,那简直是比吃饭还普通事。李亚鹏掐过记者,范冰冰踹过记者,歌手窦唯不仅打人还在报社楼下焚烧汽车,至于冰岛歌手比约克,美国演员西恩潘等等,对记者动起手来更是招招致命、毫不含糊……
  记者的打,不能白挨。打人者接受批评并赔礼道歉也是天公地道的事。打人道歉譬如欠债还钱,本来没什么好深究的,但如果道歉之后还有人揪着“打人”的辫子不放,要彻底封杀这名相声演员,将他批倒斗臭再踏上一万只脚,这毫无疑问有点小题大做,就像那些过分关注一只下蛋母鸡的道德水准的人那样,把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彻底的混淆起来。
  古语说,君子不以人废言,不因言举人。一个人的相声说得好,我们听他说相声就行了,何必如此在意他徒弟揍人的事情以及他本人道德是高尚还是不高尚?说相声这份工作又不是给十三经写注释,得需要多少光风霁月的修行才能胜任,看看宋朝的那些说唱艺人不就是整天面对着勾栏瓦肆、为引车卖浆者流在表演;现在的相声演员则面对着胡同里的大爷大妈、甚至是办证卖碟之流表演,试问何以高雅得起来?但不少人并不这么认为,并且还推论说,一个会纵容徒弟打人的艺人在道德上是不合格的,道德不合格的人就是“三俗”艺人,“三俗”则是我国文化界提倡的“高雅”风气不符合的。
  米兰·昆德拉发明了一个词“媚雅”,意思是说一味追求所谓格调,最后会把艺术玩成“皇帝的新衣”——大家都不关心艺术本身,而是在其空洞的内容中奢谈自己的艺术有多么的“反低俗”,这实在虚伪可笑。本人不听相声,但很同情这位相声演员,到底有多大的社会责任要他这么一个“江湖艺人”来扛?如果说一枚鸡蛋就可以如此祸国殃民,这国家也未免太容易被祸害了吧。
  不过,这段故事毕竟是我听来的。孔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看来我这个听风就是雨的人无非是个思想庸俗、道德低下的帮闲。这篇文章就譬如一枚道德沦丧的鸡蛋,你要是担心食用过后就此道德中毒、思想患病,甚至像喝过12罐圣元奶粉后那样胸部出现异常反应,那么此文跳过不读也罢。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相声)一位相声演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