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2-3-5 16:02:16

(相声)我只对相声负责——与著名相声演员大兵的对话

大兵,原名任军,1968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湖南师大音乐系。长沙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楼上楼下》、《我是110》、《审贼》、《喜丧》等。1998年首次参加全国牡丹相声大赛,获一等奖。1999年携《白痴》参加央视春节晚会,获最佳节目二等奖;2000年,央视《综艺大观》连续7期播其系列小品。2006年央视春晚,和赵卫国表演的《谁让你是优秀》,获最佳节目二等奖。
    对话对话背景

4月8日上午,首届中国三峡茶文化艺术节在宜昌开幕。著名相声演员大兵与搭档赵卫国现场助兴演出,引起轰动。2003年,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奇志、大兵组合分手后,大兵到武汉寻求发展并和武汉本土演员赵卫国组成新搭档。经过三年的磨合,大兵、赵卫国组合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我是第一次来宜昌,来到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是个好地方呀,我浑身都兴奋(笑)!”骨子里都装着“笑”的因子,大兵反应奇快,笑料信口抖出,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使人笑得合不拢嘴。令人费解的是,这个“相声奇才”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些沉默和孤僻,甚至很不合群。”
面对相声业并不景气的今天,有南派相声代表人之称的大兵有一番感慨,也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这不,顾不上舟车劳顿,大兵来宜昌当晚,欣然接受记者专访,不知不觉中,两个多小时过去了。采访结束,一看表,已是深夜12点。

永远是个相声演员
问:说相声,红遍全中国。如今,又在湖南台主持《谁是英雄》,也红得不得了。你喜欢观众称呼你为相声演员,还是节目主持人?
大:(笑)最喜欢别人称呼著名的相声演员大兵!无论做什么,我首先是个相声演员,也永远想做个相声演员。
问:现在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可比相声演员吃香?
大:主持人是个技术活,我感觉自己还差很远。到湖南台做主持人,完全是为了感恩。因为无论是我的相声事业处于低谷还是巅峰,湖南电视台都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问:你的履历上,我看到有一段当电台主持人的经历。
大: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到电台工作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饭碗。我内心最爱的还是相声,平时就偷偷跑到歌舞厅走穴。领导知道后,让我在主持人和走穴之间做个决定,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歌厅,直到后来做专职相声演员。
问:什么时候喜欢上相声的?
大:不知道,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吧。我从小就有一点幽默,爱和小朋友讲笑话,一讲就是一天,向来不重复。高中毕业时,因没有专门的相声专业,就报考了跟相声有点关系的音乐专业。因为喜欢说相声,一次部队到学校选拔相声人才,系主任一下子就把我给推荐上了……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
问:如你给我们的赠言“笑口常开”,我发现有大兵的地方,就有笑声。
大:在生活中,我其实有些沉默和孤僻,甚至很不合群。非常感谢湖北的父老乡亲,在我最需要鼓励的时候给了我最热烈的掌声。特别是我从湖南来到湖北,刚和赵卫国合作时,是湖北老乡给了我信心,而不是给了我唾沫(笑)。
问:为什么选择和赵卫国合作?
大:湖南、湖北都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和奇志分手后,湖南是暂时呆不下去的。武汉的娱乐业又很发达,歌舞厅和夜总会很多,很有娱乐的氛围,所以就来到了湖北。我以前和赵卫国就很熟,他在武汉又很有名气,和他做搭档,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问:可是在武汉,你却是“声”无“名”响?
大:相声搭档的再建立,肯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我跟赵卫国的合作,的确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不堪回首的往事还历历在目。(笑)武汉太热了,名副其实的火炉。2003年那个夏天最让人难忘,凌晨2点多钟,还40℃的高温,整个夏天过来,我都脱了一层皮。
最初合作的9个月内,经常出没于武汉的歌舞厅和夜总会,每两天就上一个新节目,四处赶场。但往往是乘兴而去,演完后败兴而归,因为作品总不能令人很满意。我当初计划:3年在湖北打基础,3年收复湖南,再3年走向全国。所幸所有的计划在3年内全部都实现了。
问:今年央视春节晚会,你和赵卫国合作的相声《谁让你是优秀》荣获二等奖,对这个成绩单满意吗?
大:我非常满足但还不满意。在我看来,获什么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的口碑。正如我在相声里说的一样:金奖银奖不如观众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我有点固执已见
问:有没有私下把与自己合作过的伙伴做过比较?
大:没有。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例如,赵卫国就是赵卫国,姜昆就是姜昆,没有人可以代替的。
问:但现在仍有不少人十分怀念奇志、大兵时代。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你一举成名后,抛弃了恩师奇志。
大:以前总有记者爱提这个问题,我很反感。但我现在认为,有更多的人谈论你,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于一个艺术工作者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说明还有观众记得你。(稍稍停顿,大兵一改先前的调侃口吻,十分认真地说)和奇志分手,完全是出于对于相声的理解不同,在很多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如果两个人老是达不成一致意见,在一起是内耗。分手,完全出于对相声负责。
问:合作了8年,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现在回头看,难道真的没有缓和的空间?
大:我是一个O型血的人,是个完美主义者,老认为自己是对的,有点固执己见,很多同事都说我很苛刻。不过,这几年有些变化。
问:你和奇志的关系现在如何?
大:我们现在是很好的朋友,并不是外界猜测的那么阴暗,也不像敌人那样深仇大恨。我们是事业搭档,不是夫妻。没有必要把我们的关系看得那么复杂,我们是平静分手,友好相处的。
只能勇敢地挑战
问:看过你的很多相声影像,觉得你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增加了人物的活动,与传统的中国相声有较大区别,这是否意味着你在试图向小品方向靠近?
大:(笑)很多时候我都称自己的作品为相声小品。传统的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属于曲艺类,而小品属于戏剧类。简单地讲,戏剧是让观众忘却演员,记住的是所演的角色;而相声则让观众记住的是演员。目前我演的作品还属于相声类,是在曲艺的基础上向戏剧方向靠近。
问:你怎么评价自己的改革?
大:这几年,我也一直在摸索相声改革的新路子,并且自认为在相声的创作和表演上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有比较超前、比较前卫的地方,目前从观众的喜爱程度来看,我的改革还是有一定成效的。
问:有没有想过,失败了怎么办呢?
大:目前,相声的确到了该作出抉择的危急时刻。我也一直在想,相声这门古老的艺术,是否真的不适应年轻一代的审美要求?但我却很想搏一把,为了可能还有的发展空间,我只能勇敢地挑战。
南方相声语言先天不占优
问:长期以来,全国的语言性节目,总是北盛南弱,为什么南方的相声小品就不如以赵本山等为代表的东北小品火呢?
大:南方语系天生吃亏。从艺术水平上看,南方一点都不逊色于北方。你看,中国共有八大语系,黄河以北只有一种语系,而普通话以北方语为基础,但黄河以南却有七种语系。七种不同的语系造成南方语言在很多地区,远不如北方语言那么通用。语言不能通用,给南派曲艺的发展造设了相当大的鸿沟。
像今年上春晚的《招聘》,这小品我以前在武汉看过,当时是地道的武汉方言,那效果、那场面,是相当地火。但将小品的武汉方言翻译成“汉味普通话”,必然有一个文化衰减的过程,很多本来很搞笑的包袱就没有味道了。
问:在语言上有着先天的不足,完全改用普通话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你怎么看南派相声前景?
大:今年的春晚,湖北、湖南的语言类作品获得大丰收,这说明南派的相声小品正在崛起,是个好的兆头。但正因为南派作品的走红,又给我们带来相当大的压力,明年还得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才行。我可以大胆的预测,湖北、湖南两地相声将大有希望!



来源:荆楚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相声)我只对相声负责——与著名相声演员大兵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