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2-3-13 14:07:39

(小品)黄宏的从艺之路

http://bbs.cnr.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0903/20090308_099525611c32db7076d4VY6tlutHqKbX.jpg.thumb.jpg






http://bbs.cnr.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0903/20090308_142c3790971f9c1bcc9bVjHU40N06jh6.jpg.thumb.jpg




http://bbs.cnr.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0903/20090308_cf7965c11cf01663d4ca9TvtvemfJKte.jpg.thumb.jpg





http://bbs.cnr.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0903/20090308_bddf83eeaad3064ad06fyWy9E9HVHVrv.jpg.thumb.jpg





父送13岁儿子当文艺兵

  1960年5月24日,黄宏出生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林街的平房中,黄宏是家中的老疙瘩,上面还有两个哥哥。黄宏出生时,爸爸黄枫正在外地演出。当时的黄枫已是全国知名的曲艺名家,师承山东快书大师高元钧,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黄枫随中央广播说唱团与侯宝林、马三立等名家同台演出,名噪一时。那时,黄宏家是个大家庭,黄宏的爷爷奶奶、姥姥和姥爷都住在一起,妈妈没有工作,一家三代全靠黄枫一人50多元的工资生活。在黄宏的记忆中,爸爸总是风风火火地在外地演出,像老黄牛一样忍辱负重地拉着全家十几口艰难生活。

  黄宏小时候长得瘦小,却格外顽皮,所以家人给他起了个外号:“三猴子”。他四五岁时就显示出表演的天赋,那时,姥姥格外宠他。他天天在姥姥家的炕头上玩,炕头成了他表演的舞台。一次,为逗姥姥开心,黄宏穿上姥姥的棉袄,戴上姥姥的帽子,不知从哪弄到一杆烟袋,惟妙惟肖地学着老太太的样子,把全家人逗得开怀大笑,姥姥笑得半天上不来气儿。

  黄枫开始并不想让黄宏子承父业,因为他深知当演员太辛苦,春夏秋冬四处奔波,特别是逢年过节不能和家人团聚。但是“文革”开始后,黄枫改变了想法,开始教黄宏山东快书,并送他到市少年宫学京剧武功。因为黄枫担心儿子将来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就决定让黄宏学文艺以逃避下乡。

  1973年冬天,沈阳军区前进文工团到哈尔滨市招收文艺兵,黄宏报名参加了考式,结果,他以少年宫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从此,13岁的黄宏穿上了军装,成为一名部队的文艺兵。爸爸送黄宏当兵时,特意买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和一支金星牌钢笔,语重心长地说:“三儿,今后,你在部队时写的作品发表了,就剪下来贴到这个本子上,等你回家时让爸爸看。”黄宏接过爸爸的笔记本,心间一阵猛跳!黄宏吃惊地望着爸爸,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那表情分明在说:“爸爸,这可能吗?”对于一个才念完小学的黄宏来说,要写出文艺作品并发表,爸爸的要求简直是天方夜谭!黄枫说:“三儿,部队是一所锻炼人的大学校,你一定会学到别人像你这个年龄学不到的东西。”爸爸眼含泪水,让黄宏心里阵阵发烫!

  然而,就是爸爸这个看起来无法实现的要求,使黄宏到部队后如钟表上满弦一般,5年后,当黄宏第一次从沈阳回到哈尔滨探家时,黄宏竟奇迹般用发表的作品把爸爸给的笔记本贴满了。这里面有发表在部队报刊上的山东快书、数来宝、表演唱和相声等作品,这些作品都是黄宏深入部队营房、边防哨所有感而发创作的。特别是黄宏随文工团在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地震时,他整天整夜在地震灾区现场和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一道抬担架、扒死尸,抢救遇难的群众,黄宏把这些特殊的生活体验写成了新闻报道,在部队和地方的报刊上发表,笔记本上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黄宏的部队生活。黄枫看着儿子厚厚的作品,他激动不已,眼睛里噙满了喜悦的泪花,比自己的作品得了奖还要兴奋。


父亲决不让儿子下“火线”

  1990年黄宏从小品《超生游击队》在央视一炮走红后,从此,他的小品年年成为央视春节晚会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这让黄宏在大年除夕回哈尔滨和父母团圆成了一种奢求。一年当中,身为总政文工团小品喜剧团的副团长,上半年忙团里的业务和演出,到下半年要全力以赴准备春节晚会和“双拥晚会”,所以一年当中只能在演出的空隙能回家和爸爸妈妈呆上一天半天,家人就很满足了。

  2003年的春夏之交,“非典”肆虐,北京成了重灾区。非常时期,团里的演出工作停顿下来。黄宏和妻子吴晓洁商量后,5月1日,他们带着女儿黄豆豆回到哈尔滨,想利用这个机会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多呆些天。回到哈尔滨,爸爸妈妈看到儿子带着儿媳和孙女回来,全家上下顿时喜气洋洋。晚上,父子俩有唠不完的嗑,交不完的心。当爸爸了解到黄宏想在家多呆些日子后,黄枫喜上眉梢,这回可以和儿子多唠上几天几宿了,把心里话好好和儿子倾诉一番。但是当黄枫知道儿子现在虽然没有具体演出任务,只是在家待命时,爸爸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他对儿子说:“爸爸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我们这一辈人有句话叫‘戏比天大’。你是个军人,要随时听从上面的命令,爸爸不留你在我们身边躲清闲了。”黄宏说:“爸,你不想让我陪你们多呆几天了?”“三儿,你的演出我看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这个时候军人要冲到第一线的。”那一刻,黄宏顿时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到此时,他才真正理解爸爸多年来对他的一片苦心!第二天,黄宏流着泪离开哈尔滨。

  5月7日晚上,也就是黄宏刚刚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同一首歌》节目组通知黄宏,让他第二天到中日友好医院,为赶赴“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壮行。黄宏每次演出前都要事先通知爸爸,让爸爸在家准备收看节目,并把节目录下来,留做资料。1980年,黄枫从黑龙江省曲艺团长的位置离休后,他把所有的兴趣都转移到为黄宏收集演出资料,并刻制成光盘的工作上,这成了黄枫晚年生活的全部。从未学过英语和汉语拼音的他,像个小学生拜懂电脑的年轻人为师,学会了上网,把黄宏的小品和电视剧刻成200多张光盘。

  当黄宏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大口罩上台表演时,现场的肃穆气氛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当时不少人谈“非典”色变,妈妈患有心脏病,她不敢看儿子上台表演。黄枫坐在电视机前,也为黄宏捏一把汗。黄宏在台上即兴说道:地球得了感冒,宇宙戴上口罩,太阳为我看病,月亮为我送药。幽默、诙谐的即兴诗顿时缓解了现场凝重的气氛。现场的医务人员也顿时活跃起来,爸爸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下来。看到这一次全民抗击“非典”,儿子又站在了第一线,黄枫眼睛里噙着喜悦的泪花。

       黄宏在《同一首歌》演出后,他被中日友好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的献身精神感动得彻夜难眠,于是,他又拿出了“拼命三郎”的精神,用7天时间,6易其稿,创作出了电视剧本《让我们记住》,他又率领摄制组日夜兼程,仅用了10天时间,上下集电视剧全部拍摄完毕。这部90分钟的电视剧,从策划到拍摄到电视台播出仅用了30天时间。

  从5月10日到6月16日,一直通过上网和电视关注着儿子的黄枫,一共从网上下载了数千条有关黄宏的信息:除了创作和摄制电视剧《让我们记住》外,还创作歌词《你比以前更美丽》(解放军报)、小品《几多几小》(北京晚报)、散文诗《记住》(人民日报)等作品。当黄宏的电视剧播出前,黄宏给爸爸打电话用他特有的幽默说:“为了拍戏,我们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累!”黄枫还是那句话:“戏比天大”送给儿子,说着说着就涌出了泪水……


父亲说“谎”话成就儿子

  越是临近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越发为儿子的小品能不能顺利通过审查牵肠挂肚,这成了黄枫每年的一块心病。已是74岁高龄的黄枫,患有高血压和血栓病。2005年刚一入冬,他就感到头部不适,在大儿子黄恺的一再劝说下,终于同意到省医院去检查,通过核磁共振查出黄枫的脑部有一厘米长的脑膜瘤,确珍为良性,根据病情,大夫建议他到北京进一步检查,早日动手术。黄枫一开始不相信这个结果,又让黄恺带着到另一家医院检查,结果相同。黄恺说:“爸,咱俩马上到北京去检查吧!”黄枫摇着头不容置疑地说:“现在去北京,会影响三儿上春晚的。要去得等春晚结束后再说。”“三儿今年可以不上嘛,也不能因为他上春晚耽搁了爸的病。”“三儿的演出比我的生命更重要。”

  回家之前,黄枫一再叮嘱黄恺,绝不能让其他人知道病情,特别是黄宏。黄恺深知爸爸的脾气,他回家后没敢声张。黄宏参加完北京电视台的春节晚会的录制后,马上直奔机场,乘飞机赶到哈尔滨,参加黑龙江省电视台春节晚会的彩排。晚上12点多,黄恺才开车和黄宏回到爸爸妈妈身边。黄宏只在家呆一宿,第二天还赶回北京。知道三儿要回来,妈妈亲自下厨,做了一道黄宏从小最爱吃的“黄家红烧肉”。那天晚上,黄宏回到家时快午夜了。妈妈把一桌子菜热了几次,终于把儿子盼回来了。这次,黄枫陪着儿子吃晚饭时,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

  黄枫检查出脑部有瘤后,虽然是良性肿瘤,但越是临近“年关”,他越感到忧心忡忡,情绪一直压抑着,这次患病真的有度日如年之感!他此时特别想和三儿敞开心沟通一次,让三儿和他说一句安慰的话!爸爸会卸下心头的精神负担!然而,黄枫还是把心里话压了又压,在三儿面前强颜欢笑!细心的黄宏已经嗅出老爸紧张激动的情绪!黄宏一再逼问老爸,黄枫说:“没什么,我激动是因为想你,我和你妈的身体都不错,还准备在大年三十熬个通宵呢,过个平平安安的欢乐年!”黄枫说完赶紧躲到无人之处,忍住了泪水,调整好情绪又回到大厅,听三儿讲创作小品《邻居》的经过。

  黄宏小品《邻居》是《装修》的系列之二。创作动机出自2004年夏天,黄宏在大连买了一套临海的房子。他对爸爸说:“哈尔滨的冬天寒冷,对妈的心脏病和爸的高血压病特别不利,你们冬天就到大连疗养吧!”为了老爸老妈住得更舒心和惬意,他亲自过问新房的装修。在装修房子过程中,民工对他说的一句话:千万别记错了门牌号,我们有一次就碰到同门牌号不同楼的事,白装了,还没领到工钱!一直为春晚小品苦苦构思的黄宏听后,眼前一亮,小品《装修》就这样诞生了。


       黄宏的小品《装修》出场前,老爸黄枫为三儿捏一把汗!他心里没有底儿,担心三儿的《装修》会因为题材不好表现,舞台布景会出问题。在家人的千呼万唤中,黄宏扛着一把大锤上场了,他一会儿从墙里敲出个“喷水池”,一会儿还变出两个“活人。”老大黄恺说:“今天三儿表演得很轻松!”当黄宏说道:“大锤在餐饮界相当于大厨,在科研界相当于大师,在演艺界相当于大腕”时,全家人会心地笑了。黄枫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的眼里涌出了喜悦的泪花。每年春晚黄宏演完小品后,他的第一个电话就会打到家里,向老爸征求意见,这是黄宏“雷打不动”的习惯。春节不能回家尽孝,黄宏把春节晚会的小品当成每年送给老爸的一个礼物!然而,此刻的黄宏并不知道老爸患了脑瘤的“秘密”!

  黄宏原计划春节联欢晚会结束后,回哈尔滨陪陪二老,结果他又接到演出任务,又不能回家了。黄枫和黄恺事先计划春节一过,就马上到北京检查治疗。因为从去年黄枫在省医院查出脑瘤已经一个多月了,根据专家的意见,手术越早越好。黄宏对爸爸说:“我要出国演出,大概半个多月时间。”黄枫也感到有些意外,但是为了不影响他出国,黄枫再一次瞒了病情!黄恺听到这个消息坐不住了,这样再耽搁下去,对老爸的身体不利,应该马上通知三儿,让他放弃出国演出,留在北京陪老爸治病。黄枫最后说:“我年轻当演员时信守‘戏比天大’!还是等三儿完成演出任务吧!”黄恺说:“爸,我们知道,你把三儿的演出看成你的‘生命线’!可是您更是我们全家人的‘生命线’呀!”说完黄恺哽咽了。

  当黄宏结束了演出回到北京的当天晚上,黄宏给爸爸打电话报平安。黄枫还是没有告诉黄宏病情,他想让黄宏好好休息几天再说,他怕黄宏一时不能承受这个打击!又过了四五天,黄枫派学生带着病历片子送到北京,在他学生见到黄宏前,他才给黄宏打来电话,把医院检查的结果说出来。黄宏放下老爸的电话时,他的眼里已噙满泪水!黄宏嘴上起了泡,连续几夜睡不着觉。他天天在医院陪着爸爸,确诊结果与前几次相同,但是因黄枫年龄大,做手术会直接影响到视神经,只能保守治疗。黄宏把爸爸接到家,他的眼睛红红地说:“爸,我是不是全家当中最自私的一个,没有尽到儿子的孝心!”爸爸一脸慈爱地说:“三儿,你是爸爸的精神支柱,你圆了爸爸的梦。”

来源:中国新闻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品)黄宏的从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