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谋女郎闫妮:喜剧女王是怎样炼成的
如果中国和美国一样,每年都有一个“人民选择奖”,那么2009年,最受欢迎女主角,闫妮的得奖几率恐怕在80%以上。有的明星光鲜漂亮,无处不在,但她们不是自家人,而“老板娘”是自家人,闫妮是自家人。成为这样一个自家人,她用了将近20年的坚持。
http://www.marieclairechina.com/var/mariecn/storage/fckeditor/Image/003(3).jpg
墨绿色连衣裙 Diesel
拍摄闫妮那天,是一月,北京雪后最冷的一天。不仅温度只有摄氏零下十六度,还伴有四五级大风。摄影棚里没有暖气,工作人员都穿着羽绒服和UGG的靴子,闫妮也是。羽绒服依旧是几天前被杂志拍到同女儿一起出门吃饭的那件,把牛仔裤换成了短裙和紫色Legging,都看得出她为自己如今的“明星身份”做出的努力。
她一边化妆一边接电话,内容絮絮叨叨,很家常,团里哪天要开会了,出国办护照琐碎又麻烦,要托人从香港带fancl的减肥药了……转过头来又和经纪人讨论让人一口气带好几盒,会不会太沉,太麻烦别人。说到Fancl,她突然对这几个字母的拼法不太自信,微微侧过脸,带着不确定的神情问化妆师和经纪人,“好像是F-a-n-c-l?”听到化妆师说不给她画烟熏,她如释重负,立刻露出开心神色:“我不喜欢画烟熏,哎……烟熏看起来怪脏的。”
但这样的要求,闫妮是不会在化妆之前提出的,她太不善于要求别人。同样,在听到拍摄需要在户外进行时,她也略带支吾却很快应承下来——本能上,她好像对“时尚大片”这种东西没有那么热爱,不认为拍照是与拍戏同等重要的工作,何况那天室外的天气,冷得像块生铁。另一方面,她也实在不擅长拒绝别人,似乎怕伤害了对方的好意,你若以请求的口气问她,她一定会笑着答应。
http://www.marieclairechina.com/var/mariecn/storage/fckeditor/Image/002(10).jpg
白色连体裙 DKNY
如果女明星并没有一张CoverGirl的脸
差不多二十年前,闫妮开始她作为演员的人生。那是1990年,她19岁,陕西财经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考上了兰州军区歌舞团。这一年也恰好是《渴望》播出的一年,国内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影视明星。全家人都很支持她的演艺梦,“姨夫告诉了我这个机会,表哥说我的普通话讲得太有陕西味,赶紧给我补普通话;表姐是跳舞的,她负责教我形体;我一贯保守的爸妈居然没有反对”。
四年后,闫妮又得到另外一个机会,来到了空军政治部话剧团,这是当时体制内拥有最多大腕的明星团,在还没有经纪公司的年代里作为热爱演艺的个人能找到的最好归宿之一。1990年的《渴望》并不是激起少女闫妮演艺梦的关键因素,“我那个时候比较喜欢看《上海滩》、《射雕英雄传》这些港台电视剧。”然而,至今她的演艺生涯里都从没得到过像冯程程、黄蓉那样的角色。
她的粉丝闫帮们的口号是,“世上的女子千千万,惟有闫妮最好看”,但闫妮知道自己并没有一张CoverGirl的脸。聊到这个话题,她这样形容粉丝的夸奖:“他们看我就像看自家孩子,怎么会难看呢?自己的孩子就是好看。”年轻的时候,不够漂亮几乎是一个女演员无法摆脱的原罪,就像是出现在苹果货架上的一只梨子。
粉丝给她整理影视作品履历表,第一部戏是1993年的《真情》,从1993年到2000年之间,只有这一部戏。已经尽量去搜集闫妮的作品,无奈她演过些什么角色,连她自己都不太记得了。“都忘了那些年演过的是些什么角色,给我戏份我就去演,到处串戏。朋友觉得我挺辛苦,但我就是想让自己忙起来。”忙起来就不会去计较太多,忙起来总有机会陆续到来。
怀孕五个月的时候,闫妮正好有戏拍,没敢向剧组请假。要拍雨中戏,闫妮心里很踌躇,“万一感冒了,会不会对孩子不好?”但看到洒水车开过来,闫妮还是硬起头皮拍了,“洒水车都来了,剧组也都等着,能不拍吗?”
“你会去努力争取一些好一点的机会吗?”
“我那个时候也经常拿着照片到处去剧组试戏。我们团的人比较了解我,也挺帮我,经常给我介绍戏。牛莉那个阶段去哪个组都带着我,《空镜子》我也去了,没被选上。”
闫妮敏感地注意到,“她长得好看,人家就不怎么会注意到我。”后来,她对牛莉说,“下次你别带我去了,人家都看你,不看我。”
让闫妮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件事,“我们团出去的都是大腕主演,好像就我不行。有次我在一个剧组里,那部戏还有另外一个同事,有人和他说,你们团还有一人在我们这里演了个角色,他不信,还特地跑来问我说,你是我们团的吗?”
“我长得不好看”,成名之后的闫妮仍然把这句话当作口头禅。
http://www.marieclairechina.com/var/mariecn/storage/fckeditor/Image/006(1).jpg
“刘三好”式的前进之路
听说过太多娱乐圈的故事,“潜规则”、“性贿赂”这样的词是漂浮在几乎每一个明星身后的幽灵,你看到她们脸的时候都忍不住会去猜测那些背后的故事是不是像《宫心计》那样精彩——想必,每一个走到大众面前的明星,都曾经何等奋力地拼搏厮杀过,赢家的路,要用输家来铺成。闫妮不争、不抢。可能是性格导致,也或许是作为一名自认外貌普通的女演员敏感使然,她说自己的原则是“不强求,不拒绝”,听说自己拍《三枪拍案惊奇》是顶替了别人,甚至还隐约觉得有点心虚。
“如果碰到了特别想演的角色,会毛遂自荐吗?”
“会,我第一次演主演就是自己争取来的,导演是周小斌,我听说了那个戏就打电话过去让他帮我推荐,他问我能不能演,我立刻说行,没问题。”
“但如果被拒绝了呢?会不会像一些演员一样,使劲缠着导演?”
“那不会,不用我我转身就走,这很正常。”
闫妮解释,“我一直都在部队上,团里的气氛比较单纯,社会上拍戏的有些事情我也有听说,但在我身边没发生过。”这时旁边的经纪人插话说,哎,哪里都有爱花心思争上游的女孩。显然闫妮不是,她学不会,也不愿学。
身在“体制内”还有另外一些好处,“我们团会自己拍很多戏,团里的人都比较熟,他们也比较了解我,我拍的很多戏也都是团里的。”她深知自己的今日同这个坚强后盾一直以来的支持有着莫大关系,“以团里的戏为主”成为她的宗旨,即使是在被张艺谋导演邀请拍摄《三枪拍案惊奇》期间,她仍然是排完了团里一个话剧才出来拍电影。
面对“团里的人”时,闫妮也有很多讨人喜欢的片段。当初朋友问她什么时候能成大腕,她就乐呵呵说,“那你们以后都叫我闫大腕好了”,偶尔也会在朋友面前自邀被夸美女,她身边的人都评价她“其实挺闷骚的”。
“我们团”让闫妮经济上无忧。《武林外传》的导演尚敬和闫妮一样,都是空政话剧团的成员,他分析:“闫妮有时挺懒的,可能因为在空政没有太多后顾之忧。如果像其他人那样在社会上漂着,就会强迫自己主动找剧组,也许会出来得更早。”
闫妮为了演戏最“不择手段”的一次,反而是成名后出演《北风那个吹》,“那是个正剧,我特想演那个角色,导演觉得我是演喜剧的,不太想用我,我一急,就和导演说,你用我吧,别的人还真演不了这个戏。”她后来反省自己,“其实我也不知道别人能不能演,但那一刻我就那么说了”。
在演艺圈做“刘三好”式的人物,要想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好的心态,让人可以安心的后路也是必不可少。空政话剧团这个家给了闫妮安全感。她有时候甚至敢去拒绝一些角色,“有次去试戏,导演让我演一个怎样怎样的人,问我能演吗?我说能,导演就让我当场演一个,我说这会儿没有剧本,没有环境我演不了,然后就走了。”
没有戏拍的日子,闫妮就跟着团里上山下乡演小品。“就是春晚上演过的那些小品,有些晚会只愿意请一个明星,我就当做其他名角的替身填上去”,这样和郭达、黄宏都搭档过,“在现场演小品,能及时收到观众的反馈,慢慢我就知道,原来喜剧也有节奏,一个笑点,你早抛出来晚抛出来可能都不好笑,只有刚好那一刻,观众才舒服。两万人的场子我都演过。”
这样日复一日喜剧表演的经验直到2005年《武林外传》播映才得以被人看到。一夜之间观众突然发现,原来国内有个女演员,演喜剧可以演得这么放松这么好看。
喜剧演员的孤独与爱欲
佟湘玉让闫妮一夜成名。在闫妮之前,宋丹丹算做国内喜剧女演员的领军人物——如果喜剧并不是指春晚小品式的段子大荟萃,也不是“傻姑”式的装疯卖傻——同样演过诸多小品的闫妮开创了一个不同于宋丹丹的演戏风格,她的喜剧表演居然让人觉得很性感。
“该风骚的时候风骚,该纯情的时候纯情,该母性的时候母性,绝对符合中国男人对老婆的审美观。”这是演完佟湘玉之后,对闫妮众多赞美中极为流行的一条。
然而2009年年底的《三枪拍案惊奇》,在影评人与网络中的口碑并不十分好。批评的原因大多是“很春晚,很二人转,很俗,让人完全笑不出来”。闫妮的角色,又被认为和佟湘玉太像,没有突破。
在争执影片“到底好不好笑”和“闫妮重复自己”的纷飞言论中,没有多少人注意到闫妮演的那个角色和佟湘玉那个幸福小女人也绝对不一样:一个被买来,作为生子工具的女人,夜里被满脸麻子的丈夫用烟枪烫伤了后腰,无人可以倾诉,强装无碍。想要得到爱,想要得到依靠,却只能选择小沈阳扮演的懦弱男人。电影里大家都穿着疯疯癫癫的衣服,像是过度粉饰的小丑。取景于甘肃张掖的丹霞地貌,既荒芜,又绚丽,映衬出那座破旧的小客栈,越发像一座孤岛,没有人来,也没有谁可以离开。
拍得最呕心沥血的一个镜头是影片最后小沈阳死的那刻,闫妮哭喊尖叫的场景,拍了两天,反反复复17遍,“把一辈子能哭的方式都用上了”。这种惯用的朴实坚持,让张艺谋在向别人炫耀自己挑选“谋女郎”的眼光时,也忍不住调侃她:“你看那个女演员,长了一张大妈脸,不是很漂亮,但她演得非常好。”
问闫妮,这么认真拍出来的戏,努力去表现的那些孤独、爱欲,却仍然只是被观众单纯以“好笑不好笑”当做评价标准,作为一个演员,会不会沮丧,闫妮继续她的豁达和谦虚,“不会不会,每个观众来看你的表演,他得到的感受可能都不一样,只要他觉得好看就已经是演员最大的回报。”
不相信一个严格的演员真的以“观众觉得好看”做为自己满意的标准,便追问她“其实香港吴君如演正剧也非常好,但人们回想起来,首先记得的还是她是一个喜剧演员,并且还都是挖鼻屎之类的镜头,会不会害怕自己和她一样,被观众定了型?”
她想了想,回答道,“时代在变,人们对喜剧的审美也在变。虽然我和吴君如都演喜剧,都需要一些夸张的手法,但感觉是不一样的。”闫妮仍然把喜剧当作自己的特长,“我这个年龄,能演好喜剧,是否就意味着比别的演员更有特长呢,这有什么不好?”
在《武林外传》之后,闫妮与夏雨合作了电视剧《北风那个吹》,这是一部正剧,“我有时候还是会专门去找找戏里喜剧的东西,有时候可能稍演过了些,导演会现场跟我提出来,再做调整。”因为,“身上有喜感的人去演悲剧,会更让人心疼。”
如闫妮自己所言,“人们对喜剧的审美在变”。十多年前,一个不够漂亮的女演员,在电影里演出自恋的瞬间,那纯粹是出自于恶搞的需要。而现在,佟湘玉对镜自恋“好一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绝世美人”,却让人们觉得可爱。
而今,闫妮期待未来能接到一部文艺片,顶着感冒的风险拍完杂志照片后,最好再有导演找她演时装剧。她说,“我的生活能力比较差,走路也不记路。但我在情感方面是很敏感的,能注意到很细微的东西。”因此,她对接拍电影版《武林外传》的犹豫似乎也很好理解:她的敏感,需要文艺片这样的舞台。她的粉丝坚信她不仅可以做一个喜剧女王,也可以成为一个眼泪女王。这个自认有点不在状态的自家人,终归收获了千万人替她的“迷糊”来操心。
编后:这是我经历过最冷的一次拍摄,闫妮说,她也是。北京迎来近50年最寒冷的冬天,人气热度正高的闫妮几乎没有犹豫就接受了我们拍摄外景的请求。在极端环境下反而能激发出人的潜能,她的发挥极好而她的配合和柔软态度让工作人员都更加心疼她,除了贴上暖宝宝将车开到片场一米外,还尽所能加快速度备着保温瓶热饮。这个竞争激烈的圈子,她从来不是强硬发狠的角色,即使已经是12岁女儿的母亲,仍然像足需要被照顾的小女人。然而当她赤脚触碰到雪地时,我们无一例外看到闫妮内心里的顽强在一贯娇憨妩媚的笑容里绽放了。这是她的黄金时刻,当然。
来源:《嘉人》杂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