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喜剧大师-----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
1900年,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叫查理•卓别林的黑发小男孩在伦敦各大剧院的后门外等待。他看上去十分饥饿,但那双蓝色的眼睛却透着坚定。他期望在演艺圈找到工作。他能歌善舞,尽管自己的童年痛苦艰辛,他却懂得如何让人欢笑。他的父亲死于饮酒过量,母亲实际上无法照顾查理和他的异母哥哥锡德,她常常因精神问题不得不被送进医院。
查理找不到工作时就在街上闲逛,到处寻找食物和住所。有时候他会被送到孤儿院,在那儿他又冷又可怜,孩子们犯一丁点错误就会遭到责骂和惩罚。他恨那个地方。
三十年后,就是这个查理•卓别林受到了国王般的礼遇,人人都秒想和他谋面,和他合影的人中甚至还有丘吉尔、爱恩斯坦和甘地这样的名人。在耀眼的电影新世界,他几乎成了皇家级的人物——喜剧之王查理查里•卓别林。
(对于自己的成功)他曾写道:“你得相信自己,这就是秘诀,即使我在孤儿院或沿路要饭果腹的时候,我都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演员。”任何一个电影院的常客想必都看过几部查理•卓别林的电影,世界各地的观众坐在屏幕上总是笑得泪流满面。他第一次亮相就让人们看好这个和善的小个子——一撮僵硬的小胡子,双目圆睁,头戴黑色圆礼帽,还有那双大得过头的皮鞋。
在卓别林演过的几百部电影里,“流浪汉”是任何人都看得懂的角色。那个可怜的流浪汉处处犯傻出错,总是麻烦不断,可他胸怀远大的理想。他想摆脱残酷的命运,他的疯狂尝试让我们捧腹不止。他总能找到怪招摆脱困境,生活也从未真正将他打垮。从前那个无家可归、挨饿受冻的又衣衫褴褛的孩子拒绝绝望,这个流浪汉和他没什么不同,他像那个小孩一样弱小、胆怯和愚蠢,但他从没放弃过。
不懂英语的人也能够欣赏他的电影,因为它们大多都是无声片。让我们发笑的并不是他说的话,他的喜剧效果来自那些细微的一举一动,它们的含义对全世界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卓别林在影片中时而抬起浓黑的眉毛或者转动那双眼珠,时而抻一抻外套或在空中晃一晃他的文明棍;为了逃避对手,他会躲在肥胖女士的身后或钻到桌子底下;本来想英勇一次,却晕倒在地;他抖掉破衣上的灰尘自豪地出现在盛大的社交场合;他派头十足,俨然一个富有、成功的重要人物——一个他做不到也永远不可能企及的人物。所有这些都是卓别林获得巨大成功的秘密。
他得到流浪汉这个角色纯属偶然。年轻的他和哥哥随着一小队演员到美国各个城市巡回演出,一家新电影公司邀请他加盟拍喜剧片,他接受了邀请并迅速走红。他很快就为这家公司拍了几使部电影,不过使他一举成名的是第二部影片中他的那身行头——黑色礼帽,紧身外套,肥大的裤子,尺码超大的皮鞋,外加一撮小胡子和一根文明棍。
他的这一形象一炮打响。不过他最初的那些电影都没有多少故事情节,全靠动作取胜,他极其滑稽的神情和举动使观众们捧腹大笑。三十岁时,卓别林成了世界上最棒、最有名、最受青睐的喜剧演员,他拍一部电影片酬达到数千美元。他组建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并自己写剧本、拍片子。他所到之处受到夹道欢迎,但他仍然努力工作,也没有什么知心朋友。
也许正因为如此,他的影片中流浪汉的悲哀一面更显突出。那个小人物需要的不仅仅是食物和头顶的屋檐了,他开始需要爱情。
在他最知名的电影《淘金记》中,一个女孩作弄了这个小个儿男人,事后又觉得对不起他。于是对他友善起来,而他却将她的怜悯误作了爱情。《城市之光》中的女孩是盲女,虽然她看不见他的模样,却认为他是自己遇到的最棒的男人。可是她恢复视力后,看到的他却十分愚蠢。这种悲哀赋予了卓别林的电影一种很深刻的人生意味,摸样几个喜剧演员能与之并肩。
卓别林经历了几次婚姻。名利双收的他在爱的愿望满足之时已不再年轻。后来他娶了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女儿欧娜,并与之白头到老。
渐渐地,他厌倦了美国——这个他生活了四十年又功成名就的地方。他携同妻子和一大家子人去了瑞士。他说自己是个世界公民,不属于任何特定的国家。
在他漫漫人生的最后几年,他重返美国和英国,接受他在电影事业上的各种荣誉。1977年圣诞节,这个喜剧之王在瑞士辞世,享年88岁。噩耗传来,全世界都为之悲痛。
说起卓别林,想必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喜剧大师。在他身上当然还有一些小故事:
有一天,卓别林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镇,他忽然觉得自已该理发了,据当地人介绍,由于这个小镇很偏僻,只有两家理发店,每家店只有一个理发师,至于到哪家店就由他自己决定吧。
于是,卓别林走进了第一家理发店一看,不禁皱了皱眉,怎么啦?原来这个理发店房子小,座椅旧,地上还撒了不少头发渣,最糟糕的是那个理发师自己的头发非常难看,该长的地方很短,该短的却又很长,上面像个麻雀窝,旁边像是被老鼠刚啃过似的。卓别林退了出来。
他走进了第二家理发店。这儿的情况可大不一样,房子宽敞明亮,座椅是弹簧垫子,店内地上非常干净,再看这理发师的头发,端端正正、大大方方的……这时,你一定认为卓别林会在这家理发店理发了。错啦!卓别林想了想,又返回到第一家去理发了。
是第一家理发店价格便宜吗?不是。是卓别林喜欢自己理成“麻雀窝”、“老鼠啃”吗?更不是。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卓别林在想,小镇这么偏远,只有两家理发店,所以就可以推断:第一家理发师的“麻雀窝”、“老鼠啃”头发就是第二家理发师理的,另外,从第一家理发店的地上撒满的头发渣也可以说明顾客很多,也就是理发师的技术与服务肯定比第二家好。
卓别林早就想拍一部关于流浪汉的喜剧,然而,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仍是不够满意。
一天,卓别林在旧金山的大街上遇到了一位流浪汉。他灵机一动,迎上前去:“你好,我看你一定很饿了,我也饿了。一块到饭店吃一顿吧!”流浪汉十分高兴,心想这一定是遇到一位乐善好施的虔诚的基督徒了。于是两人走进了一家饭店。卓别林特意多要了一些酒。流浪汉不客气地狼吞虎咽大吃起来。酒足饭饱之后,两人便乘酒兴侃侃而谈。流浪汉便把自己如何漫游,如何搭便车,如何在“上等客车”上被抓住等等趣闻全部告诉了卓别林,同时还表演给卓别林看。卓别林认真地听着,仔细地研究他的表情、姿势和性格。在吃饭的过程中,一部新的影片的大体轮廓已经在卓别林的脑子里构思出来了。后来,这部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
1929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决定把奥斯卡奖的“特别荣誉奖”颁给卓别林。卓别林得知后公开声明不接受。他说,少数几个人做出的决定,这对我并不是什么荣誉。我所期望的是人民的评价,如果人们爱看我的影片,那是对我最高的奖赏。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在获悉卓别林的声明后不以为然,认为是“明星的虚架子”,仍通知他来领奖。但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卓别林真的没来!学院在尴尬之余决定把金像送到卓别林家里。卓别林
在家门口挡住了送奖人,并再次声明:“不靠这尊小像撑门面。”这尊小金像至今仍存在该学院的地下室里。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卓别林关于“艺术成就应由人民作出评价”的观点,后来竟成为麦卡锡分子指控他为共产党的证据之一。
在《上海武士》(台译:皇家威龙)中年轻的卓别林不但看到成龙在打斗时利用场景和东西的退敌技巧,而启发他日后利用场景的表演技巧,另外他躲在成龙和欧文•威尔逊扮演的角色所坐的马车下一起回到美国,而且还涂上日后有名的小胡子打扮。
卓别林终身是无神论者。宗教在他眼里只有被开玩笑的分。他有一次取笑说:“我愿意扮演耶稣,我最适合这个角色了因为我是一名喜剧演员。
卓别林晚年非常喜欢班尼•希尔的作品,希尔本人是卓别林作品的热衷者。1991年希尔受卓别林家人之邀访问卓别林的故居时发现卓别林收藏了许多他的录像带而大受感动。
艺术不分国界,卓别林和梅兰芳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交情。梅兰芳和卓别林相识于1930年访美演出期间。当年梅兰芳36岁,卓别林比梅兰芳长5岁。卓别林告诉梅兰芳,他早年也是舞台剧演员,后来才拍电影,他详细询问了京剧丑角演员的表演技术。梅兰芳向卓别林介绍说,中国京戏里丑角也是很重要的,艺术价值也颇高。
当时美国电影正经历从无声转为有声的崭新道路,出现了有说白、有表演、有时再插入一段歌唱或舞蹈的电影,这种趋势颇受观众欢迎,但如何组织得更加巧妙仍在探索中。也就在这时,梅兰芳访美带去了中国古典京剧,许多电影导演和演员从洛杉矶赶到纽约和旧金山观看,发现京剧唱念做打安排得既巧妙又高超,于是竟相转告,有声电影的趋势颇有许多地方与京剧相似。卓别林自己也长期参与影片的编曲,对音乐也有独到的见解。当他听完马连良主演的全本《法门寺》后说,“中西音乐歌唱,虽然各有风格,但我始终相信,把各种情绪表现出来的那种力量是一样的”。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推崇卓别林的电影。一次,他在给卓别林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电影《摩登时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伟人。爱因斯坦。”
卓别林在回信中写道:“我更加钦佩你。你的相对论世界上没有人能弄懂,但是你已经成为一个伟人。卓别林。”
卓别林的趣事
卓别林跌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戏剧家卓别林等几位电影明星应邀赴华盛顿作美国第三次自由公债募购的动员演说。演说安排在华盛顿的一个足球场上,场内用一些粗制木板搭了个临时讲台,卓别林学着别人的姿势跳上讲台,面对成千上万的听众,不停地反复地说道:“德国人已经到了我们的大门口!我们必须拦住他们!只要你们买自由公债,我们就有力量阻挡他们!记住了,每买一份公债,你就救活了一个士兵,一位母亲的儿子!我们就可以早日打胜仗。”
他的演说很有鼓动性,可由于他说得又快又兴奋,一不留神从台上滑了下来,他一把抓住站在旁边的一位女影星,结果两人一起倒在一位身材高大而且年轻英俊的海军军官的头上。这位军官恰恰就是后来当选为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
卓别林妙语得烤鸭
1954年4月,中国的周恩来总理赴日内瓦出席关于印支战争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一天,他趁休会时间,邀请卓别林夫妇到中国使馆相叙,并共进晚餐。
席间,卓别林望着刚上桌的北京烤鸭诙谐地说:“我这个人对鸭子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我是不吃鸭子的。”众人听后甚感不解,忙问其故。卓别林说:“我所创造的流浪汉夏尔洛,他走路时令人揍腹大笑的步态,就是从鸭子走路的神态中得到启发的。为了感谢鸭子,我从那以后就不吃鸭子了。”但当别人为此表示歉意时,他却微笑着转口说:“不过,这次可以例外,因为这不是美国鸭。”卓别林的这一席话,引得大家笑声不止。烤鸭是由跟随周恩来总理赴日内瓦的名厨大师亲手烤的,色、香、味俱佳,卓别林夫妇赞不绝口。
宴会将结束时,周恩来关心地问卓别林今天的菜是否合胃口?卓别林又十分风趣地说道:“贵国的烤鸭,食味之好真可谓举世无双,但也有一个小小的缺点,那就是不能让我再多吃一点。”周恩来听后,深会其意,于是嘱咐工作人员把早已准备好的两只北京烤鸭送给了卓别林夫归,卓别林夫妇高兴得连声道谢。
祖传秘方
喜剧大师卓别林,曾应邀到中国上海访问演出,中国电影演员韩兰根陪同他游览市区。
中午时分,他们走进一家汤元店进餐。卓别林见了汤元,直呆呆发愣,不知怎么个吃法。他仿照韩兰根的动作,用小勺舀起一个,一口咬了下去,只听“吱”的一声,汤元的馅汁溅到自己脸上和韩兰根身上。卓别林被烫得脸直发疼,他咧着嘴一边擦脸,一边问:“这甜丝丝,香喷喷的馅是怎么注进去的?”
韩兰根忍住笑,神秘兮兮地说:“这是祖传秘方,从不外传。”卓别林惊叹不已,频频称赞。他越吃越香,直到实在吃不下去了,才不情愿地放下餐具。
滑稽喜剧
有一次,喜剧大师卓别林来到伦敦,在不到三天的时间里,他就收到了七万三千封信。他不得不请了六个打字员帮忙处理。经过几天忙碌,终于将信件作了分类:
有一万六千封信向卓别林请求借款和援助,款项从四十先令到二万英镑不等;还有十个女人宣称是他的母亲,她们在信中有声有色地叙述了卓别林小时候被拐骗的经过;将近七百人说是他的叔伯,姑婶和堂兄弟,请求喜剧大师慷慨解囊;几千个女子倾诉她们的爱慕之情;发明家们,商人们,濒于破产的人都来信请求他入股;有人要把自己的孪生孩子送给他,说这将是他事业的继承人;竟然还有一个人寄来一张当票,要求卓别林替他把祖母的假牙从当铺里赎出来。
“这真是一出喜剧,比我演的滑稽戏还要滑稽!”卓别林感叹地说。
谁最像
卓别林以他的讽刺喜剧艺术名震影坛。模仿他的人也多起来了,有个公司特别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会,看看谁最像卓别林,并请了一些研究卓别林的专家担任裁判。
卓别林听到这个消息后,也赶来参加比赛。但是评判结果,他却屈居第二。
发奖的那一天,公司邀请卓别林前来讲话。卓别林回信说:“世界上只有一个卓别林,那就是我。为难的是,应该尊重评论家的意见,我既然被评为了第二名,那么还是请第一名讲话吧。”
打苍蝇
有一天,卓别林参加一个教学会。一只苍蝇却总是在这位令人琢磨不透的幽默大师头上嗡嗡地直叫,他无可奈何地把手挥来挥去。后来,他要了只苍蝇拍,挥打了几下,但都没有打中。最后,苍蝇竟落在他面前了。他举起苍蝇拍,正要给予致命的一击,突然他停住手,仔细地瞧了瞧这只苍蝇,然后又把苍蝇拍收了起来。
“你怎么不打呀?”有人问道。
这位幽默大师耸了耸肩说:“刚才在我头上叫的不是这只苍蝇。”
智斗强盗
有一次,卓别林带着一大笔现款走在路上。突然,从路旁 草丛里跃出一个蒙面强盗。强盗威胁着要卓别林交出钱款。卓 别林答应了,并对他说:“请在我帽子上开两枪吧,我好回去向主人交代!”强盗“叭叭”两声,照他的话做了。“再在我的衣襟上开两枪吧!”卓别林又说。“叭叭”两声,强盗又照做了。“最后,请您再在我的裤腿上打两个洞,拜托了!”强盗一听,不耐烦地提起枪,又在裤腿上给了两枪。卓别林知道强盗的手枪里再也没有子弹了,便一脚把他绊倒,飞也似地跑了。总统的滋味
卓别林从来都认为喜剧最简单,“只要给我块平地,再给我个警察和漂亮姑娘,我就能拍出一部喜剧来”。对于电影,他认为是“只要你买了一张电影票,你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当听说希特勒曾两次观看《大独裁者》时,他的反应是,“要是他能告诉我他当时在想什么,我可以付出任何代价”。
在2005年的“喜剧家的喜剧家”的大选中卓别林被同行选为最伟大的20名喜剧家之一。
晚年他受到各种荣誉加冕,包括嘎纳电影节上法国文化部长代表法国政府授予他荣誉军人高级绶带、奥斯卡授予的艺术成就奖以及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的爵士封号。这些迟来的肯定都足以表明他在电影史上的杰出成就。一本电影史上这么评价他的——“在美国电影史上,任何人都没有像查理•卓别林这样受到全世界的爱戴了。卓别林同所有伟大的人物一样,每个人都从他身上得到他所要的一切。这个渺小的流浪汉做出了我们多数人想和想试着做而无法做的事情,他的失败是人类的失败,他的成功是全体人类的成功。”
卓别林小档案
英文名:Charles Chaplin
全名:Sir Charles Spencer Chaplin Jr
译名:查尔斯•卓别林
身高:1.73米
出生地:英国伦敦
生于:1889年4月16日
逝于:1977年12月25日
星座:白羊座
来源:《故事会》杂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