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周恩来为两位曲艺演员签名背后的故事
http://www.zgdazxw.com.cn/UploadFiles/2012217112233300.jpg周恩来给曲艺演员王义梅(左一)和侯莉君(左二)签名 (常熟市档案馆馆藏) 在江苏省常熟档案馆保存着一帧1958年8月周恩来总理为曲艺演员签名留念的珍贵照片。照片中一边是日理万机、世人敬爱的共和国总理,另两位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演员,在一个极为普通的场合相遇,慈爱与欢欣交汇在一起,从侧面见证了周恩来总理关心文艺事业发展,关爱青年演员的真情实感。这帧照片是笔者从王义梅女士处征集到的,在20世纪80年代,她曾是虞山镇文化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她为笔者讲述了这张照片背后一段生动的故事。 王义梅于1954年拜著名苏州弹词艺人魏含英为师,学习弹词《二度梅》《赵五娘》《蝴蝶杯》等书目。1957年,她到无锡市曲联工作,从事对传统无锡评曲的继承和改革工作,并参加了无锡评曲短篇《白泥小粉闹纠纷》的演出。这个短篇主要讲述了无锡某布厂用白泥代替小粉浆纱,为国家节约大量粮食的故事。该节目在江苏省曲艺会演中获得好评,并被选为文化部于1958年8月1日至14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曲目。1958年8月11日,部分会演节目在怀仁堂向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汇报演出。在中场休息时,活泼好动的王义梅手拿笔记本走出剧场,想抓紧这难得的机会向有关老艺人讨教从艺经验。当她路过休息室时,惊喜地发现周总理正在里面休息,便毫无拘谨地走进去一面向总理问好,一面递上笔记本,请总理为她签名留念。周恩来刚接过笔记本,在旁边的新华社记者吴化学就递上圆珠笔,总理倚着窗台在笔记本上流利地签下自己的姓名。刚巧苏州弹词演员侯莉君也走了进来,一见有这样难得与总理交流的好机会,随即利索地在王义梅的笔记本上翻过一页,也请总理留了名。吴化学抓住了总理签字的瞬间,按下了照相机的快门。
周恩来把笔记本还给王义梅,同时亲切地问道:“你是哪个代表团的?在哪里工作?”王义梅回答说是江苏代表团的,在无锡市曲联工作。周恩来一听笑了起来,又说:“好,我再为你找个江苏老乡来。”随着话音走过来一位年逾半百的老同志,总理迎上去握着他的手向王义梅介绍说,这是陈云副总理,是你们江苏青浦人,他对曲艺工作很关心啊!同时周恩来又向陈云介绍说,这是无锡来的青年演员。
陈云一听是无锡来的演员,就用无锡方言风趣地说道:“倷伲无锡模模。”一句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接着,他又问王义梅:“你演什么曲种呀?”
“我演无锡评曲。”王义梅一边回答,一边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介绍说:“无锡评曲,原名说因果。有单挡,也有双挡,用无锡方言演唱,乐器有三巧板和鼓板。但作为传统曲种前几年已到濒临灭绝的境地,在曲艺整风时,老艺人发出了‘救救无锡评曲’的呼吁。现在的无锡评曲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还注意改革和创新,既不局限于无锡方言,在乐器上又引进了苏州评弹的琵琶和三弦,演出形式比原来更生动了。”
陈云望着两位曲艺演员,亲切地勉励她们:“要好好工作,好好继承和发展本地的曲种。对传统曲目的精华要保留,糟粕要去掉。曲艺节目短小精悍,便于反映现实生活和开展宣传活动。你们要努力干好这一工作。”陈云的一番话说得两位曲艺演员频频点头。
接着她们又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总理,周恩来望着她们微微一笑,嘱咐说:“要尊重老艺人,对艺术要钻研。在我们新中国,无论曲艺事业还是曲艺演员,都是属于人民的,因此不要有也不应有低人一等的想法,要做出成绩来。”
周恩来、陈云的一番话语重心长,给王义梅、侯莉君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也成为激励她们无怨无悔、一生为人民曲艺事业奋斗努力的不竭动力。
来源:《中国档案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