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能力内化为生命力的因子
河北利安驾校 孙建国无论国家还是企业、班组创新,都需要整体创新,全方位参与互动、团队整体协作配合。而要想取得有效的创新成果,必须首先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这是班组职工的当务之急,也是班组天地热议创新能力形成的共识。不仅要端正创新态度,培养自身破解难题的能力,还要有敢闯难关、不怕失败的勇气。要善于从团队协作创新中取他人长补己短,做好:发现创新突破口;质疑创新第一步,捕捉创新灵感;打造创新“金刚钻”的四项修炼。还必须 从“细心”开始,由“恒心”持续,由“信心”支撑,锻炼创新力。
这些都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但相对来说是比较外在的要求,还没有真正成班组自动自发创新的需求,也没有真正内化为企业、班组生命的需要。而只有通过内外因的相互作用,才能打通内穴,激发有机组织内部的能量,使创新成为生命力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可以说创新能力就是一种追求生命的能力,需要整个团队不断地求知、求变、求异、求生,才能保持常创常新,日新月异,新陈代谢,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求知是创新的起点:格物致知,需要兴趣来助兴,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创新有兴趣了,才是创新不知不觉的、永远的动力。还要有预知的能力来助力,在实际工作当中,必须在质疑中,向权威挑战中,将我们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创新的活水。
求变,在嬗变中觅新:事物的发展总是在变化着,不变是创新的大敌,不变就无从发展,会像一潭死水,死波微澜。班组的工作也是一样,要善于从不变的工作中,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管理手段、创新机制等各个方面,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要,推陈出新,新陈代谢。
求异才能大放异彩:朝着一个创新目标前进,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可以独辟蹊径,可以海陆空齐上。要能从平常的工作中,找出不一样的地方来,找出不同点,加以研究。袁隆平教授研究的高产水稻新品种,就是在研究遗传的基础上,发现变异的新点之后,紧抓不放,才创新成功的。要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通过内驱力创新了,“登山千条路,同仰一月高。”的境界就会达到。
求生,居安思危,居生思亡,这样才能真正将创新当成永生的,自然而然的。要别开生面,才能创新,要走生路,未知之路,进行探索,绝不循规蹈矩,才能发现原始创新的材料和线索。要利用生人,有生力量,注入新鲜血液,给创新更多碰撞的火花。班组创新追求的生命力,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大生产效益。当创新力内化成生命力的时候,班组的创新能力自然会像树木一样自然成长、不断提高,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昨晚太匆忙了 谢谢张老师指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