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行
瓷都行文/胡小文
瓷都景德镇久负盛名,真正走进这座城市却是因为中国企业员工企业平台第四届会员大会在这儿召开。从古城西安出发,即使在现代交通极为便利的今天我还是坐了近20个小时的火车才抵达南昌,因为列车晚点的原因让我预计好的行程不得不临时进行了调整,转乘汽车从南昌出发,经过3个小时左右的行程最终抵达瓷都——景德镇。
瓷都初印象
不知什么缘故,在没来景德镇之前,瓷都给我的印象有点像北方古窑,座座山岩间散落着片片瓦砾,错位的方位感甚至让我认为景德镇的气候也应该是干燥的,烧制陶瓷一定会让这儿的空气的干燥,天空似乎都应该是红色的。然而汽车行进在路上,望着沿途的风景,我发现我所有对景德镇的印记都是错误的,景德镇必定是地处江南,这儿的空气里弥漫着湿润的味道,公路两旁耸立着郁郁葱葱的灌木,延绵的水泊微波荡漾,别致的徽派建筑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当汽车驶入市区时,你会发现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这儿的路灯柱子都是瓷的,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印证这千年瓷都的文化特质。街道两旁瓷器店比比皆是,各式各样的瓷器更是玲琅满目,我已深深感受到瓷都带给我的那种古朴的文化气息。闭上双眼,置身于陶瓷的世界,做一次时空对话,我仿佛看到了古人烧制陶瓷的火热场景,初入瓷都已经让我深深震撼!
瓷都古窑
当我沿着曲径通幽的小路探寻古代制瓷工艺时,不禁感叹古人制瓷如此精湛不知是否与这雅致的环境有关,在这样灌木葱郁,水清如画的环境中制瓷艺人的心境定然是旷达的,艺人们必是吸取了天地之精华,制作出那些令后人仰视的陶瓷精品。然而当看到现如今制瓷艺人大都年近古稀,不禁又有些许担忧,这样精湛的制瓷手艺不知又有多少年轻人能够掌握?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手工制瓷也演变成为流水线加工,因此手工人艺也变得稀缺起来。做为行业工人我们有着“传、帮、带”这些优良传统,这也打造出了一批批的年轻行业状元,然而现代工业在发展的同时,传统手艺也应该传承,不仅仅是因为那是一份手艺,更因为那是一种文化,一种蕴含着古人智慧的文化!文化强国才能真正让一个民族强大起来!历经千年冲刷洗礼的古桥仍然傲然屹立!它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这样的传奇:精湛的手艺永远都不会过时,民族的便是世界的! 最美乡村婺源
婺源有中国最美的乡村之称,所以有这样的称谓我想与婺源的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也少不了大家所熟悉的油菜花海。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海下的乡村建筑,清澈的小桥流水,镜头中的婺源早已令我心驰神往。然而此次走进婺源,油菜花已不见踪迹,这多少让人心生遗憾!带着这样的遗憾,我还是想尽量品读婺源的另一种美,一种古朴的乡村气息之美!小桥流水、船、写生的年轻人、粉墙、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房檐垂挂的火红灯笼,就是这样极具古朴气息的乡村吸引着过往的游人流连忘返。有时想来,乡村小镇真正的美也许都不是这些,精神矍铄的老者在自家屋檐下悠然自得,乡村主妇蹲在河边的阶梯上洗衣淘菜,顽皮的孩童嬉戏打闹……这些悠然和谐的画面或许才是乡村婺源的真正之美!和谐之美! 夏老师、老哥、康总和平台老师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是魏晋时期嵇康与钟会的两句对白。钟会因为仰慕嵇康而前来拜会,然而嵇康却对地位显赫的钟会不予理睬,在其悻悻离去之时有了这样两句对白,想起这两句话只是觉得抛开为人处事,单就钟会的这种对贤能之士的仰慕的行动还是很受推崇的。平台的人们为何不远万里来相会?很多人不都是仰慕夏老师、老哥、康总和平台的老师们吗?大家在平台相聚,平台为大家的成长成才尽其可能地创造条件,很多人因平台改变的境遇,你也许变了,但平台还是那个平台,依旧悉心地对待着每个过往的人,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平台是你家,有空来坐坐!”平台这样对大家说。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夏老师、老哥、康总和平台老师却让我并不感到陌生,甚至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尤其是夏老师与我们面对面的交流,和老哥对我摄影技术的点拨!都是言真意切,受益匪浅! 弦外之音滕王阁
“赶快跑,怎么30岁的人还赶不上我这个都40岁的人了!”
“唉,屈老师,这都不是看滕王阁惹的祸嘛!”为了看滕王阁,我和屈联西老师不得不在在火车就要开行的短暂时间内飞奔。
赣江水缓缓向北流淌,赣江东岸滕王阁巍然矗立。1359年已经过去,历史的烟云在这个古老的楼阁中依然萦绕回荡,它似乎在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那段传奇往事。
王勃做为“初唐四杰”之冠,以其过人的才华写就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不知是滕王阁成就了王勃还是王勃成就了滕王阁,从此滕王阁与王勃一同为后人所膜拜。不知是不是天妒英才,才华早露的王勃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生年26岁。
伟大领袖毛泽东更是在此挥毫写下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千古名句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怀想! 注:除第四张照片借用杨建老师外(未征得杨老师允许就拿来用了下还望谅解),其余照片均为原创拍摄。 精湛的手艺永远都不会过时,民族的便是世界的!
好文好景,欣赏 欣赏胡老师的美文佳作,也是视觉的享受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