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雷锋的名义 ------记兴隆庄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二三事
爱心敬老人、拯救“网瘾”青少年、援助贫困学子、共建和谐矿区……他们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又一次次收获着感动。他们就是兴隆庄矿团委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这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现有志愿者625人。近年来,他们立足矿区实际,以矿井安全生产为主线,以创建“和谐兴隆”为目的,围绕文明矿区建设、扶贫帮困、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赢得了领导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广泛赞誉。
孤寡老人不再孤独
“谢谢你们,孩子们”,当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小伙子们要离开刘桂英老人的家时,已78岁的刘桂英老人紧紧拉住他们的手,非要他们吃了午饭再走,并连声说“谢谢”。
今年78岁的刘桂英老人,丈夫已在多年前去逝,身边没有一儿半女。矿团委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她的任务,定期到刘桂英老人家帮助她买米、买面、换液化气……担起了大部分家务事。为防止老人出现意外,服务队还定了条规矩:由志愿者轮流值班,每天下班后到老人家看望一下,看到老人没有异常再离开。逢年过节,矿团委还会专门带着慰问品来看望老人,给她送去了许多欢乐。多年来,服务队的队员与刘桂英老人结下了深厚感情,刘桂英老人逢人就说: “这些孩子们就是我的亲人!”。
其实像刘桂英这样得到过青年志愿者帮助的老人已不是个例。这几年,志愿者服务队以“把温暖传递给需要帮助的每一个人”为活动宗旨,从解决特殊老人的实际困难出发,开展了为无劳动能力、无赡养的老人洗衣、做饭;为身患疾病的老八路、老英雄、老模范提供护理和康复指导等一系列的“爱心敬老人”服务活动,受助的老人已有21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目前,该矿 “一助一”、“多助一”服务对子已达260多对,他们的工作也受到矿职工家属的交口称赞。
援手拯救“网瘾”少年
该矿团委办公室,一位妇女拉住团委工作人员的手泣不成声地说,“救救我的孩子吧,他真的要毁了,这孩子上网成瘾,班也不上,我们做父母的简直拿他没办法,帮帮他吧!”
这位妇女的孩子王阳(化名)是刚毕业的学生,现已分配工作,但一个好好的小伙子却染上了“网瘾”,经常旷工。父母不知劝了多少回了,都无济于事。为了不让他上网,家里撤了网线,但这对王阳没有丝毫的影响,通宵泡网吧成了家常便饭。由于迷恋网络,王阳和父母的交流很少,母子俩一见面就气不打一处来,最后发展到谁也不理谁。王阳的妈妈嘴上不说,心里却早已乱如麻。这不,把自己的心事和同事说了后,大家都劝他找找矿团委,这帮年青人都很上进,年青人之间交流起来肯定也容易,不如让他们帮帮忙!
了解情况后,矿团委书记找到了王阳,与他进行了促膝长谈。为了帮他早日脱离“网魔”,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主动与王阳结了对子,经常带着他参加矿团委组织的各种活动,队员们还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协助王阳配合医院的心理治疗。在矿开展的拯救“网瘾”青少年行动中,还组织他和别的“网瘾”青少年一起参加了拓展训练,磨练了他的意志。王阳的单位也积极采取措施来帮助他,比如把他纳入到单位“名师带高徒”活动中,鼓励他多参加单位和矿上组织的岗位技能比武,参加业余函授学习等。众人的长期帮助和专家的心理治疗,使王阳明显转变,他本人也很配合矿志愿者和本单位的工作、活动安排,尽量克制自己去接触网络,逐步走出网络的阴影……
爱心相助贫困学子
病亡职工子女王聪、王剑两姐妹学习十分刻苦,2007年,她们双双被南京大学和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但是,当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刻,两姐妹犯了愁。多年前,两姐妹的父亲病故,母亲一人挑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母亲没有工作,一家人仅靠300元的抚恤金艰难度日。
矿团委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把两姐妹纳为矿“树献送”活动的救助对象,为两姐妹送上了4000元的救助金,解了她们的燃眉之急。当两姐妹从团委书记何雨生手中接过这笔救助金时,再也抑制不住激动地泪水,一个劲儿地说“谢谢,谢谢”。
据统计,自1996年以来,矿团委资助的像王聪、王剑两姐妹这种情况的贫困学子已有71人,投入救助金达142000元,团员青年自发捐助款达14359.8元。
兴隆庄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近年来,这群年青的身影还时常出现在兴隆街、球场、办公楼前后、矿区外公路两侧的卫生清扫中;出现在雷锋日、植树节和矿区绿化带的维护与修缮中;出现在矿上为职工群众提供教育科技、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大型服务活动中;出现在矿区交通秩序的维护中;出现在井下大巷、采煤面、掘进头杂物清理和废旧物资回收活动中……他们用青春的热情和汗水展示了矿区团员青年团结、文明、进步的时代风采,也为和谐兴隆建设增添了活力!
史淑英朱文杰
经典标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