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编剧生存的中国式尴尬
他们是沉默的人群,习惯站在导演的背后,沉默得象个影子;他们是争议的话题,冯小刚说他们缺乏想像力,吕丽萍说他们急功近利,尤小刚说他们心态浮躁……
有人说,一部《无间道》让香港电影从“明星时代”进入了“编剧时代”。而近年的影视作品如《十面埋伏》一类,故事之弱智、对白之可笑,就更暴露了中国影视早就需要重视的环节———编剧。
剧本是拍摄的依据,是思想转化为影响之前的一个文学依据。
而在“百年背景下的华语电影危机与生机论坛”上,名导冯小刚语惊四座:“我觉得写剧本就低人一等,他们拿现在的报酬一点都不冤。”
作为一部戏成败的关键,戏好,火导演;戏差,苦编剧。
今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凭《旺角黑夜》获“最佳编剧”奖的尔冬升站在领奖台感慨万千:“第一个奖就颁编剧,可见编剧地位有多低。”
而看看我们毗邻的国家———
日本影视圈在每年举行的盛大的红白对抗赛上,编剧占有重席;在颁奖典礼中,编剧一定是站在全体得奖者合照的正中央;文化基金赏、向田邦子赏、桥田赏等多项剧本大奖都是直接为编剧设立的奖项。
在韩国,编剧也是质量和收视率的保证。一些名编剧树起自己的品牌,甚至可以对演员、导演进行筛选。
香港金像奖领奖台下的盈盈笑声中,分明有酸楚涌动。
2004年4月28日下午,2:30分,日本名编剧野泽尚被发现自杀身亡。一时间网络上突然出现了许多怀念的帖子:《最有才华的日剧编剧大师去了》、《我看野泽尚的三部日剧》、《(纪念野泽尚)昨日重现》、《再见了野泽尚》……
对于喜欢日剧的人来说,野泽尚是大师级的人物。一位日剧迷说:“日剧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靠的并非木村拓哉们、松隆子们、竹野内丰们,靠的是野岛伸司(《101次求婚》《同一屋檐下》《美人》等编剧)、野泽尚(《沉睡森林》《冰之世界》编剧)和北川悦吏子(《悠长的假期》《爱情白皮书》《美丽人生》编剧)。”每部日剧由编剧定下内容,构想细节和对白,编剧的风格和基调贯穿在全剧,并得到充分尊重,这也是日本盛产名编剧的原因。
央视深夜时分播出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和《爱情是什么》取得惊人的高收视率,剧本成功是首要因素。这两部剧集都是由韩国著名编剧金秀贤创作的。作为韩国最优秀的编剧,金秀贤写过各种风格的电视剧且都有高收视率。据了解,在韩国,编剧的地位和酬劳都非常高,“十大编剧”的薪水甚至高过明星,这也是近年来韩风劲吹的重要原因。
而咱们中国呢,几乎所有颁奖礼上颁发最佳编剧奖时,上来领奖的都是导演、副导演;宣传册或宣传海报上,除了海岩、王朔等大牌作家,几乎看不到编剧的名字。拍摄过程中,编剧根本没有表态和争辩的权利,更别提什么保持风格了。
《牵手》、《中国式离婚》编剧王海令鸟说,投资方和导演对剧本总是进行“二度创作”,如果成功,说这是“二度创作”的结果;如果失败,一切责任则是因为“剧本太烂”。所以,就连已是一线编剧的海岩也会抱怨“编剧连技术工人都不如”。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gsb/233/image/b1.jpg
编剧的自我维权
一位入行8年的资深编剧表示:“从签合同开始,编剧就开始了一场赌博,没人知道最后能拿到多少钱。几乎所有合同里都规定:乙方创作的剧本必须通过甲方的审核才会支付该期的稿酬。剧本这东西,总归能找出些大大小小的毛病的。排除编剧水平不高和已错过市场流行期等原因,制片方总能找出种种不合格之处来拒不支付剩余的稿酬。”
《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说好不分手》的编剧费明经常是带着保镖和律师去要稿酬。谈到做编剧以来最“憋屈”的事情,他说:“影视招贴上几乎不出现编剧的名字,除非是特别大牌的编剧!在这一行,知名度高,身价才高,可如果连露名的机会都没有,编剧知名度又从何而来?”
难怪有人说,编剧在中国是“高风险职业”,稿酬上极度不合理不说,还要承担“文责自负”的所有后果,比如版权纠纷、停播查办等等,其责任和权益完全不成正比。
《末代皇妃》、《像雾像雨又像风》的编剧张永琛去年因《末代皇妃》的官司几乎忙活了一年,虽然聘请了律师团,但还是牵扯了很多精力。他认为:“编剧这个群体太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可以考虑像演员那样找经纪人,帮助处理艺术创作之外的其他事情,像谈稿酬啊,打官司啊,慢慢地整个行业规范起来。”
日前,国内第一家专业剧本公司“黄金档”发起的、由演员苗圃代言的“黄金档苗圃行动”引起影视圈的极大关注。据悉,这次活动主要是站在编剧的立场上,将“黄金档”作为整个编剧行业的“实验苗圃”,通过呼吁“编剧维权”和对剧本制作的“流水线改革”,以此扭转中国编剧的生存困窘。
千里之行,第一步刚刚迈出。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gsb/233/image/b2.jpg
核心问题是版权经济
不久前,吕丽萍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自己多年“赋闲在家”的原因:“好剧本太难求了。像我知道美国的某些剧作家,去一个地方基本要呆两年以上才写东西,那样写出来的东西怎么会让人不信服?”
对此,《手机》编剧刘震云说:“在目前的薪酬体系下,没有好剧本出现是肯定的。”
据了解,目前中国编剧的报酬仅占一部戏预算的区区0.8%。一般说来,知名编剧的费用,北京地区一集在2万元—4万元,上海地区每集则只有1万元—2万元。很多电影编剧更是只挣名不挣钱,一部投资千万元的电影,编剧的酬金也就几万元。
而海外影视剧的剧本一般占总投资比例的4%左右。美国大片《蜘蛛侠Ⅱ》,共花了2亿4500万美金,拍摄前的预算为3亿美元,而剧本的预算就高达1000万美元。1999年,索尼史无前例地与好莱坞的31名A级编剧签了约,合约中保证,一旦电影公司收回成本,之后影片盈利的2%将归编剧所有。根据美国编剧协会的规定,编剧每写一部剧本的最低酬劳是35079美元。当然,名编剧拿的要比这高得多———无论他们写出的剧本有没有人拍。举例来说,《本能》的编剧乔·艾泽哈斯有9个本子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开拍,但他已经有2300万美元落袋了。
署名权方面,好莱坞每个剧本几乎都是由一个创作集体完成。署名留给写第一稿的作者,参与过出点子的集体创作者虽然不署名,但都可拿到相应酬金。而在中国,因为剧本部分的预算太少,参与的人太多酬金就更少,最后只好全部署上名以求补偿。因此中国编剧们才会特别在乎名分。
说白了,如今中国影视业的核心问题就是版权经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有很多人都还不能适应,最明显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版税的问题上。《哈里·波特》的编剧罗琳去年赚了6700万美元,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实这正说明了知识版权的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版权经济是文化产业的根本,根据这个版权不断地复制、协作,大批量地生产、制造,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使版权拥有者从中获得巨大收益,成为刺激文化生产的原动力。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gsb/233/image/b3.jpg
编剧流程
工作流程
跟投资方谈构思→列分集大纲→订合同→获取订金→开始写剧本→再拿部分订金并修改→跟组拍摄→获得全部报酬
不同的编剧,定金所占比例也不同:大腕和熟人前期多则可以拿到五成定金,但大部分编剧只能拿三成,甚至更低的二成。
编剧收入
高级阶段
特征:
已经成名,主要负责接剧本,写大纲,剩下的就交给工作组成员完成。
薪酬:
平均每集4万元。
中级阶段
特征:
编剧行业里的主力军,小有名气,拥有独立或联合署名权。
薪酬:
稿酬每集5000元至2万元左右。
初级阶段
特征:
初出茅庐小编剧,没署名权。
薪酬:
每集1000元到3000元。
来源:海峡消费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