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办社会,要谨防被“社会”办了
企业办社会,要谨防被“社会”办了李晓波
我们都是当年从企业办社会走过来的企业人。90年代初,我从单位的子弟校毕业,到煤矿上班,享受着单位分配的住房,每天免费坐着单位的班车上下班,甚至还烧着单位按人头配给的煤炭,享受着职工医院给予的医疗服务。企业办社会,好不好!说良心话,确实好,无微不至,悉心周到。
进入90年代末,企业办社会的弊端一下子就显露出来了。煤矿企业进入经营管理的最低潮,在煤炭大量积压,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的同时,企业办的“社会”成了企业的一个尾大不掉的“包袱”,我所在的企业所属矿井不得不在2000年前后相继进行了破产重组,借此才得以甩掉包袱轻装前进。
如今,随着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逐步改善,得知“企业办社会”又在某些地方,某些人的经营理念里回潮,企业又开始办食堂、医院、学校、职工宿舍。当然,在人口红利日益减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转型压力加大的当下,企业办社会尤其“不得已的苦衷”。但,我只担心,随着企业办社会由“不得已”而“不得不”,到最后成为企业背负不动的一大包袱,是不是又重回了跨世纪时的窘境了呢?不管是民企,还是国企,如果一个不留神,企业被社会给“办”了,那才真的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有苦难言啦。
企业办社会,是对社会相关机构服务职能的“不信任”,是社会相关服务职能未及时跟进产生的必然后果,如何让社会成员获得稳定可持续的福利保障,这需要我们全社会来共同反思,共同解决,共同落实。 企业办社会,要谨防被“社会”办了—— 这种顾虑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我也从国企里出来的 有的企业不是没有钱,只是有钱也不愿意花在改善民生上面,从这点来看,“企业办社会”有其进步性,免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毕竟普通职工都是收入微薄的弱势群体,一场大病就可能让其因病致贫,而“企业办社会”会让职工在思想上减轻很多压力,更利于职工轻装上阵,发挥创造力,促进企业更大的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