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2-5-22 10:49:50

(特效)特技替身危险走江湖 揭秘特技演员幕后故事

      “嗖,嗖———”众多捕快高手,在茂密丛生的竹林顶部飞掠,一根根削尖了的竹子,箭雨般射向前面逃跑的金捕头和盲舞女。一场经典的竹林武打开始了……
  人怎么能在竹巅上飞走呢?“这些经常见到的特技画面,虽然是拍戏,但都需要真人来完成。”昨日下午,四川蜀龙特技队队长彭小龙谈起电影《十面埋伏》里这些精彩的场景却很平静,“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来完成戏中的特技动作。”
  2001年,彭小龙在成都成立特技队,他和其队员不但参与多部影片的拍摄,而且还给郭富城、李连杰、刘德华、郑秀文等明星大腕做过“特技替身”。近日,晨报记者赶往成都,了解了这些幕后英雄———特技替身鲜为人知的故事。记者发现,在明星光环笼罩的背后,特技演员的处境却有些尴尬。
  特技演员多为武术专业毕业
  彭小龙的老家在四川自贡,他从小就十分迷恋武术。1991年,他来到成都,先后在城北武校和成都体育学院武术专业学习刀枪棍棒拳脚功夫,练就了扎实的武术功底。
  1992年,彭小龙首次以武行(影视剧中从事与武术有关的工作)的身份,进入《生死赌门》剧组,并在剧组里前后担任多个角色。“保镖、打手、跟班,反正几乎有打架的戏就有我。”他带点自嘲地说,“当时,我的工作看起来很有些‘不务正业’。”
  在大约50天的拍摄完成后,彭小龙逐渐熟悉了武行,并感觉已经喜欢上了这行。之后,他用得到的报酬买了一部传呼机,开始正式进入“特技江湖”。毕业后,从1994年开始,他先后在多部电影中担任武行,并为张卫健、郭富城、刘德华等港台影视巨星担当特技替身。
  “2001年,我组建了四川蜀龙特技队,专门从事特技替身这一行。”彭小龙说。他透露,到目前为止,他的特技队共有17名队员,大部分都是专业院校武术专业毕业,而且均已在多部电影中从事武行。
  为了“英雄”被扔到湖水里
  紧贴湖面,无名(李连杰饰)挥剑刺向残剑(梁朝伟饰),而正在这时,他却发现残剑正在为死去的飞雪擦去脸上的水珠。无名立即收剑翻身,手掌轻拍湖面,飞跃到湖岸上。(电影《英雄》)
  “我可没有这么厉害的功夫,”特技队员李维笑着说,“在完成拍水动作后,我被直接‘扔’进了水里。”他说,当时这个动作,就是他来完成的。
  “背上吊着钢丝绳,又在身上缠了三四圈。”李维回忆说。他透露,整个动作是分步完成的,他被抛到半空后,旋转了三四圈,然后落下拍水,接下来他就被扔进了水里,“当时,九寨沟快要下雪了,天气很冷。”
  当刺客差点丧命
  飞瀑下,步惊云(郭富城饰)正在水下练功。此时,一名雄霸派来的身怀绝技、武功高强的刺客,从近10层楼高的瀑布顶端,手持兵器飞身冲下直刺步惊云的头顶,在距离步惊云约5米时,被步惊云猛然发觉,继而挥掌击水反击,刺客见势不妙立即转身飞上半空。(电影《风云之雄霸天下》)
  “呵呵,我就是那个刺客。”彭小龙笑着说。但是那次扮演刺客却差点让他搭上性命。
  拍摄地点在峨嵋山,一个真实的瀑布前。按照导演的部署,钢丝绳仍然系在他背部,由于动作的快速性,山顶后面需要有10多个工作人员,在有关人员的指挥下,一起奔跑拉动收放钢丝绳,以便达到逼真的影视效果。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
  当时,彭小龙扮演的刺客,从瀑布顶端迅速冲下,当做完空中一连串的动作后,按照设计,工作人员应该立即收起钢丝绳,但由于衔接有误,后面的人员却仍在放钢丝绳,导致彭小龙从半空中径直朝沟底落下。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上面有人发现情况危急,连声大呼才制止了一场意外。这一切停止时,彭小龙的头部距离地面的大石头不到20厘米。事后,他吓出了一身冷汗。
  3吃尽苦头的竹林戏
  “嗖,嗖———”刘捕头手下的众多捕快高手,在茂密丛生的竹林顶部飞掠,一根根削尖了的竹子,箭雨般射向前面逃跑的金捕头和盲舞女,瞬间将两人困于层层挟裹的竹阵中。(电影《十面埋伏》)
  “这出戏,前后拍了一个多月。”彭小龙说,“这次竹林戏让我们吃够了苦头。”
  拍摄地点在重庆永川一个竹林里。两台50多吨的大吊车,在一个斜坡处伸出吊臂,营造拍摄场景。彭小龙说,每个吊臂上吊有四五个扮演捕快的特技队员,然后吊臂猛然摆动,将队员们荡到一侧,借助竹竿的弹力,营造特技队员在竹林顶端“飞”的效果。
  “脸、手等部位,被竹枝打得非常疼。”彭小龙说,“而且,我们一个队员差点被钢丝勒死。”他介绍,当时飞出去后,荡回来的特技队员钢丝绞到了一起,不知何故,一个队员的帽子被旁边的钢丝勒住,不断收紧的钢丝使帽带勒住了脖子,等他发现不妙,想喊也喊不出来,多亏旁边队员发现,否则后果难料。
  “从早晨八九点钟上去,除了匆促的午饭时间,特技队员一直到下午5点左右才能下来。”
  “有一天最难过,天下着雨。”彭小龙声音很低,“我们特技队员刚被吊到树顶,忽然一个负责人提议,为梅艳芳(原定电影里的主要角色之一,后因病被宋丹丹顶替)去世,所有人默哀三分钟!”就这样,他们被吊在半空,冒雨默哀了三分钟。
  安全难保障转行很困难
  “危险时刻存在,而且很难预料,”彭小龙坦承,“只要是演员不会的、不想演的或者不敢演的动作,都由特技队员来顶替,所以受伤也是家常便饭。”
  他介绍,在一出爆炸戏里,由于工作人员提前起爆汽油弹,彭小龙眉毛胡子被烧光,头发烧焦;而在一出歹徒开车撞警察的戏中,队员“猴子”被撞得口吐鲜血,住院半月才痊愈。
  “我已经开始做动作设计了,”谈及未来,30岁出头的彭小龙有些沉默,“特技毕竟是吃青春饭的。”他介绍,特技队2001年成立时有17名队员,虽然风险高,但到现在只有两人离开。“离开这一行,我都不知去干啥。”一名队员茫然地说。据悉,有人想转行当演员,但进入演艺圈并不容易,迄今能在剧组演个小角色的都很少。据彭小龙透露,由于长期从事高危特技表演,他还得带队员专门去看心理医生,以消除队员的心理阴影。
  谈及特技替身行业,上海电影制片厂特技替身队资深动作指导陆少鸣向记者介绍了国内特技行业的发展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他说,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上影厂就成立了国内最早的特技替身队,现在已经有三四十名队员,而且每人都有20万元的人身保险。
  “首先是特技队员的人身安全保障。”陆少鸣说,“国内很多地方,都不愿或无法给特技队员提供人身保险。”他透露,由于没有人身保险,特技队员受伤或出事后,一般只能是自己负责。
  “其次,各地特技队发展迅速,良莠不齐。”陆少鸣说,近年很多“草台班子”一哄而上,队员根本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再加上低价恶性竞争,导致最终受害的还是队员。
  “最后,内地没有一个统一的特技行业组织管理。”陆少鸣透露,到目前为止,内地特技行业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而好莱坞、香港等地都有,比如香港武行协会,实行会员制管理,所有问题和事务均由协会出面处理;前几年,成龙曾经提议成立全国统一的武行协会,但由于区域广泛,武术门派众多,最后仍不了了之。

来源:解放日报

zeng 发表于 2012-5-22 11:31:0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特效)特技替身危险走江湖 揭秘特技演员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