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第900期〈班组维权〉主题 : 【故事】 出头“椽子”的“下场”
2008年5月底,在徐州北站归属上海铁路局区域管理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不少部门领导来车站调研时,都对十里调车场一线调车组优美的工作环境和整洁干净的休息室硬件表示满意。他们无法想象出前几年的所谓“调车组休息室”是个什么样子。可为什么自2004年之后,变化就这么大呢?
这还得表一表职工代表老吴热心为职工维权的故事——
徐州北站开通运营后,暴露出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虽然站场是新的,可是,现场十几个职工休息室的式样和布置却全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物。窄窄的股道之间,戳起一个长筒子水泥建筑。夏天,烈日暴晒屋顶薄薄的一层水泥板,加之滚烫的钢轨蒸发,伙计们干完活宁愿蹲在车辆底下吹风也不想进像蒸笼的屋里“休息”,被伙计戏称为世界“第六大火炉”。冬天,西北风咧子,顺着股道两侧停留车排成的细细“巷口”直往小屋里灌“冷气”,尽管炉火正旺,可一动就灰尘四起,谁都不敢大口喘气,又被取笑为被遗忘的“环保角落”。对此,大伙怨气冲天:这哪还像人待的地方,说“脏乱差”已经抬举它了。
曾多次向上级反映情况的,是制动长吴瑞桐。可无奈人微言轻,总是无功而返。鉴于他敢替伙计们说话,他被车间推选为车站级“职工代表”。有了这把“尚方宝剑”,这位倍受职工欢迎的“带头大哥”开始大刀阔斧地行使“权力”。车站机关里常看到他反映“情况”的身影,分局大院里总能听到他和有关领导据理力争的声音。伙计们都为他捏着一把汗,说,这下完了,老吴的“小鞋”恐怕是三辈子也穿不完了。
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可吴瑞桐为了职工权益敢于直言,全然不顾个人得失。他说,伙计们信任我,推举我为职工代表,我就要担起为大伙谋利益的责任。再说,我这也是给自己维权,这个出头的“椽子”,我老吴当定了,至于什么“下场”,我顾不得那么多了。
多年饱受现场生产生活环境“脏乱差”之苦的吴瑞桐,手中的小本本记满了危害职工身体健康、危及行车安全、影响运输生产安全稳定和职工思想波动隐患以及急需改进现场技术设备的“小报告”。2003年3月,在车站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上,吴瑞桐率先向领导“发难”,从职工身体健康到保证行车安全,从安全隐患到职工思想动态、奖金分配等等,他的“提案”都是找准要害的尖锐问题,这下子,像捅了“马蜂窝”,与会的代表们全傻眼了。台上的领导们也坐不住了。提案提交完毕后,主席团仔细梳理分析了吴瑞桐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他想职工所想,急安全所急的执着精神感动。最后,大会一致表决,车站自行筹集资金,在一年内彻底改变现场“脏乱差”现象,为职工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并请职工代表监督执行。
一年后,徐州北站现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另行选址新建或改建的职工休息室宽敞明亮,室外有花有草;休息室内旧式桌椅统统换成了新式家具;冬夏有空调,喝的是纯净水;每个作业点都配备了微波炉和冰箱,伙计们再也不担心夏天饭菜变味,冬天吃凉菜冷饭了。一些因热一顿、冷一顿得了胃病的退休老职工来到原班组看到如此巨大变化,都羡慕小徒弟们真有“福气”。伙计们则感谢他们的职工代表敢说敢做,为一线职工“谋”来了“幸福”。
温馨可人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引来了职工家属关注,一些一直不知自己亲人到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干活的家属们,在车站的组织下参观了职工作业过程后,都为自己的家人能在这样好的环境中工作感到高兴。这些像“家”一样优美的站舍也成为车站的一道亮丽风景,难怪领导们都乐意“屈尊”下现场来和职工们交朋友呢。深受职工赞誉的老班组长吴瑞桐,这个直言不讳,勇于为职工维护基本权益的出头“椽子”不仅没有先“烂”掉,反而通过坚持不懈的“维权行动”让他“火”了一把。2004年,作为优秀班组长的他被车站推荐为路局职工代表。2005年,在吴瑞桐实现安全调车36周年的时候,他又被评为徐州北站唯一的一个全国劳动模范。
(滕富生 张晓健)
凑个热闹,跟一小贴,欢迎拍砖~ 夏老师说过,开始的由头必须是最新发生的事件,请滕老师调整 谢谢永强提醒~ 已做调整,请永强兄及各位大侠指正。谢谢~ 滕老师又出手了! 向滕老师学习了!很不错哦! 引用第5楼张耀杨于2008-06-08 18:38发表的:
滕老师又出手了!
向耀扬老师学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