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文化故事
“土专家”驯服“洋设备”
孙计爽在兖矿集团是个家喻户晓的“明星”。1982年,为提高中国采矿技术装备水平,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和亲自批示下中国首次从西方发达国家进口100套煤矿设备,其中四套落户兖州矿务局南屯煤矿。刚刚参加工作的孙计爽第一次接触“洋设备”,强烈的求知欲和永不服输的秉性使他很快成为驯服“洋设备”的“土专家”。
1994年,兖矿再次引进英国高产高效设备,作为技术工人的孙计爽被派到英国长臂公司学习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短短20多天的时间里,孙计爽吃住在现场,不仅熟练掌握了设备操作技能,还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和多年现场积累,找出了国产设备与之匹配对接的方案,缩短了进口设备的调试周期,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南屯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电站使用的是国外一家公司的王牌产品,有段时间电站变压器故障频发,经过多次改造,一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孙计爽开始怀疑设备的原设计问题。许多人对他的这种怀疑感到惊讶:世界顶尖公司的设计怎么会有问题?孙计爽不信这个邪,一头钻进繁杂的图纸资料里,逐线逐点地排查计算,终于发现先天设计的缺陷。经过与国外专家的多次交涉,外方终于接受了孙计爽的改进方案。后来,这家电气王牌公司进入中国的变压器接地设计,都按照孙计爽的方案进行了改进。为这事,外方高薪诚聘孙计爽,被他婉言谢绝了。
点评:从80年代初引进德、英、日、美等发达国家的“洋设备”,到如今综采面上的全国产化装备,孙计爽见证了一个高产高效矿井采矿工艺从普采到综采再到高产高效的变迁。作为一名采矿工人,孙计爽扎根煤海、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技术权威,“土专家”驯服“洋设备”,在创新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孙计爽诠释了兖矿技术工人和千千万万中国煤炭产业工人不畏艰难、永不服输、志在超越的精神内涵。
关键时刻看兖矿
“不惜代价保电煤,戮力创新保发展”,这是兖矿集团在新形势下的庄严承诺。
电煤压倒一切的原则,使兖矿的煤炭产供销似乎与疯涨的煤炭市场脱了节。被誉为“兖矿煤”四大黄金通道的港口海运、铁路直销、汽车地销、运河专供全线锐减。电煤生产销售被列为第一调度。
据统计,兖矿2007年承担了560万吨的电煤供应任务,仅“电煤任务”与市场商品的价格之差,兖矿无偿转让利润6亿多元;在2008年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兖矿完成电煤计划1087.89万吨,在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保电煤的追加计划中承担了32%的比重;2009年完成保电煤任务770.47万吨。仅此每年直接转让利润20多亿元。华电国际公司董事长深有感触的说:“关键时刻还是看国企、看兖矿!”
点评:兖矿为突破煤炭企业发展思路,举全力延伸煤炭产业链,投资规模数以百亿计,全年增加成本支出达40亿元,企业面临着近年来少有的经营压力。但是确保电煤供应,越是困难越要坚持忠诚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兖矿保电煤的忠贞与坚守展示了国有大型企业负重发展、任劳任怨、顾全大局的精神风范。
大洋彼岸的胜诉
2003年11月,正值兖矿国泰化工项目建设争分夺秒赶工期进度的时候,一纸法院传票突然从大洋彼岸的美国飞来——英国BP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联邦地方法院起诉中国兖矿集团侵犯其商业技术机密。加州法院受理起诉后,封存了兖矿集团在美国AC公司订购并已制造完成的17台醋酸核心设备。
设备被扣,意味着正在高速推进的醋酸工程将被迫停工待料。怎么办?如何应对国际垄断巨头发出的挑战?如何打赢这一场新中国煤化工产业史无前例的国际技术官司?
此时的兖矿人明白,这场国际官司的背后,其实是对煤化工核心技术主导权的争夺。国泰公司在建的这套醋酸装置,采用的是兖矿集团与原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院联合研发的自有技术,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这些技术的工业化,将打破英国BP公司在我国醋酸生产领域的垄断地位,引起了他们极度的恐慌。为了扼制中国民族醋酸工业的发展,在这套醋酸装置即将竣工投产之际,BP公司向美国法院起诉,促使美国法院在醋酸装置关键设备即将发运的时候,封存了这些设备。如果兖矿集团不应诉或败诉,这些设备将永远被扣留在美国,国泰化工项目建设将无限期拖延。说穿了,他们是要通过一场官司,把中国民族醋酸工业扼杀在摇篮之中。
经过紧急磋商,兖矿集团决策层认识到:中国加入WTO后,“贸易壁垒”虽在消失,但 “技术壁垒”却正在形成,知识产权的争夺将成为未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竞争的关键。为了中国未来醋酸工业的发展,为了兖矿煤化工事业的发展,一定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和英国人打赢这场官司!
面对BP公司方面长达60万字的诉状,兖矿集团聘请了中国和美国的律师奋起应诉。在180个日日夜夜里,兖矿用铁的实事和一往无前的勇气,打破了世界工业巨头不可战胜的神话!
2004年4月1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联邦地方法院庄严宣布撤销英国BP公司的诉讼请求。随着这一判决,封存的设备立即解封启运。2004年4月15日8时40分,当装载着从美国洛杉矶空运回国的八台设备运抵国泰公司施工现场时,英国BP公司诉兖矿侵权案,以兖矿集团的决定性胜利告终。
点评:这场国际官司打得艰难,赢得荣耀!兖矿集团一举打破了国际垄断巨头不可一世的神话。这是自中国入世以来,在化工序列国际知识产权诉讼案中,中方取得的重大胜利。兖矿集团以一企之力,不仅捍卫了企业利益,更为中国煤化工产业赢得了广阔的自主发展空间,捍卫了国家利益和尊严。
有技术,“走出去”才有底气
国内企业收购外国资源型企业百分之百的股权,一般面临两种结局,要么政府出面干涉,要么条件苛刻。兖矿集团兖州煤业股份公司以33.33亿澳元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公司,创下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澳洲最大收购案,靠的就是领先世界的煤炭开采技术。
澳大利亚澳思达煤矿曾是一个自燃发火、九易其主、被政府勒令关闭的矿井。兖矿入主重建后,先进的采矿技术和管理理念使已经破产的老矿起死回生。2008年,澳思达煤矿实现赢利1亿澳元,被澳洲政府评为安全示范矿井。
澳思达煤矿的成功,让兖矿人坚定了“走出去”的信念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方向。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澳大利亚菲利克斯公司遭受重创,该公司股票从23澳元一下子降到7澳元,加上澳元急剧贬值,资产严重缩水。同年7月,菲利克斯公司董事会决定整体出售。卖家最大的希望是自己养的“漂亮姑娘”一定要嫁个“如意郎君”。买家必须要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经济实力,带领公司成功渡过难关实现发展是“嫁人”的首要条件。当时的菲利克斯尽管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但该公司拥有探明及推定煤炭储量5亿多吨,有4个运营中的煤矿、2个开发中的煤矿及4个煤炭勘探项目。面对菲利克斯这样一个极具成长价值的优良资产,兖矿决策层敏锐把握这一商机,连夜召开会议确定战略收购菲利克斯。兖矿接手澳思达煤矿的成功案例和国际视野下的品牌知名度,得到了菲利克斯这个“漂亮姑娘”青睐,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众多竞标者中的最大赢家。
点评:菲利克斯收购对于兖矿来说,不仅获得了优质的海外煤炭资源,更进一步奠定了兖矿国际化企业集团的发展根基,极大提升了兖矿品牌知名度。“技术、魄力、勇气”是国内企业面向国际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自主创新任重道远,惟有花更大气力自主创新,拥有核心技术,企业才能获得发展的底气和壮大的实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