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院务公开民主管理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卫生行业相继进行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产权制度、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农村卫生等一系列改革,医疗机构经营管理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行院长负责制或法人管理。针对新形势下的民主管理出现的新特点,牡丹江市卫生局党委非常重视,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及《黑龙江省企事业单位公开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规定和要求,从2002年开始,在全市卫生系统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了以巩固主人翁地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利益为主要内容的政(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以公开促和谐,以和谐促进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市卫生局先后在全国召开的卫生行业基层民主管理经验交流会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介绍了推行公开管理工作的做法与体会,也得到省、市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一、创新体制建设,增强公开活力。推行政(院)务公开,是强化民主管理,提高职工主人翁地位的有效载体,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地参与卫生改革与创新的最佳方式。起初,由于对推行公开的认识深度不够,对公开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推行政(院)务公开时,效果并不理想。职工参与无从下手,行政领导意见纷纷,不但没有行使好职工的民主权利,反而引来各个方面的不满和议论。一些医疗单位把职代会开成年终总结会或表彰会,推行工作曾一度搁浅。对此,市卫生局党委进行了认真地反思,找到了效果不佳的真正原因——公开不到位,办事不透明,是职工无从参与的主要原因;民主意识不强,参政议政能力弱,是各方面议论纷纷的主要原因。症结找到了,市卫生局提出了创新运行机制,畅通公开渠道的工作思路。依据法律法规,结合行业特点,市卫生局制定下发了《推行院务公开制度实施办法》、《职工代表大会管理办法》、《职代会监督考核办法》、《院务公开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院公开范化管理百分考评办法》、《院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实施方案》和《创建院务公开示范单位考核办法》等8个规定和办法。为使制度和办法切实发挥作用,从制度和运行机制上保证推行质量和水平,在推进政(院)务公开工作中,市卫生局先后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海林市和宁安市召开了现场推进会,曾四次更新推进公开管理措施。特别是从2009年以来,在全市卫生系统强力推进《政(院)务公开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公开制度机制更加规范,公开工作有目标,运行程序有章可循,监督考核有标准,2011年底,通过对全市57个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政(院)务公开进行考核和评估,召开职代会或职工大会100%,达标率90%,优秀率达40%,推行政(院)务规范化管理100%,达标率98%,优秀率60%。
二、创新推进机制,加大公开力度。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开始在推行公开工作时,是照搬文件,由工会负责公开推进,纪检负责公开监督。但在实践过程中,工会负责公开推进有一定的局限性,推进力度不够,甚至因信息不通畅造成公开运行梗阻的现象,影响公开进度效果。因此,局里重新调整了工作体制,建立了由办公室负责,对职工公开;由业务科室负责,对患者和社会公开;由工会、纪检负责,监督、指导和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在党委或支部统一领导下,由党、政、工、纪检和业务科室及职工代表参加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运行体制。二是创新规范内容。对职工公开内容,突出“三重”、“一大”事项。“三重”即:重大决策、举措;重要经营管理项目;职工重点关注的切身利益;“一大”即:大额资金投入使用。如二级以上医疗单位投资50万元以上,三级医疗卫生单位投资100万元以上都必须经职代会或职工团组长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切实落实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社会公开内容,突出“五个方面信息和一清”公开,即:医疗、服务、价格、新技术应用和卫生监督监测信息公开,患者住院一日清单公开。三是创新渠道和形式。对内公开主要发挥职代会载体作用,凡是单位做出的重大决策、举措,重要经营管理项目,职工重点关注的切身利益,重大投资等事项,必须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对外公开,采取社会网站、院内局域网、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等方式,对患者和社会公开。做到“信息畅通,事项明晰”。目前,全市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都设置了电子屏幕或电子触摸屏,公开已从传统(图板)方式已走上网络化、信息化轨道。2012年初,市卫生局开通了卫生信息网,对行政审批7大类12项全面公开。各医疗机构也把医疗诊断等方面信息逐步在网上发布,人民群众在自家网络上就可以选择就医单位和专家,知晓诊疗价格。
三、创新监督管理,确保公开质量。推行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公开是基础,监督是关键,职工群众是否满意是标准。市卫生局始终把监督作为公开工作的主线,贯穿于工作的始终,确保公开质量。一是把公开纳入目标管理。把政(院)务公开列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规定公开不达标,不准参加先进单位评选。局党委还把政(院)务公开工作列为单位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一项内容,作为衡量一个单位行风政风建设一项工作指标,增强了各级领导做好公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建立分级监督考核机制。实施三级监督考评制度,市卫生局负责对各县(市、区)卫生局和牡丹江市区医疗机构督导和考评;县(市、区)卫生局负责对所属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各单位工会、纪检抓好本单位监督、协调和指导。三是规范监督制度。市卫生局制定下发了《政(院)务公开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创建院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实施方案》时,还配套下发了《政(院)务公开工作制度》、《政(院)务公开监督工作制度》、《政(院)务公开(公示)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监督检查标准,做到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确保公开工作强力推进。四是坚持标准,严格考核。采用发放问卷方式,征求职工或患者意见,对满意率不达标的单位实施扣分,做到不迁就照顾,确保院务公开工作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在推进公开工作中,牡丹江市卫生局十年不间断,步步有创新,年年有进步。通过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巩固了职工主人翁的地位;改变了过去“领导说了算,职工照着办”的做法,职工关注的切身利益事项得到有效公开,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利益;改变过去“捂着盖着”,“雾里看花”的现象,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的事项如实公开,促进了廉政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大了对外(社会)公开的力度,接受社会监督,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特别是近几年,市卫生局提出了打造“三型”队伍,争创“五个”一流系统的工作要求,在公开工作上采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监查监管等办法,进一步加大了政(院)务公开的推进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卫生行业的基层民主管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现了由“要我公开”向“我要公开”的转变;由“被动公开”向“主动公开”的转变,推行政(院)务公开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成为一项日常工作。
牡丹江市总工会
段靖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