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组织,是社会的重要构成。社会管理实际是围绕着人的管理和服务,在企业推行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则是围绕职工开展的管理和服务活动,它是社会管理在经济组织的延伸和发展。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职工的问题是社会的根本问题,社会稳定的基础在于职工队伍的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础在于劳动关系的和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企业和职工队伍举足轻重。实践表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以其创新的理念、良性的机制、广阔的舞台在加强和创新新时期社会管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一、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为社会管理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理念
从工作体制上看,多年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已经建立和形成了党委领导,党政共管,工会运作,纪委、组织、宣传等部门配合,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长效的工作机制,构建了多级组织和工作网络。这种管理格局体现了党的领导地位、政府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工会组织的协调运作、职工群众的广泛参与,各方力量配合联动,有效保证把工作落到实处。这种工作架构为新形势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从管理方式上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相对企业的专业管理而言,它是由职工自下而上的一种民主管理模式。体现了职工的主体地位,公开民主平等的管理思想,沟通协商、民主决策的管理手段,是对传统的“专制命令”思维、硬性行政管理手段的挑战和突破,它突出了以人为本、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社会管理理念,强调运用平等参与、民主协商、合同契约等市场化手段,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做好社会管理的创新举措。
从管理目标取向上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以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和谐劳动关系为价值取向,它坚持以协调劳动关系为核心,以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基调,以实现劳资两利、共谋发展为目的,体现了民主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协调,劳方与资方的合作,职工与企业的互利共赢。这种价值取向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进而维护企业和谐,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有效平台。
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激发社会活力,发挥着动力机制作用
厂务公开制度、职代会制度是职工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主要制度,是实现职工利益诉求的重要机制。通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企业重要改革、重大投资、发展规划、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向职工公开,充分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在事关企业前途命运的大事上,让职工真正有发言权;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干部人事管理领域的重要问题向职工公开,让职工真正有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企业制定规章制度、各种社保、福利待遇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让职工在关系自身利益重大问题上有决定权。由此,广大职工感受到的是尊重和体面,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自然会凝聚成同心同德的向心力,理解企业、支持企业,与企业建立起荣辱与共、共兴共荣的和谐关系。
由于有尊严地工作与生活,大大增强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幸福指数,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进一步激发,在企业技术创新和革新发明、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在潜能进一步迸发和释放,把个体的智慧聚集成集体的智慧,把个体的力量汇聚成群体的力量,群策群力,形成企业科学决策、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在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严峻考验面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在统一职工思想认识、凝聚职工智慧力量、共同抵御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企业度过经济“寒冬”、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实践证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粘合剂”,是“助推器”。
三、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解决劳资矛盾,发挥着利益协调机制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利益调整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冲突多发,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深刻而复杂。在社会经济组织中主要表现在劳资双方收入差距过大,劳动合同不规范,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多,劳动时间大大超过劳动法的规定,社会保障严重缺失等等,由此引发的劳资矛盾,甚至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针对强资本弱劳动的劳动关系现状,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从抓维权的角度促维稳,按照市场经济的劳资自治规则,采取源头参与、平等协商等措施,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推动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共决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成为解决职工利益诉求的重要手段。平等协商制度,将资方和劳方的利益冲突放在谈判桌上解决,劳方以集体的力量出现,用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法定形式保障职工利益,约束企业的违规行为,有效实现了以制度机制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目的。同时,也防止无序或过度的利益诉求,把无序的纷争化为有序的协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近几年,针对职工人数少的小企业和有雇员的个体工商户中员工分散、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造成区域人员流动大、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增多的问题,各级工会组织大力推行区域行业职代会制度,采取划片划条、以上代下、集体协商的方式,签订区域行业集体合同,以契约的形式确定职工的工资、社保、劳动安全卫生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切实保障了员工的就业权、劳动权和受益权等,有效维护了区域行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同时,职工代表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区域的各项社会管理工作,在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化解劳资矛盾的“缓冲剂”、“减压阀”。
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坚持公开原则,发挥着监督制约机制作用
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制度是企业公开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通过制度确定企业公开的责任主体,公开的事项、内容、时限、形式等等,保证广大职工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实施有效监督,并通过规定的程序确保监督效果。如企业出台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及企业改制、兼并破产、职工安置方案等必须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并进行公示,工资集体协商草案须经职代会讨论通过方能生效,还有职代会评议领导干部等等,通过民主的程序化的规定,保证“阳光操作”,使职工享有真实的监督权。近几年,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不断推动公开内容重点向企业经营决策的重大问题、专业管理的深层次问题拓展,向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领域延伸,向企业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使企业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有效防止了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营造起反腐倡廉的浓厚环境氛围。
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升华。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不仅代表和保证广大职工从源头参与决策,加大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力度,提高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而且沟通企业领导层与广大职工的关系,真正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保证了企业公平公正决策、科学决策,为社会管理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总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经济组织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实现劳资共赢的重要保证。通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形成职工权益维护的表达机制、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使广大职工能够更多地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现代社会管理的要求。从长远来说,它通过化解基层社会情绪,实现职工群众利益,得到一种本质的安定。在目前社会矛盾凸显时期,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但不能削弱,还应该进一步加强。要不断健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强化用制度杠杆协调劳动关系,化解利益冲突,实现社会的长期和谐与发展。
文章来源:烟台市总工会杜光坤邢成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