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假红酒:“洋标签”里猫腻多
案例1傍名牌害人不浅
今年大年初二,朋友从曲靖到昆明给侯先生拜年。用餐时,侯先生拿出年前从超市选购的两瓶国内某品牌红酒,不到1小时,3名男士喝下了两瓶750ml的葡萄酒。当晚3人均上吐下泻。医生说,很可能是饮用了质量有问题的酒。
事后侯先生的朋友刘先生回忆,喝酒时他就发现有点不对劲,因为看见侯先生喝完后,嘴唇上留有紫红色的酒渍,“真红酒不会这样的啊!”事后,侯先生找到超市,将余下的红酒愤怒退回。
◎专家提醒
如何识别傍名牌的假酒?云南红酒业有限公司品酒师刘薇小姐介绍,首先,尽量到信誉好的商场超市等正规场所购买;其次,不要轻信洋标签,要选购标签上酒名、类别(或糖度)、酒精度、原汁含量、净容量、厂名、厂址、批号、商标、封装年月、标准代号及编号等标注齐全的葡萄酒;再次,不要买混浊无光或色泽艳丽、酒精味突出或有其他异味、异香突出的葡萄酒。
此外,一些傍名牌的冒牌货,往往商标、酒标颜色及酒名等模仿得非常像,购买时,消费者一定要辨认清楚。
案例2
酒吧遭遇假红酒
元宵节晚上,吴小姐和一帮姐妹吃完饭后,转战翠湖的一家酒吧继续喝酒。
进酒吧时已是晚上11时许,她们点了一打啤酒。服务员却向她们推荐了一款“很不错”的葡萄酒,说产自法国波尔多,是酒吧通过独特渠道拿到的,目前相当畅销,很多人都是冲着这款酒来的,“女人要少喝啤酒,多喝点红酒,养颜又养身。”服务员的一番说辞,让吴小姐一帮人动心了,问问该款酒的价格,650元,姐妹们点了这款,慢慢品。
“无滋无味的,跟白开水似的。”吴小姐说,等凌晨散伙时,她就感觉到嗓子发痒,胃里不舒服,回家睡到第二天下午,只觉得浑身无力。后来,几个姐妹有的是回家吐了,有的是肚子疼,难受。
◎业内揭秘
曾在酒吧工作过的陈小姐说,酒吧、娱乐场所,常常采用“勾兑法”和“鱼龙混杂法”,前者是把一瓶酒勾兑成几瓶,多是用针筒通过木塞把酒瓶里的酒抽出来,用水、酒精、糖精、香精(常说的“三精一水”)兑成两瓶或多瓶,然后再以高出市场价四五倍的价格卖出去;后者则是在一堆真红酒里,掺杂几瓶假酒或不合格的酒。如果在整箱中,发现有一两瓶酒外包装上的生产批号与其他酒不同,那就说明这几瓶酒很可能有问题。
案例3
葡萄酒并非越陈越好
年初,杨先生在西山区一酒庄购买了两瓶标价788元的洋酒。卖家说,该洋酒产于2005年,能存20多年,是难得一见的“经典”。之前看电视了解到——葡萄酒是有“生命的”,并非年份越老越好,于是杨先生纳闷,真有那么好的洋酒吗?
◎专家释疑
品酒师刘薇解释,葡萄酒外包装上标注的年份,是采摘葡萄的年份,而非成酒存放的时间。葡萄酒的品质好坏,取决于葡萄的品种,原料葡萄含糖量越高,发酵越好,葡萄酒的品质也就越好——因此,葡萄酒并非越陈越好,因为它的储存是有巅峰期的,巅峰期时饮用,酒的味道最好。
根据种类和产地,葡萄酒的巅峰期也有所不同,白葡萄酒不易储存,一般最多只能存放两年左右,而红葡萄酒的存放时间则长一些,“以云南红为例,产品都会向市场公布葡萄酒年份表等。”
来源云南信息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