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技能大师张吉平:追求创新新境界需要深度创新
专访全国技能大师张吉平:追求创新新境界需要深度创新顾永强
7月23日,笔者专程来到全国技能大师张吉平所在的中石化胜利油田渤海钻井一公司采访。张吉平兴奋地告诉笔者,“张吉平创新工作室”创造的多功能油料净化处理机是一项原始创新成果,截至6月底,已累计取得经济效益600万元,目前已在全公司一线井队推广。
该成果2008年问世以来,在多次公司、胜利油田和山东省获奖,直至获得全国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张吉平并没有满足,而是在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张吉平边演示多媒体边说:“虽然已经获得了比较高的等级,但我要继续改进完善,明年要冲击国家科技进步奖。我正在准备多媒体汇报这两年的改进情况。”
钻井野外作业,设备运行条件差。张吉平观察到设备润滑油极容易进水变质,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寿命和生产成本。经过反复思考,决定设计一种多功能的油料净化处理机。通过查资料,请教专家,光图纸就画了500多张,有时为了一个问题,白天想了一整天想不出来,晚上一个灵感闪现,连夜不睡觉也要把它完成,就是靠着这种执著,用半年时间完成了5种系列型号的“多功能油料净化处理机”设计研制工作。在2010年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表彰奖励大会上获得一等奖的第1名,同年又获得全国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
“那你说说,获得全国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后又作了哪些改进,如何提升创新的境界”笔者问。
“原先主要是凭经验操作,经过改进,如今实现了自动控制操作,即实现了油料加注与净化处理等自动化控制。”张吉平说,“虽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甚至是炼狱般的折磨,但我认准了,就要想尽千方百计,向专家教授请教,终于完成了这项改进,使这项成果更加完善了,技术含量更高,创效能力也更强了。”
张吉平告诉笔者,经过这次成功的创新,认识到其实创新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岗位就是职工创新最好的舞台。“我认为,职工创新要立足以下三个方面,这样创新的境界也高了,创新的境界就在于深度思考、深度创新,要像神九创新团队那样向高精尖迈进。”
首先,创新要立足岗位和现场实际。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效率和效益,就钻井行业而言,就是要搬掉钻井生产中的“拦路虎”。“就钻井行业来说,随着钻井向超深井、多分支井、向深海进军,面临着高、精、尖、深的课题,立足岗位提高钻井效率、节能降耗、降低污染,多拿油就是我创新的最好舞台,这里源源不断地产生创新的课题,激发我无尽的创新灵感。”
其次,创新永无止境。成果创造出来后,要在推广应用中不断充实完善,而不是获得奖励后装进资料袋,不是浅尝辄止,不是为了评奖牟利图虚名,而是不断地向深度进军,进行深度思考,向高精尖迈进。多功能油料净化处理机的成果原来在公司获奖,后来获得山东省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到全国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每一次都有新的创造,技术含量有了很大提高和取得的效益有了很大的突破。“创新要耐得住寂寞,屁股要坐得住,这样创新的境界也会进一步升华。”
其三,要建立创新文化。分散的、个体能人式的创新,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尤如一滴水不融入海洋,就会蒸发于无形之中。而团队创新就好比一个大熔炉,它能让员工的创意不断融合、不断碰撞,在融合与碰撞中汇聚成大创意和大智慧。通过集成员工的头脑风暴成果,起到智慧倍增器的放大作用,达到了优化创新方案、缩短创新进程,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成功率的目的。“创新的过程就像种树一样,要有好的树种,适宜的土壤,精心的栽培,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张吉平认为,神九飞天,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的圆满成功,展示了“中国精度”、“中国高度”,而蛟龙入海,载人下潜成功突破7000米,则刷新了“中国深度”,对于作为产业工人来说,要不断地追求“高度”、“精度”、“深度”,弘扬奥运健儿“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不断追求创新的新境界。“最近我也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讲话,我国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们一线员工以深度创新投身到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责无旁贷” 张吉平意味深长地说。
“取得像今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森那样的职工创新成果是我的梦想,我和工作室全体人员一定会不遗余力。生命不息,创新不止!”张吉平目光坚定地说。
据张吉平介绍,28年来,他先后完成技术革新成果90项,其中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5项,山东省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2项,累计创经济效益过亿元,实现了从农民工到“全国技术能手“的美丽媟变。 7月23日,笔者专程来到全国技能大师张吉平所在的中石化胜利油田渤海钻井一公司张吉平创新工作室采访。
第一句太长了,而第二句再次提到这个工作室,是否可以再作调整,让读起来更顺畅?
整体是不错的,建议全文再作一些调整,精炼一下为妙。
回 1楼(cmfrjtly) 的帖子
谢谢提醒 再次拜读到老师的作品,学习! 学习顾老师的好文! 好文,上报的可能性有99.99%。 恭喜见报!写得太好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