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刘佳跃 发表于 2012-8-18 13:26:19

(修改稿)老赵的嗓门有点大

  在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土城矿汽车队大客班,有一个老驾驶员叫赵玉川,每天早上他驾驶着通勤车奔走在矿区公路上,风雨无阻地接送职工上下班。按理说为大家提供服务,职工们应该感谢他才对,但是每每说起他,基层班队组的工人们似乎都有点“怵”他,并且给了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大喇叭”,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土城矿矿区公路走向长12.5公里,由于地处山区,公路弯多坡陡,每当轮到赵玉川驾车出勤,在每一个乘车点,他都会从驾驶室走下来,维持上车秩序,看见哪个职工拥挤了,他会亮开大嗓门喊道:“不要挤不要忙,如果你们在井下也这样慌里慌张,不出纰漏才怪呢。家里老人孩子一大帮,出了事怎么向他们交代哦。”话丑理正,乘车职工听完后一个个成了大红脸,现如今,不管老赵值不值勤,排队上车已经成了一种自觉行为。
  上车后,老赵的婆婆嘴又开始念叨个不停,粗壮的嗓门儿好像在跟别人吵架。汽车队规定了在不同的路段、不同气候条件下车辆的行驶速度,行进过程中,无论车上的人有多么着急,他总是那副慢条斯理的样子,不会快一码,也不会慢一码。车速慢了,他就形成了一个习惯,经常悄悄地从后视镜里观察乘车职工,谁的头伸出窗外了、手搭在车门上了、脚蹬到座椅靠背了,一举一动尽收眼底。一旦发现了,嘎的一声停下车来,竹筒倒豆子一般又是一阵暴风雨。被批的人原本就理亏,只好乖乖地遵守乘车规矩。因为老赵既是通勤车司机,又是大客班的班长,他对驾驶员的要求特别严,座套必须随时保持洁白,车窗玻璃、座椅、车厢地板要随时擦洗和清洁,发现哪点不如意了,“大喇叭”必定会絮叨个没完。
  伴随着老赵的大嗓门效应,大客班的服务风气日渐深入人心,赢得了班队组职工的一致赞誉。一名采煤队职工给笔者讲述了大客车的变迁史:十多年前,矿上新买来的大客首先要把车厢里的车软座椅拆掉,原因一些职工缺乏爱护公物的自觉意识,卫生陋习极差,软座椅用不了几天就面目全非,几块木板搭在一起,就成了职工的座椅。那个乱,那个脏啊,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现在不一样了,以前的老客车全部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空调车,车里安装了音像设备,上下班可以听音乐,可以看安全知识讲座。无烟车、“红旗”车、青年文明号、先锋模范岗,每天准时准点接送上下班,这样的车坐着很巴适。
  一名今年刚刚从中国矿业大学分到采煤队的学生说:有一次天降大雨,本来大客车只要把我们送到乘车点下车就行了,但是为了车上的人不受雨淋,同时给准备乘车回家的职工提供方便,老赵直接把车开到了办公楼门口,这种服务态度,给力,舒坦。”
  看来“大嗓门”也是一种服务方式,在“吼”与被“吼”之间,驾驶员与乘车职工之间形成了某种默契:那就是我为你服务,你必须听我的,我接受你的服务,我一定听你的。而驾驶员与驾驶员之间也形成了某种共识:那就是我们是为别人服务的,我们必须那样做,而且要不折不扣地去做,服务态度转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即便你的嗓门高八度,职工们感谢还来不及,假如哪天这样的“大喇叭”突然静悄悄了,职工们可能还不习惯呢。不过“喇叭”没声了,证明班组服务这盆“炉火”炼出真金白银来了,如果真是这样,好事一桩哦,“大喇叭”不叫也无妨。(刘佳跃)
  

川煤员工 发表于 2012-8-18 16:40:16

支持下

贵州刘佳跃 发表于 2012-8-18 16:44:09

谢谢,请指导。

金文仙 发表于 2012-8-18 17:51:59

我们需要这样的“大嗓门”,来保护职工人身安全。建议老师把文字再精炼一些,主题再提炼一些。

贵州刘佳跃 发表于 2012-8-18 17:54:00

好的,谢谢金老师。

古古小 发表于 2012-8-18 19:23:53

大嗓门,大客车的变迁,折射出矿工生活的变迁,也折射出服务矿工的闪光点

贵州刘佳跃 发表于 2012-8-18 23:30:19

谢谢胡老师鼓励,恳望多提修改意见。

cmfrjtly 发表于 2012-8-20 21:01:30

再精炼!
中企互动平台白金会员正在火热报名中http://bbs.bztdxxl.com/read-htm-tid-65635.html

安徽灯塔与海 发表于 2012-9-2 11:46:12

后勤服务彰显“安全情”

贵州刘佳跃 发表于 2012-9-2 15:51:38

对原文作了修改和删减,请各位老师指正。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修改稿)老赵的嗓门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