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孙静惟为企业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支招
来源:《宝徽报》2012年9月4至6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有色传媒中心承办的“2012年《中国有色金属》、《世界有色金属》、《中国金属通报》特约记者工作会议”在古都洛阳举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潘文举出席并分析了今年上半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形势。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长助理屠雯对2011~2012年度有色传媒中心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主任周宏春作了《当前经济热点及企业发展》的报告。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孙静惟作了《企业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的专题报告。《中国有色金属》等三刊采编人员及来自全国有色行业的特约记者共90余人参加了会议。
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传播研究中心的孙静惟研究员认为,在新闻直播时代,面对企业危机,当事人及发言人要把最关键的信息传递出去,要突出重点,让媒体记者报道。多向记者提供他们需要的,而不只是你想要他们知道的。要尽量使用那些可能被媒体采用的简洁、引人注目的语言,甚至可以向记者提供故事,而不仅仅是信息。新闻发言人要帮助媒体记者找到一个报道视角或新闻点。如果记者没有耐心,新闻发言人自己一定要有信心。
孙静惟以“温州动车事故”、“安徽泗县甲肝疫苗事件”等为案例,让新闻发言人学会不说什么,说什么,重点说什么等技巧。在讲到美国总统里根关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悲剧的演讲时,总统先说发生了什么,再表达了对遇难都及其家属的关怀、慰问及关爱,最后说出措施、行动,给民众以强大的力量。
孙静惟说,企业发言人要记住一个基本原则: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说。永远不要对记者说“无可奉告”。在回答记者棘手的问题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积极应对,如搭桥法、旗帜法、重复法等等。如在公关界和学术界流行的搭桥法,“请允许我来解释一下……”;“我不会对此妄加猜测,您应该关注的是……”;“诚如所言,除此之外,还有……”等等无懈可击的语言,很容易令记者和公众理解、关注。再如旗帜法中的“我今天谈了三个问题,我想,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请允许我再明确一点……等等旗帜鲜明地摆正自己观点的说法,也很令听者动容。不断重复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任凭记者的追问,在采访中新闻发言人一定要集中宣扬你最想表达的信息。
孙静惟强调,企业一定记住,在如今网络环境下,企业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是不可避免的,企业要注意与媒体的沟通和处理,很多时候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位记者,而是其所代表媒体后的广大受众。任何时候,不要惧怕危机,都要把记者、媒体当做朋友交心,用真情沟通的企业危机管理才是成功的。 (屈联西)
真情沟通在任何时候都是尚方宝剑! “企业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是不可避免的,企业要注意与媒体的沟通和处理,很多时候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位记者,而是其所代表媒体后的广大受众。任何时候,不要惧怕危机,都要把记者、媒体当做朋友交心,用真情沟通的企业危机管理才是成功的。 ”孙静惟讲的真好,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沟”,只要用心去挖,一定会通的! 引用第2楼鸿雁于2012-09-11 16:45发表的:
“企业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是不可避免的,企业要注意与媒体的沟通和处理,很多时候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位记者,而是其所代表媒体后的广大受众。任何时候,不要惧怕危机,都要把记者、媒体当做朋友交心,用真情沟通的企业危机管理才是成功的。 ”孙静惟讲的真好,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沟”,只要用心去挖,一定会通的! p_w_picpath/back.gif
是的,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沟”,只要用心去挖,一定会通的! 真情沟通,万事皆通! 基本原则很重要,不能以你个人的思维来表达,因为你“很多时候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位记者,而是其所代表媒体后的广大受众”。 引用第4楼梦竹于2012-09-19 23:01发表的:
真情沟通,万事皆通! p_w_picpath/back.gif
真情沟通,万事皆通!诗一般的语言! 引用第5楼洋羊洋于2012-09-19 23:07发表的:
基本原则很重要,不能以你个人的思维来表达,因为你“很多时候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位记者,而是其所代表媒体后的广大受众”。 p_w_picpath/back.gif
透过现像看到了本质:很多时候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位记者,而是其所代表媒体后的广大受众 中国有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企业的危机公关往往会面临这样的窘境,其实作为一名高明的危机公关者,能否实现企业的绝地逢生,将坏事变好事也考验着企业危机公关人员的综合素养,当大众的目光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投向企业时,其实也是一个企业以往想要而无法得到的一种相反的宣传效应,此时企业如果能巧妙的应对,正视问题,展现企业一种良好的内在积淀,给予公众足够的真诚度,那么往往会实现企业的再次新生! 引用第8楼古古小于2012-09-19 23:55发表的:
中国有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企业的危机公关往往会面临这样的窘境,其实作为一名高明的危机公关者,能否实现企业的绝地逢生,将坏事变好事也考验着企业危机公关人员的综合素养,当大众的目光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投向企业时,其实也是一个企业以往想要而无法得到的一种相反的宣传效应,此时企业如果能巧妙的应对,正视问题,展现企业一种良好的内在积淀,给予公众足够的真诚度,那么往往会实现企业的再次新生!
p_w_picpath/back.gif
当大众的目光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投向企业时,其实也是一个企业以往想要而无法得到的一种相反的宣传效应——胡老师说得太好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