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号的衰亡 警示企业当居安思危
百年老字号泊头火柴,终于在百年之后“百年”了,同样的事情中企互动平台也有报道。1860年代至1990年代,活跃在武汉这座城市的工业企业有371家,最早的诞生在1860年,最“年轻”的距今也有22年。目前武汉有实物可寻的工业遗存仅95家,解放前的工业遗存大部分拆毁严重,132家仅存27处,8成已消亡。而解放后的239家企业,仅存67处,72%已消亡。百年的既济电厂已经在2004年拆毁,再也看不到当年英国人穆尔氏设计的“长进深、高内空、大跨度”结构红砖厂房。还有那民族品牌乐凯胶卷在市场中起来,又倒在市场里一蹶不振了,真的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所有这些寿终正寝的企业,纵使有再好的品牌、再大的名声,也无法挽回颓势。回想百年或者发达的历程,就会发现他们的产品是适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主流市场的,否则无法壮大起来。同样有百年企业,现在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同仁堂、乐仁堂等老品牌依然屹立在市场,像年轻的水手一样搏击着风浪,立于潮头。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这难道不值得我们现在所有的企业居安思危吗?我们的企业能走到哪一步?能走到哪里去呢?我们的企业能基业长青吗?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这些深刻的教训真值得我们静心反思,拿出对策,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蹈覆辙,我有以下感悟和建议:
对本公司所从事的行业要有宏观的把控:要知道有些行业只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只是一种暂时的过程、一种过渡。看看消亡的紧紧是那些百年老企业吗?一些焗盆、货郎鼓还有磨剪子的老行当还有吗?看看那些古旧的老纺车还存在吗?都已经进入历史,成为文物古董级别的了,成为资料上的记忆。想想我们的企业要想发展,最后却是定位在这样的行业上,那也难逃厄运的。最多留下一声叹息:唉。要明白好多企业和行业有其自然的产生、发展、壮大、衰败、消亡的规律,不可能永远不败的。看看历史王朝最大的家族企业,就是经历300多年,也终衰败,终有更替。谁也别想永远存在,基业长青是一个梦。尤其在现代社会,多少企业忽如日中天,忽消弭人间,更是各领风骚没几年。
这看似悲观,却是客观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如何让自己办的企业走的更远、走得更久。一需要我们多学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走同样的路、犯同样的错,运用好历史的辩证法搞好自己的企业。二是永远站在市场的角度,永远保持市场的敏感性,看好市场的风向标。在市场的大海中逐浪时,不仅看到浪头、浪花,更要感受到真正推动浪的力量来源----真正的力量。三是与时俱进、与势俱新、与市俱新,要把准好时代脉搏,把握好社会大形势,把守住市场规律。做到顺时、顺势、顺市。如此,再加上精心经营、创新、拼搏、奋斗,方能走的远、走得久。
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回 1楼(渭水河) 的帖子
感谢白峰老师点评 感谢王老师加亮 企业也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回 4楼(东边有雨) 的帖子
谢谢王老师评点 还有错别字啊 不好意思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