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见习医生做整形手术 你敢接受吗?
最近,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熊卓为死亡事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大热点讨论话题,也由此引发了舆论关于医疗安全的关注,作为整形频道的编辑,我不得不想到咱们的整形美容行业,这个堪称为医疗纠纷重灾区的领域,医生们的资质可谓是良莠不齐,除了医学生和试用期医学毕业生以外,其实也还包括不少整形手术经验欠缺的入门级医生,这让消费者甚为担忧!可悲可叹!“学生治死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熊卓为去世时只有49岁,其丈夫、北大教授王建国称,“2005年12月,熊卓为腰疼,到北大第一医院拍片后发现腰椎出现轻度滑脱。北大第一医院骨科主任李淳德诊断需要尽快手术。“李淳德跟她讲,4天就可以下床。”可术后第7天,北大第一医院宣布,熊卓为因发生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而王建国在妻子的病历记录上看到,妻子的肋骨折断了3根,心脏、肝脏全破了。”然而,事后调查的王建国和律师发现了一件让他们难以置信的事:病历当中出现的医生段鸿洲、于峥嵘和肖建涛,经上网查询,均没有资质。王建国说,这三人都是北大医学院的在校学生。今年7月,法院一审判决:北大第一医院的诊疗跟熊卓为的死亡有因果关系。11月5日,本案二审在北京高院开庭后,主审法官宣布,该案将择日宣判。
2009年11月10日上午,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记者问到北大医院的事件,请卫生部介绍目前的事件调查进展。国家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对中央电视台的《北大医学教授为何死在北大医院?》报道“很遗憾”,希望大家理解、关心、支持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在回应中,卫生部称,医学生和试用期医学毕业生在医疗机构的临床实践活动是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实践活动,而非正式的行医。对这种活动的管理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
整形美容行业“见习”医生出没
撇开北大教授死亡事件中的一些法律纠纷不谈,其实在编辑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网友抱怨,“xx医院规模确实很大,历史确实很悠久,但实习生也确实很多啊”!的确,目前国内好一点整形外科医院基本都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实习医生出没也是再正常不过!当然,这里所说的实习医生除了医学生和试用期医学毕业生以外,其实还包括一些整形手术经验欠缺的入门级医生,统称为“见习医生吧”!
然而,有的朋友可能一辈子也就做那么一次整形手术,于是千辛万苦辗转求医,希望找一个好医生,帮她把眼睛割的好看一点,胸部做的自然一点,肉毒素注射的准确一点,然而,一旦遇到一个实习生,一切只能听天由命了!
准入门槛缺失 整形行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
“术后医院安排我去过一次北京,让他们总部的专家给我诊治,人家一看就说是注射过量,是因为医生的操作失误,我的脸才会变成这样。后来我才知道,给我注射的那个医生刚刚来医院才一个星期,根本就是把我当成了实验品!”这段话节选字2009年10月22日青岛《城市信报》一篇名为《美容市场肉毒素泛滥市民除皱脸上却被挖出坑》的文章中受害的手女士对记者说的一翻话,看完确实让人后脊梁发寒!
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院长曹谊林接受采访时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在市场需求的膨胀,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整形美容行业。但是由于国家在整形机构的准入机制方面并没有很细则的规定,也使很多不具备整形美容资质的医生操起了手术刀,使得从业者队伍出现良莠不齐的问题,美容整形纠纷也越来越多。曹院长介绍说,在美国,要成为整形医生必须要经过3-5年的普外科的技术训练,要成为美容医生又要经过3-5年的整形技术的训练,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生活美容院非法行医现象很普遍
根据以往媒体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很多整形美容方面的医疗纠纷发生在一些生活美容院,但据北京医疗整形美容协会秘书长杜素珍介绍,按照卫生部的明文规定,生活美容院是不得开展有创、侵入性美容治疗的!然而在例行的检查中执法人员往往发现,许多美容美发厅都设有医疗美容服务项目,号称自己能割双眼皮、垫高鼻梁,当然在这些美容院里做整容手术的医生绝大多数是没有行医资格的,他们的手术行为也是属于在非医疗机构里的非法行医,面对这样的情况,消费者的权益根本得不到保护。
整形美容行业嗜需更进一步规范
实际上,针对以上我国整形美容行业目前存在的诸多不规范问题,国家对加强整形美容行业的管理是非常重视的,编辑之前在采访国内整形美容行业顶尖专家高建华教授时获悉,“为加强对整形美容行业的管理,国家有关部门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基础上,专门出台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
1.医疗美容机构必须具备有关部门核发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并必须有明确的医疗整形美容诊疗服务范围。
2.必须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医疗美容项目必须由主诊医师负责或在其指导下实施。
3.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主诊医师中,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
4.符合条件的医师还要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机构培训6个月以上,并取得合格证书,或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美容机构进修一年以上。另外,卫生部已责承中华医学会,制定《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考试大纲》、《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培训标准》、《医疗美容项目目录》和《美容外科技术分级》。
与此同时,卫生部又责承中国医师协会进行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制定《整形外科医师培训大纲》《整形外科培训基地细则》《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教材》等以备实施。”
除此之外,业内的精英人士、专家们也早就开始做方方面面的努力呼吁国家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他们还身体力行地开展各项医生培训和市场教育工作,但事实证明,这必须的经历一个不长不短的过程。
整形消费者必须强化安全意识、慎选机构和医师
先看一段网友jialeid的经历:我本人在上海,最近非常想做睫毛种植手术,咨询了上海仁爱医院,上海时光整形医院,上海455美和激光医院。价格差距很大,仁爱的手术费是7000+麻醉1000手术时间4小时;时光的手术费:14400,手术时间1.5小时;455美和的主刀医生是李桂海,网上查了这个人算比较有名,费用:14400+近千元的其他费用,手术时间3小时;
让我比较郁闷的是,三个医生都说他们的整形行医资质不在身边,也拿不出复印件或扫描件,要不让我去卫生局查,要不让我去医院人事科查。难道病人没有权利看医生的资质吗?还是我太较真了,从他们的神情看来,提出这种要求的顾客很少很少。但是看不到资质,叫人怎么放心呢?还有费用怎么差距那么大啊?没有标准么?什么世道?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纵深发展,能够接受整形美容并且有切实整形需求的人群越来越大,这就不得不提醒我们,应该更进一步的强化消费者的整形安全意识,告诫大家睁大眼睛认真辨别,慎重选择整形机构和整形医师!然而在实际的整形过程中,像上面所提到的网友这么理性的整形消费者其实并不多,大家别忘了,不管是什么问题,最终买单的都是消费者!
来源深圳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