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2-10-27 14:15:59

(美发)新加坡路边理发师

      今早阅读西报,重点报道的“新加坡最后的路边理发师”令我怀旧,岛国的变化太大了,路边理发师这行业即将消失,仅存的几位师傅,已经准备退休。

  他们都是老伯伯,年龄最大的那位,已经82岁,在理发行业60年。几位老师傅之所以在路边或后巷理发,有的因为店铺的租金越来越高,有的则是喜欢路边的环境和感觉,他们敬业乐业,觉得自己当家作主,比打工快乐得多。

  我童年的时候,有位华人理发师,拿着个收藏剪刀、白布、梳子的小皮箱,定期上我家门,借用家里的椅子为我剪头发,那时由外婆付钱,我不晓得收费多少,在50年代,价格公道合理,理发师离开后,外婆把地上的头发扫干净。

  咱们住在中峇鲁巴刹对面,四层楼的旧屋,那时还没有电脑,没有什么网上购物,想要买点吃的用的,上巴刹和杂货店买就行;偶然有位年青的姑娘,拿着个装满货品的藤袋,敲门推荐家庭用品,洗衣粉、肥皂、牛奶瓶,应有尽有。

  卖牛奶羊奶的印度先生,带着两三只牛羊,满街喊招生意,他们中气十足,我们住在四楼都听得一清二楚,外婆偶然会买瓶牛奶,吊个篮子到楼下,他挤了牛奶收了钱,外婆把篮子拉上来,咱们就有新鲜的牛奶喝。

  随着岛国的城市化,这些上门剪头发、卖日常用品、卖牛奶羊奶的熟悉脸孔,一个接一个消失,我开始到马来理发店剪头发,马来师傅替我洗头,我发育后也帮我剃胡子;他们的生意很好,我每次都耐心的等,收费两三块吧,算是很贵的咯!

  我长成丑少年的年代,非常羡慕美少年同学蓝江帆的发型,问他到哪里找理发师,把头发剪成短短的海军装,他说来来来,我带你到乌节路旁边的翡翠山路,从那次起,我就在那条斜路的路边剪头发,那时的翡翠山是条马路,尚未把整条街改为咖啡座。

  师傅在斜斜的路边,摆着张很大很高的理发椅,在墙上挂着一面镜子,手法利落的剪剪剪,剪出个很有型的海军装,唯一缺乏的是洗头设备,无所谓,我剪完头发,漫步去乌节戏院看电影,很开心,觉得自己很有时代感,飘飘然。

  在街边理发有时很热,有时凉风习习,那年代的乌节路,行人不像现在那么多,可以慢条斯里的溜达,边走边做少年的梦。我的少年期飘走了,现在老态龙钟,路边的理发师傅,也快将成为历史人物,我很怀念过去,人慢慢车慢慢,悠哉游哉,真快乐。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发)新加坡路边理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