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独闯美利坚的中国女拳王 拳击之路源于家庭暴力
28年前,在沈阳的一个家庭里诞生了一位健康的女孩。她叫张毛毛。健康,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是个奢侈的字眼儿。毛毛的母亲陈松蒲幼时就得了小儿麻痹,双腿残疾,父亲张念来的腿部也有点残疾,走路有些跛。健康的女婴让母亲欣喜若狂,感谢上苍,然而父亲重男轻女的冷漠眼神,却从这个时候开始就伴随着毛毛,直到这个男人彻底从母女俩的视线中消失。
成长
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陈松蒲出生在哈尔滨,2岁前也是一个会跑的健康女孩,但父母那时候不但工作忙,还卷入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家里秩序打乱了,陈松蒲患病却没有得到及时的照顾和治疗。她绝不愿意自己的悲剧发生在女儿身上。“直到毛毛长到2岁了,我才放心,她是一个健康的女孩!可能是从小按摩,她的腿比别的姑娘都直!”说起女儿,陈松蒲很欣慰。
确信女儿的身体健康后,她又开始为张毛毛的心理健康而操心。在张毛毛低年级的时候,陈松蒲不愿意到学校去,怕其他同学刺激她。即便是这样,因为母亲的残疾,毛毛还是跟同学起了冲突。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张毛毛跟同班的一个男生在教室里打起来了,原因是对方说“张毛毛的妈妈是个瘸子!”这深深刺激了她,打不过也要打!为了妈妈的尊严而战!
年纪大一些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毛毛也经常把一些同学带回家里玩儿,这些同学跟陈松蒲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毛毛也经常在同学们面前炫耀自己的妈妈。她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骄傲。陈松蒲也跟毛毛的班主任联系,希望能给毛毛做事的机会,以提高她的综合能力和自信心。毛毛最终担任了班里的体育委员,她也成为辽宁省实验小学第一个女体育委员。妈妈仅仅是希望体育锻炼能让孩子体格健壮,根本不是让她把体育当成最爱。可是刚上初中的毛毛正好处在青春期的逆反心理阶段,她开始疯狂地构建自己的体育世界。从排球队到篮球队,女篮的教练徐老师又组织队员们集体住校。看着女儿在“迷途”上越走越远,妈妈坐不住了。母女俩要么赌气不说话,要么就是妈妈借茬跟女儿出气。陈松蒲后来意识到对抗不是办法,于是开始订阅大量杂志,一年中光杂志费就花了2千多块钱。她认为需要女儿看的文章,就找了理由,“毛毛呀,妈妈太忙了,没有时间看,你帮妈妈看,看了给妈妈讲啊。”而认为自己该看的,陈松蒲就偷偷看。这成了捅破母女隔阂的敲门砖。而陈松蒲后来也意识到,孩子喜欢的事情,就应该放手让她去做,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在母亲眼里,毛毛的性格特别好。“毛毛智商高,情商也高,从小就知道最好的东西给长辈吃,很多人都说,毛毛跟我一样,生活得特别阳光。”自己是残疾人,陈松蒲也教孩子,碰到乞讨的残疾人一定要给钱,不多,但一定要给,所以毛毛现在看到残疾人或老人要钱不给就难受。不过陈松蒲承认自己也有失误,就是没有给毛毛灌输理财意识。包括她自己做生意最困难的时候也从来不跟孩子说钱的事情,所以到了现在毛毛不会理财。“应该让她知道钱来得不容易,还要学会如何合理支配。她本身性格就豪爽,东西大家吃,钱大家花。”
成名
中国第一个女子世界冠军
15岁那年,张毛毛考入沈阳市体院学篮球专业,虽然弹跳、摸高、速度和反映等综合素质都不错,后来可能是因自己觉得个头偏矮,感觉在篮球道路上不会走太远,所以后来她业余学习跆拳道,就是在这里,出手狠、爆发力强、防守反击迅速快的张毛毛被资深拳击教练何正方看中,她也有幸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子拳击专业的大学生。那个时候,我国女子拳击刚刚起步,体育学院的拳击教练是教男子的,陪练的也都是男运动员,而且是重量级的。一个女孩和一个壮汉对打,结果可想而知,毛毛常常被打得鼻青脸肿。一次,毛毛和一个80公斤级的男队员对打,对方一记重拳打在她的鼻子上,鲜血从她的鼻孔中流出,但张毛毛没有因此而退缩,不一会儿她的脸上、身上、手上就变得血迹斑斑,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因为害怕母亲担心,张毛毛没有把自己学习拳击的消息告诉妈妈,一直隐瞒着。直到1995年,我国有史以来举办的第一场拳击对抗赛在沈阳市于洪区文化馆举行。已经学习了近两年拳击的张毛毛决定给妈妈一个惊喜。毛毛神秘地对母亲说。“明天我比赛,你去看看。”在赛场上,陈松浦看到女儿正和一个哈尔滨的选手比赛“抡拳头”,差点被吓晕过去,当时媒体报道说,临上场时,对手告诉毛毛她是“舞校的”,请手下留情。毛毛以为对方是“武校”的,心想哪能不拼?结果上场后两拳就把对手打哭了,急得陈松浦大喊:“毛毛,轻点儿!”毛毛也喊道:“这是比赛,妈你是哪伙的!”
此后毛毛连续3年获得全国女子拳击赛的冠军。2001年在泰国举行的首届亚洲女子拳击锦标赛上,毛毛再次拿得了57公斤级冠军。
2001年世界第一届女子拳击锦标赛在美国斯特兰顿举行。而陈松蒲却因为自己在家修理暖气时造成骨折,不得不住院。她每天忍着伤痛和女儿通电话。毛毛第一个对手是罗马尼亚人,曾是欧洲冠军。她给母亲打来电话,“妈呀,对手可厉害了!”陈松浦告诉她,不怕,咱就跟人好好学习,别背啥包袱。结果毛毛上去两记重拳就把对手打晕了。在母亲每天电话的鼓舞下,更是在教练的指挥下接连战胜土耳其、丹麦的选手,等到跟挪威人争冠军的时候,妈妈电话里指导,“我就送你3句话:赛前调整好心态;赛中发挥好技术;赛后摆正好位置。”在这个时候妈妈怕她真的得了冠军,既不认识教练,又不认识队友了。毛毛如愿战胜对手,捧得57公斤级冠军,成为了中国首位世界女拳王。在妈妈的教育下她非常谦虚谨慎,一点不张扬。
成因
走上拳击之路源于家庭暴力
毛毛在春节期间回国,她和母亲被北京某电视台请去做了一期专题。这个节目让母女俩难受了好一阵子。主持人意外请出了一个她俩都不愿意面对的人———毛毛的生父。从1998年离婚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而节目试图引导观众去接受一个观点:毛毛之所以能从一个残疾家庭里成长为世界冠军,起因就是家庭暴力,毛毛为了保护常常被毒打的妈妈而去学习拳击。
“节目误导了观众,有些歪曲,丑化,”陈松蒲说,“这个冠军是家庭暴力的产物吗?其实毛毛的情商很高,很善良的,很理智的……当时场面非常尴尬,我们像吃了个苍蝇。”
在这个节目中,正当观众为这对不平凡的母女阳光积极的生活经历感动时,张父的出现让演播室的气氛完全变了。事后一名看过了节目的网友发表评论说:且不说张毛毛,我敢保证,此时,如果任何人看到了张毛毛的母亲表情,都会心痛得无法呼吸,那种震惊、愤怒、恐惧、躲闪,我保证,我平生从未见过如此复杂的表情。
在现场主持人的引导下,一位中年妇女带着哭腔对毛毛说:他毕竟给了你生命,他是你的父亲;第二位发言的观众是个男人,他说:你应该原谅你的父亲,因为你取得的这些成绩有他的原因!
张毛毛此时表现出了世界冠军的素质,瞬间的震惊之后,马上回过神来,说:首先我请我的父亲坐下。我没有想到今天能在这里见面。的确,我的生命是父母两个人给我的,但是毕竟我的童年没有得到过父爱,给我些时间。
台上的张毛毛精神、利落、聪明、开朗,还幽默。妈妈事业有成,自食其力;女儿成为冠军选手,她和她的妈妈一点儿都不可怜,她们的努力与成功让人尊敬。然而陈松蒲脸上的表情清楚地表明,以往残酷的生活还是给她们留下了永远无法愈合的创伤。
陈松蒲和张父最终选择了分手,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暴力只是偶然事件,关键是俩人的人生观、事业观差距太大,“他是吃好喝好玩好,”而陈松蒲远远不是这样。张父在事业上拉后腿,也不愿让妻子学习。陈给他报过一个大专函授,上了一科,就以忙为借口不干了。
而且他还有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女儿缺乏关爱。到了冬天,孩子住校需要经常看望,让他去接一趟毛毛或者送饭,他不愿意,没办法都是陈松蒲开着摩托车去,由于路坑洼不平,下雨下雪后特别滑,陈多次翻车,摔到了沟里。1998年的时候,陈的生意步入低谷,张父选择在这一年的4月提出了离婚。
1997年毛毛毕业时曾提出想开个饭店,于是陈松蒲在1998年给她弄了一个饭店,名字叫“肥仔毛风味小店”(毛毛的外号叫肥仔毛),5月28日饭店开业。丈夫提出离婚后要身份证户口本和BB机,但身份证户口本因为多次搬家,陈也不知道放哪儿了。结果在开业这天他和他哥来找茬,两个人来到饭店要陈松蒲交东西,交不出就拽着陈的头发按在地上打。毛毛这时正好从包房里出来,看到这个情形,她立刻冲上去责问父亲“你干啥?”张父就又逮住女儿,逼到墙角使劲掐,脖子都掐破了。“幸好毛毛的颈肌有劲,否则还不给掐死了。我看他欺负女儿,上去就揪他,他又打我,这个时候女儿才出手,给了他两炮(东北方言,指打了两拳)。”张父当时就懵了,不敢再打了,跑出去喊,“哥,哥,打人了!”
哥俩跑到派出所报案,民警来了,毛毛很硬气,“谁让他欺侮我妈,你看我妈妈都这样了,她欺负我妈,我就打他!”民警一看,家里的事儿,拉倒吧。”你当女儿的不能打爸爸呀。“毛毛不干了,“你看我妈,她能打不?你看我妈咋样,她打得对不对?我要不打他,他该把我妈打死了!”
经历了这一幕后,陈松蒲和张父正式离婚。
事业
纽约是与她契合的第二故乡
2003年,手中无数的奖牌丁当作响,独孤求败的毛毛却感到落寞,去拳击王国纽约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妈妈理解孩子的想法。2001年一次全国比赛,陈松蒲请来摄影师,摆好摄像机,什么都准备好了,结果对方教练把白毛巾往台上一扔,弃权了。“她觉得没有办法提高,而拳击又是她最喜欢的事儿。”把事业视为生命的母亲完全理解女儿的想法。
2002年的时候,陈松蒲正在筹办护养中心,资金特别紧张。正好体院给了世锦赛的奖金8千元,本来是给1.6万的,但条件是要参加2002年的土耳其世锦赛,但毛毛还是希望早点到国外发展,另外她的身体当时也不是太好。没有同意继续参加世锦赛。加上签证费400元,8400元人民币,将这个中国女子拳击第一人送到了大洋彼岸。
刚到纽约的时候,毛毛住在了二姨家。一边学英语一边打工,她先后在超市、医院打工,还要兼顾训练。二姨的性子比较急,不太容人。妈妈却从另外一个方面去引导女儿,“毛毛,你看,在美国有你二姨这样的供你吃住的人么?你可要想想今后怎么报答人家呀。”陈松蒲希望孩子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她在护养中心的墙上有言:“赞美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感激别人的恩典”,正是她和女儿的人生哲学的写照。
心地善良、崇尚奋斗的毛毛逐渐发现,纽约是与她性格契合的第二故乡。现在毛毛在当地一家拳馆当教练,跟馆主的关系处得很好,目前就住在馆主家,吃住的花费基本省了下来。馆主兰布罗斯来自希腊,酷爱健身的他拥有傲人的身材和体格。毛毛之前换过不少教练,但这次觉得自己找对人了,“他既是我的教练,也是经纪人和推广人,他对我要求特别严格,我觉得自己比原来打专业的时候训练还要累!他正积极给我联系新的比赛,不过他告诉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打,就一定得赢!”
毛毛居住的地方离拳馆有10分钟的车程。她已经拿了美国驾照,也拥有了自己的轿车。入乡随俗,毛毛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西化,她现在给妈妈写信都用英文,不过,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她的电脑没有中文系统。毛毛在实验中学的时候英文就非常好,2001年第一次到美国比赛的时候,跟人交流,美国人觉得她说得很地道,就问她来美国多久了,毛毛回答说,她才刚来两天呢!她在沈阳体院的教练唐光大说起毛毛的英语水平也连称,“非常好,嗷嗷的!”
目前毛毛已经拿下了美国绿卡,不过,同国内的张喜燕、高丽君赶上的机遇相比,依靠个人打拼的毛毛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比较缓慢。从2003年到现在,她只打过两次职业比赛,一场比赛赢了,最近第一次比赛是在去年底,输给了对手。毛毛一直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在美国本土成为职业拳击的冠军,为中国人争光。但她和母亲都同时认识到,这条道路并不是唯一的。毛毛现在还没有跟经纪人签约,妈妈希望能先考虑一段时间。陈松蒲主张女儿不要再打职业了,而做做体育传媒或者是经纪人、教练等。毛毛也在考虑她的意见。离家三年多,毛毛只是在今年春节前回沈阳探了一次亲。不过母女俩心灵是相通的。女儿相信自强的妈妈即使没有自己在身边,她也会过得比普通人更快乐,母亲也相信聪颖善良的女儿会在异国成就一番事业。
陈松蒲快乐地告诉记者,“咱们母女俩从来都是把快乐给对方,比翼双飞,都是互相鼓励,让对方干出点样子来!”
来源国际在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