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尖记录28年真情人生———记打通一矿共产党员谭军
刘 军一名仅有初中文化的矿工,用笔记录了他在煤矿工作的28载,他说,写日记能让他体会付出的艰辛;感受成功的喜悦;品尝幸福的滋味。他就是打通一矿安装回收队的党员:谭军。
生产:在细心中出成效
1984年,16岁的谭军成为打通一矿一名矿工后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他说:“用笔记,就是用心记,记住过往,总结得失,更快进步。”两年后,他当上了班长;8年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翻开书柜上第一个日记本,泛黄的页面上,几排清秀的字,“84年9月4日,师傅说,煤矿是高危行业,只有学好技术,不违章操作,才能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从那以后,他的日记没有停过一天。
2011年4月初,打通一矿成立安装回收队,谭军被任命为副队长,分管两个回收班,负责全矿井下的材料回收。日记涉及的内容由此拓宽。每天临睡前,当天工作的完成情况,第二天的工作任务,他都会总结考虑后,记在笔记本上。
“2011年4月至12月,回收班在任务加重、人员减少的前提下,同期多创效109万,得到矿上嘉奖,我的努力没白费。”从日记中,分明能够洞悉,谭军的眉头由最初的紧皱而渐渐舒展开来。
管理:在真情中上台阶
刚接管回收班时,16个员工只有11个人上班,打牌的、装病的都有,为了改变现状,谭军费了不少心思。
“陈奇香,性格内向,脾气急躁,但爱思考,说话有条理,具备当班长的能力。” 今年4月5日,谭军决定从陈奇香入手,转变回收班员工的工作态度。
了解到陈奇香的儿子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谭军抓住机会做他的工作:“父母是娃儿的老师,你怎么教,他怎么学。现在回收班缺个班长,你来管好这支队伍,给娃儿当好老师。”
从此,陈奇香月月满勤,有时甚至上了32个班。他利用门吊进行材料装卸,改进员工手抬、肩扛的工作方式,3个人就能完成6个人的工作量,班长的威信逐渐树立了起来。
“2011年8月30日,下班后,我给张其红送去了500元钱。” 帮助困难员工在谭军的日记里也记了不少。当得知员工张其红正为三个孩子四处筹集学费时,谭军没来得及和妻子商量就把全家的生活费送了过去。
截止今年10月底,回收班实现了安全事故和违章为零的目标,大家都说这是谭军真情管理的结果。
家庭:在忙碌中被亏欠
日记中,谭军记录更多的是对妻子和儿子的亏欠。
“1992年4月5日,我还在井下值班,儿子就等不及来到了世上。”“2003年9月5日,妻子阑尾炎动手术,我在外出差。”谭军说,每次看见这些日记,他就提醒自己今后为妻子多做点事,但随着工作任务的增加,自己好像得了健忘症,家里的事老是记不住。
“高考成绩出来一周后,老婆才告诉我儿子的分数勉强进入重庆煤校,那一刻,我才发觉,这么多年,我为儿子做得很少。”2012年6月25日,谭军写下了对儿子的歉疚。
“2012年9月7日,我问妻子嫁给我委屈不,她说,结婚23年了,她已经习惯了我的遗忘。她对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每天能平安回家。”今年9月,儿子到大学读书后,谭军把妻子留在了家里,再也不让她四处漂泊,打工受累。他在日记中说,妻子付出太多,让她在家好好休养,我才能心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