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驾校作弊背后的“制度空转”
按照规定,考驾照先要学习一定的小时数,才能报考。南京一所驾校很“人性化”地帮助学员逃避这一限制,教练用千斤顶支起车的前轮,让它空转,还有模有样地时不时动动方向盘,踩踩刹车,造成“真实”的训练记录。他们还制作手指模,为学员模拟打卡。许多年来,中国的造假“享誉”全球,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指导下,拜金主义日益狂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人们没有耐心一点一点地积累财富,只幻想着一夜暴富。造假是暴富的捷径,于是各行各业充斥着造假:食品造假、学历造假、履历造假、论文造假……现在连学开车的小时数也造假了,填补了一项新空白。驾驶机动车是一项专业技能,不比骑自行车,可以轻易掌握。不经过认真的训练,是不能掌握机动车驾驶的复杂技术的。世界各国都对机动车驾驶设置准入门槛,这是有道理的。有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不仅影响到能否开好车,而且关系到开车人与路人的生命安全。在学开车上造假,无疑是在制造马路杀手,是对自己和社会的极端不负责。发达国家不知有无训练小时数的规定,但他们对考驾照有非常严格的程序是肯定的,很多人记述了他们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考驾照的经历,稍不合规就被考官终止考试。正是凭借这种严格的考试,可以把马路杀手阻止在马路之外。如果中国的驾照考试也能这样严格进行,那么那些在学时上作假的做法就没有意义了。你尽管作弊,自己骗自己,只要你能通过严格的驾照考试。实际上这样严格的考试反过来就能够消除那种作假:你练不够一定的时数,如何能够通过严格的考试?不幸的是,在我们这方土地上,造假不仅充斥在过程中,也充斥在结果中。那些驾校教校和学员之所以敢在学时数上造假,是因为他们有把握在驾照考试中继续造假:通过贿赂考官,只需一条烟一顿饭,就可以轻易通过考试。这样的潜规则几乎是人所共知的秘密了。如果连考也不想去考,还有更简捷的途径,你只要花几百块钱,去办个假的驾照,就一样可以开车了。满大街的办证小广告,正表明了这个产业的兴盛,市场的广大。假照被抓住的概率本来就很低,即使不幸被抓住了,也可以通过托关系、找熟人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当执法也是一个假的动作时,造假泛滥就可以理解了。来源中国江苏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