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1113期】从“山寨”到“班组创造”的蜕变之路
5年前,李明勇班开始搞点小改小革,从加工PE风筒吊环到瓦斯探头保护罩,再到π型支架扣寸,他们走的是被动式的发明路。从最初仿制其他班组的搞材料架,他们走的是“山寨”路,如今,这个平均年龄37岁的班组,现在已是松藻煤矿响当当的“明星班”。【跟帖:1113期】从“山寨”到“班组创造”的蜕变之路
金银贵
11月26日,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初冬的寒气早已将这座坐落在深山里的百万吨现代化矿井包裹得严严实实。
在临河车间外的广场上,李明勇正和班组员工忙着修复耙矸机座子。维修井下设备,加工PE风筒吊环、π型支架扣寸,是他们每天的工作。但在这些工作之外,他们还有另一项工作,那就是在车间里搞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激活班组活力,为企业创造价值。”他指了指正在躬身加工配件的其他几名班组成员说,他们班从最初仿制其他班组搞“山寨”,虽然节省了创新过程,但却养成了大家不思进取的惰性思想。
利用报废材料,创新出YT29型风锤底座到防突钻机助推器,从不被人理解到大家推崇的偶像和明星,李明勇班走了一条常人不曾走过的路。矿QC发明一等奖,矿“十佳班组”等等荣誉和光环笼罩着班组里的每一个人。但他们走的那条蜕变之路,却在每个人的心中烙有深深的印痕。
员工王勇告诉笔者,自从和李明勇一起搞创新以来,他就很少再陪老婆娃儿了,大家下了班就呆在车间里,整天比比划划,敲敲打打。老婆埋怨,工友不理解,无形的困难压着他们都几乎喘不过气来。为了搞创新,他们总是找各种理由从家里出来,聚在一起,固执地走着自己的创新路。2011年,经过大家努力,他们发明的YT29型风锤底座的改进方案获得了该矿上半年QC发布会三等奖,这一下,好像给班组里的每一个人都打了一针兴奋剂。同年9月,自制的防突钻机助推器获得成功,并一举夺得矿QC发明一等奖。李明勇班一下子火了起来,找他们套经验的班组、请他们帮忙加工的队,多得让他们几乎无法招架。
李明勇告诉笔者,他和班组的员工都在关注报纸上刊登的十八大报告,对当前国家进入经济转型时期,创新驱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感到既兴奋又紧张。他说,现在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新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在,他们已正在谋划整π型支架升降器,以解决掘进工作面架设支架时,工人们的劳动强度。谈到多久能成功,李明勇说,他们正在加快步伐,具体时间不能确定,但讲究实用价值,将是他们首要的考虑。对于以后的创新路该如何走,李明勇说,这条路,他们会一直走下去,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难,有多苦,他们都会坚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