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诗
中国现代诗起源与五四后,这是无可争议的,因为五四运动掀起了白话文运动,有了白话文才有了现代诗的载体语言,当然在关于第一位中国白话文诗人的问题上业内有一定的争议,一说是刘半农,一说是胡适之,这里就不做细论,既然是说诗,那就边说边赏,推荐几首诗,其一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屋子里拢着炉火 ,
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里与屋外,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这是一首选取自扬鞭集的一首诗,不要小看他这可算的上是所有现代诗的鼻祖了,不过生于江阴的刘半农喜欢江阴方言,也算是一大特色
接着就要说说胡适之了,说之前提一下胡适之第一本诗集是尝试集,这本书出版于1920年。
选胡适之尝试集的一篇《赠朱经农》
六年你我不相见,见时在赫贞江边,
握手一笑不须说:你我于今更少年。
回头你我年老时,粉条黑板作讲师;
更有暮气大可笑,喜作丧气颓唐诗。
那时我更不长进,往往喝酒不顾命;
有时尽日醉不醒,明朝醒来害酒病。
一日大醉几乎死,醒来忽然怪自己:
父母生我该有用,似此真不成事体。
从此不敢大糊涂,六年海外颇读书。
幸能勉强不喝酒,未能全断淡巴菰。
来年意气更奇横,不消使酒称狂生。
头发偶有一茎白,年纪反觉十岁轻。
旧事三天说不全,且喜皇帝不姓袁,
更喜你我都少年,“辟克匿克”来江边,
赫贞江水平可怜,树下石上好作筵,
黄油面包颇新鲜,家乡茶叶不费钱,
吃饱喝足活神仙,喝个“蝴蝶儿上天”!
来源:网络 1920年9月,教育部令国民学校一二年的国文,从本年秋季起,一律改用国语。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官方认可的合法地位。1921年8月,郭沫若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在此之后,白话文诗歌如火似荼,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闻一多、饶孟侃、陈梦家的新月诗派有无数优秀的诗人如:孙大雨、林徽因、卞之琳、臧克家、刘梦苇、蹇先艾、沈从文……七月诗派(主要诗人:艾青、田间、胡风、绿原、牛汉、阿垅、曾卓、冰心等等。)、九叶诗派(1938—1948。因其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又被称为九叶诗人,其成员构成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现代诗的发现可以追源到清末,当时,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鲜为人知。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