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难解“黑车”方程式
北京一家媒体近日报道,在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公交总站附近,有个“黑车帮”。北京市交通执法相关负责人对该媒体表示,德胜门地区一直是执法的重点、难点,虽然一年内查抄的“黑车”约有四五十辆,但“黑车”仍然屡禁不止。无独有偶,大连警方11月20日也捣毁了一个“黑车”团伙。这个团伙分工明确,“服务到位”,不但给乘客发联系卡,还在居民小区租民房设调度室,通过电台安排接送车辆。这个团伙于2009年10月份成立,专门经营大连至开发区线路营运,拥有以私家车为主的非法营运车辆40余台,司机60余名,其中一些司机甚至无驾驶证。他们还建立了内部规章制度,内设出勤值班、接客服务管理及奖罚等,严格要求司机不准挑客,甩客,并设立专门的会计人员,建立出勤出车登记表,对管理内的车辆每天的经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根据现场搜查的账本记载,他们每月非法营利最高达2万余元,两年间非法获利累计50余万元。
此外,近期在全国各地对“黑车”的声讨中,坐地起价、安全不保、态度蛮横等行为频频出现。更有多地出现“黑车调查报告”,这些报告或来自新闻媒体,或来自网友个人,但都集中反映了“黑车”之猖獗。
“黑车”司机的“幸福生活”
“睁开俩眼就先欠下一屁股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郭师傅过着北京的哥的典型生活,家在平谷的他不舍得每天开车回家,他说那是“烧钱”。“我们这车俩人一班,对班是我的老邻居,我俩不光拼车开,还拼床睡,我睡觉他拉活,他睡觉我拉活。我们在酒仙桥租的房子,屋里的8张床住了14个人,其中6个床位都是租给倒双班车的出租车司机。”杨师傅与对班每个月回两次家,一次是为了交份钱,一次是为了开会,与家里人一个月只能见两次面,还都是顺带的。“家里倒是没说过什么,因为我们拿回去的钱多,每个月扣除份钱、油钱、房租、饭钱,一个月能拿回家3000多块钱,这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已经不少了。”
与的哥的辛苦相比,“黑车”司机显然过的是“幸福生活”。杨先生5年前下岗后便一直开着自己的夏利拉活,他只在北京安定门地铁站趴活,“我们家就住这边上的胡同里,这边的警察我都熟,我不拉远活,远了没人罩着。我每天主要的活都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90%都是回头客,赶着上班的都坐我的车,时间能保证啊!什么公交道、左转车道,咱都敢招呼,只要别出人命,在这附近我这车想怎么开就能怎么开。”这里的“黑车”论人收费,每人10元,每趟拉三个人。“第一次坐我车的人一般都有意见,但上下班高峰这根本打不着车,时间长了就慢慢接受了”。杨先生说,每趟10分钟就能打一个来回,挣30块钱。临近9点的时候根本不用排队,都是人等车没有车等人的,他一般早上7点出门10点收工,“一早上赚几百像玩一样简单”。
“拉活灯”每天卖出几十盏
既然“黑车”有市场,查处“黑车”也就越来越难,自然而然地促使“黑车”市场越来越红火。那些已经被坊间认可的“黑车”,其数量也早已不是各城市查处的几百或几千辆可以计量。发表于2004年的《中国“黑车”调查》给出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大型城市,每一座城市的“黑车”都可以用数以万计来形容。时过七年,“黑车”的数量如今是增是减,已很难再给出确切的答案。
走在北京街头,经常可见车内反光镜下亮着的红灯。这种装在车前的特殊标志从来没有被公开过,但在北京市民中却广为人知,亮着的红灯代表此车会“招手即停”。在北京的一个汽配城,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每一家商户都可以随手拿出一大把专门为“黑车”配备的“拉活灯”。据商户介绍,“拉活灯”销路很好,几乎每天都可以卖出几个,现在已经发展到有多种款式可以选择,价格全部在5到10元之间。按照该商户的估算,每天从这座汽配城流出的“拉活灯”至少有几十盏。
查“黑车”费力不讨好
怎样查“黑车”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查处形成团伙的“黑车”组织可以获得确凿的证据,但“黑车”更多的是个体经营,这为执法带来不小的难度。曾经的“钓鱼执法”事件让“黑车”有了强有力的“自保武器”。
来自北方某省会城市的数据显示,该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共有120名执法人员。在过去的一年里,这支执法队共出动执法车辆6930台次,执法人员29123人次,查扣非法营运车辆1101台,其中“黑出租车”588台。据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日常执法警力不足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执法队不仅要查“黑出租车”,还要查各种违法营运的客运、货运车辆,以及正规营运车辆的违法、违规行为。
来自大连的另一份数据显示,大连市公安机关联动32个部门,1.3万警力参与,与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采取路上堵、面上查、线索找等方法,在5个月的时间里,查获涉嫌有组织的非法营运团伙7个,查获各类非法营运车辆774辆,公开销毁黑出租车321台。显然如果加大打击力度,对整治非法营运还是可以收到更好效果的。
于是,这就很容易给市民造成一种错觉,“黑车”有时候在查,有时候又不查,人们总感到治理不得力,管理很混乱。
记者在北京街头随机调查发现,一些市民对“黑车”并不反感,反而包庇者更多。张小姐便是其中之一,“他们一般在小区门口趴活,都是小区里的邻居,我们坐着挺放心,而且有街坊这层关系,服务态度会更好,还比打正规出租车便宜。”张小姐表示,她一般在家门口选择“黑车”,在路上拦车时更倾向于正规出租车。“要是打小区门口的‘黑车’被查了,我肯定帮司机掩护。他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我为什么要帮助你消灭我们的便利?”
临近早九点,北京安定门地铁出口总有人焦急地伸手打车,这些人不排斥像杨先生那样的“黑车”。“我想打正规出租也得打得着啊,在这站20分钟打不着一个车,好容易来一个跟打架似得抢,上了车赶上出租司机心情不好还得挨人家白眼,还不如‘黑车’给力。”这位“黑车”的回头客还表示,这里偶尔出现的城管车反而比“黑车”更招骂。
★手记
“黑车”一直是城市交通最难解的问题之一,无论下多少力气查处,似乎“黑车”问题总会陷入“稽查查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困局。一座城市到底有多少“黑车”,从来都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人们还是总会想起“黑车”?为什么还是有人不断地向“黑车”宣战?
近日,深圳19家出租车公司动员深圳的哥,联合完成的“深圳黑车调查报告”,不仅绘制了深圳“黑车地图”,还标注了深圳“黑车”猖獗的105个“黑点”,点名“黑车”81辆。出租车公司与的哥有组织的直接参与,意味着正规出租车营运群体对“黑车帮”正式宣战。这是一股新的力量,也是一种新的方式,更是一种新的尝试。的哥摆脱了“哭”的角色,他们选择了更主动地宣战。但效果如何,除了时间和决心,还取决于是否能获得有关部门的支持。
http://www.zgjtb.com/content/attachement/jpg/site181/20120109/00238b6c8ee61074d7921a.jpghttp://www.zgjtb.com/content/attachement/jpg/site181/20120109/00238b6c8ee61074d7a21b.jpghttp://www.zgjtb.com/content/attachement/jpg/site181/20120109/00238b6c8ee61074d7b01c.jpg
来源中国交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