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湖南)郴州黑车调查
http://photocdn.sohu.com/20120911/Img352838485.jpghttp://photocdn.sohu.com/20120911/Img352838486.jpg
站在路边招手,停在你身边的很可能不是的士,而是一台比亚迪或奇瑞车;车上没有计价器,收费不按里程表。车况参差不齐,不管多远,想跑就跑,如果想坐,可以讨价还价,这就是俗称的“黑车”。官方说法叫“非法营运”车辆。虽然打击之声不断,可“黑车”却屡禁不止、打而不绝。作为普通百姓,虽然深知乘坐“黑车”风险重重,但却依然要拉开“黑车”之门。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黑车现象呈现出泛滥之势?面对“黑车”,人们究竟是该爱,还是该恨?本报记者深入到郴州市“黑车”现象严重的火车站、汽车总站、市第一人民医院门口等地进行了调查。 现象 “黑车”游弋郴州街头
9月8日上午l0时许,王明从汽车总站出来,提了三大包行李准备前往苏仙区桥口镇白溪。
他在路边等了半个多小时,共拦住了五辆出租车,其中四辆车司机听到目的地是苏仙区桥口镇,以路不好走和的士只跑城区为由拒载。另外一辆车见他行李太多,车也不停就踩油门扬长而去。
半天没等到一辆车,正当他准备离开时,突然一辆车窗上挂着一面小红旗的白色“吉利”停靠在他身边:“老板要去哪里?坐车吗?”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司机最终同意以50元的价格,把王明拉到目的地。
“老板你那里这么远,我顺路捎带几个人去资兴,挣几个油钱!”路上,这位“吉利”司机遇到等车的人都要停下来询问对方去哪里,一路上“捡”了3个去资兴的人。而这辆“吉利”,就是没有合法营运手续的“黑车”。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黑车”并不少见,在火车站、天龙汽车站等车站周边,也三三两两停放着等待载客的比亚迪、奇瑞、吉利等“黑车”。据调查,这些“黑车”的运营价格一般都比车站内便宜3-5元,为了图便宜,选择乘坐“黑车”的大有人在。
大多数人看来,“黑车”出没在城郊、车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眼下,“黑车”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市区。
9月9日下午4时许,记者需要从市第一人民医院打车到五岭广场,等了10多分钟都未见空车开过。这时,一辆车窗上挂着一面小红旗的银色“比亚迪”车在记者面前停下,一位操着“坳上口音”的司机问:“去哪里,便宜点把你带去。”记者意识到是“黑车”便拒绝了。5分钟后,又一辆红色“奇瑞”车停下来拉生意,记者询问价钱,对方出价10元。记者表示太贵,讨价还价之后,以8元成交,另有2位乘客和记者一起上车。
行驶过程中,司机不断地绕路,在国庆南路罗家井市场、香雪路人人乐超市等人多的场所停车拉客。我们表示赶时间,要求司机减少停车,司机说:“坐这种车都这样,我们总不能亏本。”车内位置全部坐满后,司机叮嘱我们:“万一有交警来问,帮帮忙就说是我的朋友。”其中一位乘客告诉记者,最近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带“黑车”非常多,虽然服务很差,但因为价格便宜,而且下班时间打出租车太难,她并不反对打“黑车”。
记者发现,“黑车”基本是价位在5万以下的小车,有些是职业“黑车”,有些是兼职“黑车”。在市第一人民医院门口,一位下岗之后转开“黑车”的司机向记者透露,他每天下班时段和双休日出动一下,每月的收入可达到5000元,虽然有风险,但不用缴纳任何费用,收入基本上是纯收入。
记者调查发现,“黑车”司机从来源看,主要分二类:一是没有正式职业的居民以及下岗工人;二是临时性“拉活儿”的私家车主,这类司机主要是开着私家车,白天上班,或者在附近从事其他工作,晚上来出“挣点油钱”,或者是偶遇上,并对目的地熟悉而“接活儿”。
可以说,最近两年,市场为“黑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黑车”数量在不断增长,进入这一行当的人也不断增多,几乎是与相关部门的整治在赛跑。 原因利益、需求、管理等因素导致
“黑车”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普遍。因其方便了乘客的出行,所以不少市民认为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黑车”的存在,必定对正规营运市场造成挤压。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黑车”泛滥?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提起“黑车”,许多郴州市民心里颇为矛盾:“黑车”的不合法身份,意味着其一旦出现意外,乘客的合法权益将无法保障;但另一方面,有合法手续的出租车拒载、甩客等现象的存在,让人们对正规出租车也不敢恭维。
事实上,郴州出租车行业固有的“行规”也成就了市区“黑车”的泛滥。由于全市对出租车数量控制很严,个人加入出租车公司必须交纳高额的保证金及各项费用,每月还要向公司交纳一定数额的“份子钱”。而“黑车”投入成本低,见效快,利润空间大,基本逃避了所有税费和管理费用。巨大的利益诱惑,再加上市民的需求,“黑车”车主们只好冒着风险从事这个行业。
市运管处客运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城区有出租车1101辆,但全市总人口已达458万余人。如此一来,以全市目前现有的出租车资源,很难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
出租车资源严重短缺,可要想从事这一行业却并不容易。公交车、出租车是郴州客运的“两个轮子”,“黑车”只有进入出租车行列,才能合法化。然而,这几乎没有可能,因为我市对出租车行业实行的是“特许”准入制度,只有报废一辆,才可以更新一辆。
“即使所有条件都已满足,要等到全市统一增加出租车辆也不容易。”据业内人士介绍,增加出租车辆涉及的利益关系太多,操作起来存在很大困难:首先,当前不少出租车只是挂靠在车行,增加车辆往往会引来挂靠车主的不满,车辆多了势必会影响收入;其次,出租车司机不同意,因为车辆多了肯定会影响生意;另外,近几年出租车罢运事件也让许多城市管理者对增加出租车辆慎之又慎。
人多车少,资源短缺,迫使乘客只能转向“黑车”,以其作为代步工具。
公交车运力不足,同样为“黑车”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的逐步扩建,一些公共交通难以覆盖新建成的楼盘小区,这些社区的居民出行,要么三转四转才能到达目的地,要么就得打车。而“黑车”恰恰扮演了拾遗补缺者的角色。
家住东风路附近的赵莉,在比较偏僻的湘南物流园上班,由于只有53路公交车到该地,所以她经常选择打车上下班,然而,在上下班高峰期能够打到一辆出租车,对赵莉来说,简直是一种奢望,“我每次上下班打到出租车就像买彩票中奖一样,一天的心情都高兴。”打不到车,只能想其他办法,于是赵莉想到打“黑车”出行。赵莉说,自己也知道坐“黑车”有一定的风险,但为了能够保证上班不迟到,自己别无选择。赵莉告诉记者,上周自己一共打了8次车,其中有6次坐的是“黑车”,剩余两次还是与他人拼的车。
“这种"黑车"起步价比正规出租车便宜两块钱,有时还可以打电话订车,所以很多人并不排斥。”在赵莉看来,有些“黑车”司机的服务态度甚至比部分正规出租车司机还好。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通往市区周边的公交车收线较早,正规的出租车又不愿跑那么远,这使得很多住在较远地区的居民在晚上只能选择打“黑车”回家。采访中,不少市民强调,自己居住的小区没有直通市区的公交车,也很少有正规出租车拉活,所以选择搭乘“黑车”出行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困境 “黑车”打击难度大
“非法运营的"黑车"之所以泛滥,其原因有三:一是运营成本低。由于"黑车"不用办营运证,无须上缴管理费,还省去了各种费用,非法从事营运的成本大大降低,有着巨大的利益可图;二是潜在的群众需求。大家为了省时方便,随意搭乘"黑车",这给"黑车"留下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三是"黑车"打击难度大,而且容易出现反弹。”市运管处稽查所所长侯春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其实,我市对"黑车"的打击从未停止,多年来运管部门几乎是天天在与"黑车"打游击,最后往往陷入乱了治、治了又乱的怪圈。”采访中,侯春辉介绍,打击“黑车”每年都是运管工作的重点,但却不只是运管部门的工作,“黑车”钻空出来非法运营很难控制。同时,由于“黑车”流动性大和取证难等问题,单靠一个部门很难彻底根治。
“很多乘客不了解 "黑车"的危害,拒绝配合我们执法人员取证,明知有些是 "黑车",但无法查明违法事实,导致执法部门不能进行查扣。还有就是查处难,从 "黑车"车主的构成人群来看,他们大多数是残疾人及无业人员,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身处社会的底层,经常采取自伤、聚众闹事、群体上访,暴力抗法等手段,导致处罚难以到位。”侯春辉介绍,他们在查处 “黑车”的行动中,抓到 “黑车”并不困难,但由于没有录音、录像等证据或乘客不愿意作证,导致执法人员明知是 “黑车”,却因无法拿出证据而不能查处。
“特别是残疾人,属于弱势群体,这类人群违规运营,执法难度更大。”侯春辉颇为头疼地告诉记者,“现在的"黑车"成群结伙,执法人员去少了反遭围攻殴打。去年在查处残疾人车辆时,残疾人"黑车"司机还纠结众人冲进市运管处闹事。”
“多部门协同打击不够,难以形成合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整治"黑车"最好的方式是由政府牵头,多部门拧成一股绳,出重拳、强管理,形成整治合力。”侯春辉认为,长期以来,打击“黑车”只是运管部门在唱“独角戏”。其实,更重要的还应动员其他部门协调参与,比如与交警、工商、城管等部门联合行动,加大对“黑车”等从事非法运营车辆的打击力度,并将此项工作与全年绩效考核挂钩。 出路公交优先发展是关键
从表面上看,“黑车”实无招人喜爱之处:为节省成本,车主往往买来报废车辆从事非法经营,不仅车身破旧,而且车况堪忧。为了多拉快跑,司机罔顾交通规则,经常违章驾驶。为了方便上下客,有的在驾驶途中甚至连车门都不合上。
“黑车”的这些劣行,让坐车人捏了一把汗。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坐“黑车”?作为管理部门,会指责有人贪小便宜,给了“黑车”存在的空间。可是,作为乘客,绝大多数人若非迫不得已,没有人愿意坐“黑车”。“黑车”能够长年盛行,多因这些区域公交线路布局存在缺陷,让大家没有公交车坐,或是没有方便的公交车坐。这才是“黑车”存在的根本原因。
“其实,郴州出租车资源短缺,公交运力不足,监管部门管理不到位只是"黑车"泛滥的表层原因,深层次的原因与郴州目前存在的就业面狭窄、企业改制、城市改造、土地转性等都有关系。”长期关注"黑车"问题的市政协委员王洪波说。
王洪波介绍说,郴州城市体制改造后,不少城中村农民不再种地,学会了驾车;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也学会了开车,在就业压力面前,一些人才看中了开"黑车"的营生。
王洪波向记者分析,“黑车”盛行之处,为城市管理者指明了公交服务盲区所在。公交服务不提供个性化需求而以满足更广泛人群的基本出行为目的,但一些区域“黑车”运营的常规化和规模化,从反面证明了这里存在着普遍需要,公交服务岂可忽视这些诉求?
“高度市场化的房地产业是改变郴州出行格局的重要因素。尚未开发的荒地,只要房子盖起来,住上人了,只需两三年时间就会变成繁华社区,很快就会衍生出巨大的交通需求。如果公交服务没有及时跟进,就可能给嗅觉灵敏的"黑车"带来可乘之机。”王洪波说。
“如果只是一味打击"黑车",实际上就是拆了老百姓出行的桥梁。”王洪波认为,相关部门应在对现有出租车数量、营运收入、载客趟次、现有公交车数量、公交线路、城市道路利用率、私家车拥有量等做充分细致调研的基础上,把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发展,切实纳入到城市的总体建设和规划中去。
同时,应结合公交改革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公交线网布局,缩短公交车发车间隔,增加高峰时段公交运力供给,积极发展郊区公共交通,做好新建居住区及新建商品房基地的公交配套建设,还可探索进行“黑车”改造,对“黑车”从业人员进行“收编”,从而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
来源郴州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