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 发表于 2012-12-16 21:31:42


图⑤: 10时07分,吴孟超为病人做第二台手术。68年的修炼,这双九旬老人的手,在肝脏禁区穿针引线,其灵巧程度可以与绣花女媲美。

老哥 发表于 2012-12-16 21:32:23


图⑥:10时16分,手术进行中,画面展示了现代化外科手术室一角。

老哥 发表于 2012-12-16 21:33:01


图⑦: 11时05分,做完两台手术,吴孟超不显疲惫,精神愉悦。他不急于离开手术室,而是习惯性地到弟子们的手术室去看一看,像将军检阅部队。

老哥 发表于 2012-12-16 21:33:47


图⑧: 11时22分,吴孟超术后休息,肝外一科主任王义拿着一肝癌患者的片子向他请教。

老哥 发表于 2012-12-16 21:34:26


图⑨:12时57分,吴孟超在院长办公室处理院务。

老哥 发表于 2012-12-16 21:35:04


15时48分,吴孟超为即将手术的患者做B超,这是他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一个下午,他为7个病人做了B超。

老哥 发表于 2012-12-16 21:35:55


图 11 :20时08分,吴孟超告别跟随采访的记者回家。

4月13日,记者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跟踪采访拍摄该院院长、院士吴孟超的一天,用数码相机记录下吴孟超12个小时内紧张有序的工作、生活的场景。令记者惊叹的是,一个年近90岁高龄的老者,早上8时上班,在一天之内做完了两台肝癌手术,为7个病人做了B超检查,处理了8个待手术的疑难肝病病例。与此同时,还处理了一些繁杂的院务工作,参加了将要进行的“吴孟超先进事迹报告会”演讲稿的定稿会,直到20时08分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记者见证了吴孟超技术之精湛,工作之负责,对病人之关切,对同志之热情。这位年近90的老者,思维之敏捷,精神之矍铄,更是令人叹服。

老哥 发表于 2012-12-16 21:37:23

二等奖

新希望——玉树地震一周年祭

作品评介 该新闻图片饱含情感,场面宏大,构图新颖独到。客观、真实、生动地描述了玉树地震一周年后,这个逐水草而居的藏民族在巨大灾难后坚韧的品质和无畏的勇气。
远景,是山岗上僧侣们低沉而富有诗意的祈祷;近景,在母亲充满爱意的眼神下,怀中的婴儿安然入眠。如此温暖的瞬间意味深长,隽永的画面充满遐想,给人以生的希望。

采编过程 2011年4月14日晨,我起得很早,背起摄影器材向海拔4000米左右的结古镇东德隆钦山下的扎西大同天葬台进发。采访在这里举行的玉树地震一周年祈福法会。
法会开始,火葬坑、玛尼堆、风马旗旁,四处坐着人群,没有嘈杂,只有风声和诵经声。我围着现场顺时针地边拍边看,忽然间,一位怀里包裹着婴儿的藏民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缓缓地走上前留在她们身旁,8次快门,在阵阵祈福声里,我获得了这张图片。

社会效果 图片在长江日报以通栏的篇幅巨幅刊登后,社会反响强烈,也让身居内地的读者感受到了藏地独有的文化和风俗,体会到了他们在灾难面前的坚强,同时也看到了国家对于他们在灾难之后的大力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

老哥 发表于 2012-12-16 21:37:59


2011年4月,玉树地震一周年祭,祈福法会上的诵经声让怀抱孩子的母亲得到心灵的慰藉。

老哥 发表于 2012-12-16 21:39:24

二等奖

“占领华尔街”——折射美国社会的多棱镜

这是2011年10月11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占领华尔街”活动示威者举着“我们是99%”的标语集会抗议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获奖作品欣赏】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之新闻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