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燕华 发表于 2012-12-24 09:36:00

扎根一线的创新“明星”(转帖)

--------------------------------------------------------------------------------


   王东波是中铝山东企业电解铝厂阳极组装车间设备主管。善于动脑、勤于钻研的他以技术好、发明多而闻名全厂。在员工眼里,他就是扎根生产一线的发明创新“专家”。
    一次,组装一班赵万峰提出的丝顶用着不顺手,需要改进一下。但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点子。于是找到“王主管”。王东波拿着丝顶,在现场反复琢磨、测试,又与操作员工进一步沟通。几天后,他拿着一个改造后的丝顶来征求大伙的意见。大家现场演示后,又提出了“这个顶部稍磨平点,不要太尖,小抓手不要太长”等新的改造意见。王东波不厌其烦,一遍遍修改。最终改造加长的丝顶用于生产后,工作效率提高了,导杆校正质量提高了,浇铸压降低了,降耗增效效果也十分明显。员工都说好用,一个劲儿地夸这项“小改造”干得漂亮。
    前不久,中频炉炉长张清安又找到王东波,反映钢爪校直机加热部分老是打火花,影响生产。王东波急忙赶到现场打开检查,发现是设备加热部分烧损严重。他立即联系厂家对校直机加热体进行更换改造,并创造性地把同时加热的四根钢爪,改为加热两根,经功率调试等反复试验,加热时间由七分钟降到五分钟,节电效果达到50%,节能降耗立竿见影。员工李海贵佩服得直翘大拇哥:“这有学问、肯动脑,就是不一样。”
    还有一次,王东波在早巡检时,看到员工搬运一筐筐的炭环很是辛苦,特别是夏天高温天气,搬运员工一会就汗流浃背。于是,他就又动起了脑筋。
    那些天,除了日常的工作外,人们都见他埋头在办公室里画着图纸、想设计方案……担心设计走弯路,他还找来几位老师傅商讨。最终,一个电葫芦吊盘的设计方案逐渐在他的脑海中形成,随后绘制图纸,立即组织进行焊接制作,一气呵成。
    几天后,新型电葫芦吊盘投入生产,一次就能吊起半吨的重量,员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炭环损耗减少了,生产效率也明显提高。(作者:赵秀娟   赵长海 来源:山东工人报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扎根一线的创新“明星”(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