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小人物的“大情怀”(转帖)
他今年46岁,扎根军营15年,3次立功,8次获嘉奖;转业地方后,连续11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4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叫张建欣,是沂水县供电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
爱岗敬业“老黄牛”
1984年,18岁的张建欣初中毕业后,成为济南军区某野战部队的一名战士。在部队期间,他屡次受到嘉奖。
1999年8月,张建欣转业回到家乡,分配到了离县城60公里的富官庄供电所任营业员。从部队士兵到电力员工,他深谙隔行如隔山的道理,于是白天忙业务,晚上挑灯夜战苦学专业知识,终于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在2005年省集团公司组织的营销调考中,张建欣一鸣惊人,取得了全省第9名的好成绩。他在富官庄一干就是9年,所负责的营业工作连续8年获全县第一名。2008年张建欣因工作出色,调往工作相对薄弱的姚店子供电所,这一干又是3年,他所负责的营业工作又年年名列前茅,被同事们亲切地誉为“老黄牛”。
2011年,张建欣调任公司食堂管理员,此时的张建欣更是有了用武之地,他亲自动手操作,下厨亮艺,粗菜精做,小食堂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得到领导和职工们的一致好评。
扶贫济困“菩萨心”
工作上尽职尽责的张建欣,在日常生活里更是人们心目中的活雷锋。
1988年,时任部队司务长的张建欣外出买菜时捡到了8000元现金,这在当时无疑是笔巨款,但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交到政治处。经过查找,原来是驻地附近村的果农丢失的,看到失而复得的巨款,果农流下了感激的泪水。张大娘是他在收缴电费时认识的孤寡老人。他常在工作之余去帮助老人做家务。老人跌伤了腿,他跑前跑后,送吃又买药。老人家的木门不能打开,他自己掏钱找工匠换上了透明的玻璃门。
生活中的张建欣,处处显露出他的悲悯情怀。他听儿子说同学闫某家庭困难时,就送去500元钱贴补生活。得知沂水四中学生党某家庭困难,生活极其节俭勉强支撑时,他赶去送上1000元钱。农电工高纪仍上有年迈双亲,下有年幼孩子,日子过得十分窘迫,为了工作生活方便一直想买个手机但始终未能如愿,张建欣得知后就掏出自己的手机送给了他,并给两个孩子每人买了一双新鞋。
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这于张建新已成为一种习惯。“小人物”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不平凡的情怀。(作者:侯立凯 来源:山东工人报社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