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多”工作法助“80、90后”成才
“五多”工作法助“80、90后”成才高运峰
八零后,九零后职工,是我们各个行业当前注入的新生力量,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支撑和继承者。近日,一项于北京发布的针对中国经理人所作的调查显示,人力资源是当前经理人公认最大管理挑战,其中,如何管理新一代员工比如八零后、九零后员工,成为管理层最关注的问题。
八零后,九零后多是独生子女,“没吃过苦,只知道空想,互相攀比……”这是很多人眼里对他们的印象,这有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原因。透过这些表象,我们更应该看到他们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创新和感知能力强等积极的一面。无论作为企业的管理理还是我们旁观者我们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所表现出来浮躁,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笔者认为工作上给岗位、政治上给待遇,经济上给实惠,做好“五多”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多立足岗位培养。八零九零后,多是刚刚走出校门,带着青春的稚嫩和壮志豪情走到工作岗位上的,在理论与实践的接轨中,又因适应能力的不同,而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八零后九零后所在的班组带班人们就应很好地把握这个过程,给他们足够的成长培养空间,多多结合他们的个性,为他们量身定制培养方向,使他们早日适应工作。
多给锻炼的机会。随着企业管理的逐步精细化,在我们很多有八零后九零后的班组,在生产作业中,班组管理人员怕因为新人作业出乱子,而影响班组的考核指标,所以对一些重要的作业项目回避或是干脆就不让他们来做,这很容易冷却九零后职工的工作热情。
多正面引导。现代社会节奏在加快,职工工作压力大,矿山的八零后九零后青年,在习惯了家庭的优越环境中,面对苦脏累的工作环境,难免会有一些抱怨和消极的想法,这往往也会让一些管理人员误解为八零后和九零后的浮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浮躁的一面,只不过八零后,九零后,更善于表现出来,这是人的天性,我们不能把抱怨归罪于我们的新生代。所以,我们的班组负责人,更应对九零后多关心,多帮助,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疏通思想症结,使他们积极投身到自己的岗位工作上来。
多用亲情去关心。八零后九零后的思维很活跃,情绪变化也很容易表现,这就需要我们管理人员地他们多关心、多了解、多帮助,用亲情的沟通的方式与他们建立起工作外的朋友间互信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鼓励他们积极工作。
多激励肯定。每名员工都喜欢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八零后九零后的员工也是一样。所以,我们的各级领导要鼓励他们的创新性,通过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等方式,让他们看到自身在岗位上存在的价值。九零后具有特殊的创新潜质,他们并不是希望得到多大的奖励,但他们需要的却是在自己的小改小革中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 老师用五多的论述分析80、90后文章值得学习。 文字不多,但是方法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