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潢)“马路游击队”凸显家庭装潢业信任危机
“如果你要跟自己过不去,那就去装修房子吧!”这是许多装修家庭的真实遭遇:全家人花费多年的积蓄买房装修,耗费整整两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跑市场、买材料、做“监工”,却还要时刻警惕形形色色的装潢陷阱;甭管大公司还是小企业,消费者都得学会与包工队长、装潢工人“斗智斗勇”。否则,地板拱了、水管漏了、墙体裂了,施工队跑了,你就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 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4-04/18/xinsrc_2204011515038611245815.jpg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4-04/18/xinsrc_2304011515031821309416.jpg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4-04/18/xinsrc_2304011515035022185417.jpg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家庭装潢市场每年产值可达200亿元至250亿元,并正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递增。但是,无资质、非正规的“马路游击队”竟然占据了上海60%的家装市场份额,装潢施工队伍“乱、混、杂、散、差”的状况严重阻碍了整个行业素质的提升,家庭装潢业正面临严峻的信任危机。
“正规军”不敌“杂牌军”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与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通过历时近1年的专题调查发现,目前,上海具有经营许可执照的装潢单位总计超过1.6万家,但保持正常营业的为3000家,其中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不到200家,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的不到10家。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3000家正规企业并不是上海家庭装潢市场的主力军,他们仅仅占到整个家庭装潢市场份额的40%左右,还有60%的市场份额竟然是被大批非法、无证、闲散的“马路游击队”所占据的。
而在那些具有合法身份的装潢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也没有自己的工程施工队伍,其家庭装潢的具体工程大多采用“转让”“承包”等方式完成,承接这些工程的通常还是由无资质人员组成的、非正规的施工队伍。因此,上海的家庭装潢现场施工中,无资质人员、非正规队伍直接作业的比例还要高于60%。目前,大批“马路游击队”的存在,已经成为家庭装潢行业的一大顽症,同时导致家庭装潢行业内部出现无序竞争、信誉下降的混乱局面。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4-04/18/xinsrc_2404011515038942269521.jpg
调查还显示,同等面积的家庭装潢工程中,非正规企业的装潢价格一般比正规企业的装潢价格低1/4至1/3。因此,在那些经济条件比较差、居住面积比较小的家庭中,“马路游击队”有非常大的市场——越是小面积、低价格的装潢工程,非正规装潢队伍施工的比例越高。如,在所有被调查的家庭中,选择非正规装潢单位的平均比例为49.8%;而在50平方米以下、3万元左右的家庭装潢工程中,选择“马路游击队”的比例高达88.89%,在50平方米至80平方米、5万元至8万元的家庭装潢工程中,这个比例也达到56.1%。
据上海市消保委调查,2003年,房屋及装修建材投诉高居全市消费投诉量排行榜的第3位,同比增幅超过28%。全市17个区、781户家庭中,接近九成的消费者对家庭装潢施工和服务存在抱怨,抱怨的内容具体包括施工超过工期、未按要求进行施工、施工中损坏财物以及施工人员索要“好处费”等。其中,有272户家庭出现过比较严重的装潢纠纷,约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三成。
“我们也想在上海谋生”
江西南城县的邓自强(化名)是通过老乡介绍到上海做“装潢工作”的,今年是他来上海的第5个年头。起初只有邓自强和他的大哥、妹夫3人,后来他们各自的妻子又组成“娘子军”,加入了家装“马路游击队”。 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4-04/18/xinsrc_230401151503803796618.jpg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4-04/18/xinsrc_2404011515032532670519.jpg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4-04/18/xinsrc_2404011515035641288420.jpg
邓自强出外干活去了。妹妹邓学兰(化名)带着记者,在上海闸北区天通庵路低矮、简陋、破旧的平房群中走得晕头转向,终于来到了他们6个人的临时居所——一幢平房底楼、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屋子里十分昏暗,记者发现,原来这个房间里根本没有窗户。两堵墙边,各靠着一张双层床,中间摆着一张桌子,桌上还有用碗扣着的饭菜。左边墙角放着两台打磨机,6个人的行李、包裹以及衣物都堆在这两台机器上。整个房间唯一的“家用电器”,是屋顶那盏日光灯。而他们唯一用来与外界联系的工具,则是邓自强的一部用旧了的手机。
“邓家军”能做木工、泥工和油漆工,但做的最多还是帮别人磨地板和安装空调时在外墙钻,既辛苦、收入又少。以磨地板为例,一般每打磨1平方米地板,他们的收费只有2元,有油漆的地板则为每平方米2.5元至3元。而且,请他们装修的客户,通常住房面积不大、业主本身收入也不高。这样一来,邓家的收入就更加有限了。“邓家军”的手艺大多是边干边学的。他们说,其实磨地板之类的活技术难度并不高,只要能吃苦就行——满脸、满身,甚至鼻孔、耳蜗全是细木屑,戴上口罩也不管用。
邓学兰告诉记者,有活干的时候,他们6个人每个月通常也只能赚到1500元左右;而接不到活的时候,就只能“吃老本”。
“其实,我们也不想当‘游击队’,但大装潢公司招人要求挺高的,而且只招男的、不招女的。在大公司干活的装潢工人,收入其实也不高,还要交管理费,管理又严格。如果生意不好,随时都有可能被‘炒’掉,还不如自己想办法找点活干,心里踏实。不管怎么样,我们也想在上海谋生啊!”
没活可干的时候,邓家人最常做的,就是拿着一块小木牌、站在马路边兜生意。牌子上一般写着他们干活的“工种”以及联系方式。如果有人想请他们装修,可以直接上前“面谈”,也可以打广告牌上的手机号。由于是违法的无证经营,加上成群结队的“游击队员”有碍市容,他们常常会遭到市容监管人员的呵斥、驱赶。
“不过,一回生、二回熟,一些市容监管人员也成了我们的‘客户’!他们检查的时候,发现其实我们(装修的)质量还不错,所以遇到家里要装修,也会直接找我们去做。”邓学兰笑着说。
装潢企业,教我如何信任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明知“马路游击队”属于非正规军,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仍然明确表示自己不会选择正规的装潢企业,理由是正规企业也“不牢靠”。
在当地一家媒体工作的谢小姐6月份即将拿到新房、开始装修。为了挑选一家满意的装潢单位,她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和比较工作,甚至动用了日常采访时积累的“人力资源”。很快,谢小姐得出了一个让人颇感吃惊的结论:正规装潢公司未必比“马路游击队”更可信!
据谢小姐了解,目前上海家庭装潢企业90%以上属于小型企业。尽管广告做得天花乱坠、信誓旦旦,但其实为了节省成本,不少装潢公司,包括正规装潢公司都采用“发包”的方式,也就是把接来的装潢业务直接“发包”给装潢队伍。装潢公司抽取20%至30%的提成,稳赚不赔,其余则全由施工队长调配。而所谓的“装潢队伍”,常常就是施工队长临时从马路边找来的“游击队员”。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4-04/18/xinsrc_2504011515031951459822.jpg
即便是一些大型的正规装潢企业,也存在施工队长接“私活”的现象——施工队长本身服务于知名的装潢企业,但利用消费者嫌大企业价格贵、不愿意“包工包料”的心理,私自揽活,然后从非正规渠道找来“马路游击队”进行装修施工。这些施工队长通常无法与装修业主签订合同,或者提供正式发票,由此导致的装潢纠纷屡见不鲜。
由于家庭装潢行业整体信誉度不高,消费者对装潢企业的宣传广告以及各种各样的获奖经历常常将信将疑,缺乏信任。记者了解到,与广告、展示等途径相比,通过熟人介绍已经成为当前上海市民选择装潢单位的最重要的途径,其比重超过总量的六成。
报价太高,则是消费者拒绝正规装潢公司的另一个重要理由。
吕先生以60多万元的总价,买下了一套两室两厅的新房,并请来一家名气颇大的装潢公司设计装修。装潢公司出具了一份施工预算单,上面仔仔细细罗列着整套住房装潢所需的用料、数量、价格以及管理费、设计费等。虽然装潢公司的报价有板有眼、正正规规,但身为普通白领的吕先生一算账,感到犹豫了——买房时一口气付了三成左右的首期,每个月要还3000多元的贷款,装潢公司10多万元的报价已经大大超出了他的预算。而且,吕先生对装潢公司提供的基本设计不太满意,但所谓的“个性化设计”还得再多花几千元钱。
更让吕先生无法接受的是,根据装潢公司规定,所有装修材料总价中的八成必须在一家指定的建材超市购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包工包料”。近年来,随着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装潢材料商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从数万平方米的大型建材超市,到几平方米的沿街小铺,装潢材料的价格可谓相差悬殊。有过装修经验的同事提醒吕先生,如果自己辛苦一点,多跑几家建材市场,可以在装潢材料上省下一大笔钱;而装潢公司指定的建材超市,商品价格平均要比外面高出两成左右。
专家建议,家装行业推行“持证上岗”
不可否认,“马路游击队”充斥市场凸显出家庭装潢行业的信任危机,但板子并不能只打在“游击队员”身上。
针对当前家庭装潢行业“马路游击队”众多,从业人员来源复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大的现状,专家建议,家装行业应逐步推行“工作许可、持证上岗”的做法,通过正向引导和转型,提升整个行业的综合素质,重塑行业形象。
在国内,家庭装潢市场具有各种不同消费层次和需求,面积小、价格低、要求简单的居室装潢在整个市场中仍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而目前正规装潢企业往往缺少能够提供此类简易服务的机制和队伍。因此,简单地完全禁止或完全取缔“马路游击队”,其执法成本将会非常高,而且具有一定操作难度。
专家建议,可在家庭装潢行业逐渐推行“工作许可、持证上岗”,即每一个从事家庭装潢的工作人员应该拥有由行业组织或专职部门颁发的工作许可证或上岗证书,明确规定持证人员从事的工种和相关的范围。获得相关证书应该通过不同等级的技术考核与鉴定,对通过者同时颁发技术考核鉴定证书,对达到一定技术级别的给予技术职称。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装潢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同时也能对行业内人员的合理流动和技术提高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
专家同时建议,在家庭装潢行业中组织成立专门的队伍,专门受理家庭装潢中的“清包工”业务,也就是不采购材料、只负责施工的业务。这样,一方面可以逐渐收编、整治“马路游击队”,让零散的个人、小群体和稍有规模的队伍不断加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加入的个人和群体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和基本的技术训练,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上海家庭装潢行业的主力军。专家表示,应该对从全国各地、尤其是农村来的合法从业人员一视同仁,重视他们在上海家庭装潢行业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这部分从业人员的资质培训和考核,将成为影响上海装潢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来源新华网上海频道
页:
[1]